向文波与王民谁将问鼎经济人物?


向文波与王民谁将问鼎经济人物?

 

 

 

 

若要评选2006年的中国经济界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徐工外资并购案受阻事件的入选将是毫无悬念的。这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无论结果如何,均将对中国的未来经济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它将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轨迹。徐工案的久拖不决,凸显了不同改革思路之间的交锋、不同利益集团的交锋。向文波、王民也因此被推上了2006年经济舞台的中央,成为经济人物的热门候选人,谁将更有机会问鼎经济人物?

 

以王民为代表的“激进改革派”将徐工与凯雷的合作定义为:“国有企业利用外资进行改制的标杆”。他们认为引进国际财务投资者能优化徐工的股权结构、解除徐工集团的历史包袱、改善徐工机械经营管理状况、强化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与引进和消化外国技术的能力。他们同时认为外资的介入必将给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注入新鲜血液,过份的强调外资对国内产业的危害是“冷战思维”的复活,市场自由化才是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以向文波为代表的“稳健改革派”倡导“核心企业控制权本土化”、“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给本土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他们认为目前国有资产的转让程序不规范、定价标准明显过低,过多的转让国内的核心技术和名优品牌企业将使我国的经济空洞化,并最终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安全。他们认为,资本的逐利性与国界性注定了外资不可能长期扎根中国,对外开放不能是没有条件的,只有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不断状大才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希望。

 

“主张”原则上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适应与不适应之别。无论是政府最高决策层还是普通老百姓,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与国情下,他们更愿意接受“稳健改革派”的倡导,都不希望看到所谓的“改改改就是卖卖卖”。通过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经济总量已初具规模,但是经济运行的质量却并不乐观,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吸收外资和外贸的增长,调整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已提上议程,这就是政府将徐工案拖到如今的重要原因。

 

“创新、责任、影响力、推动力”是本年度经济人物评选的主旋律。王民领导下的徐工集团,在业内蒸蒸日上之时他们却在走下坡路;与凯雷收购有关的众多细节的曝光,徐工改制方案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新方案的出台依然没有打消政府和民众的疑虑,再一次面临搁浅。作为一个国企业管理者和上市公司老总,带领团队创造好的业绩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徐工交上来的答卷却总是不那么让人满意。种种迹象表明:王先生与经济人物评选的标准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他也很可能无缘本年度经济人物。

 

与王民先生同为工程机械上市公司老总、职业经理人的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先生却比王先生幸运的多,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对年度经济人物的归属也志在必得。他所带领的团队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科研成果让同行目瞪口呆,无论是其个人还是所在公司的的影响力和推动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取得了社会、公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最让人关注的是:他是第一个向“国资贱卖”、“威胁产业安全”的交易行为发难的人,最终为国家挽回巨额损失并成功地开启了中国经济的新时代。

 

年度经济人物代表着政府对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工作者的最高肯定,也有着浓厚的政策用意,其背后也蕴含了政策的变动方向。徐工案本身的商业性、复杂性及其敏感性足以入选大学MBA教程,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案件的影响力、推动力都将是划时代的,尽管目前此案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但这并不妨碍主导该案件进展的人获得本年度中国的“经济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