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赵宝刚合作的最后一部戏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部戏合作的非常成功,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也都特别好。后来播出也很成功,各方面的反响也很好,也得了一些奖,两个新人于娜,印小天的演艺事业和刘烨的大众知名度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关于“海岩不可信”
我是从媒体上看到,赵宝刚的这句话是针对我的一句话而说的,我的那句话是说“赵宝刚捧了那么多演员,他也捧了我”,针对这句话,赵宝刚说:“海岩的话不可信,我们的合作是相互崇拜的结果。我不会说是他造就了我,也不认为是我造就了他——他说话是绝对不能信的。”媒体就是这样记录赵宝刚的话的,但不知为什么在标题上却打出《赵宝刚怒斥海岩不可信昔日黄金搭档今成陌路人》,显然文不对题。
关于所谓的海岩和赵宝刚的“分手传言”
其实,我跟赵宝刚导演的个人友情还是很深厚的。最近没有继续合作,实在是因为这后来几部戏各有各的投资公司。赵宝刚自己的鑫宝源公司大概是保利华亿的一个部分吧,我后来的戏的投资方是海润和中圣春秋公司。公司之间得先有资本合作的意向,谈好这个之后,才能产生编剧和导演的合作。以前赵宝刚拍我的戏都是以导演的身份拍的,现在呢,他有了他自己的公司,这样在运作和处理的时候呢,就会多了一个环节。这并不是我跟赵宝刚两个人愿意不愿意合作的问题,现在大家都有了投资方的限制吧。有的媒体说我用了年轻导演,是不是不相信赵宝刚了。我是用了两个年轻点儿的导演,汪俊和刘心刚,这两个导演都是和赵宝刚长期合作的艺术家。我这么选择也是希望海岩剧能够沿袭赵宝刚的风格,当然,我现在看到了汪俊和刘心刚拍的片子,我感觉他们在沿袭和继承了赵宝刚的唯美、浪漫和写实的风格之外,又有了他们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角度。
我看了汪俊拍的《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和《河流如血》,刘心刚拍的《五星饭店》的样片,感觉很满意。我觉得,在保持赵宝刚的风格和水准的同时,他们两位导演又有鲜明的个人魅力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我觉得,这三部戏既和以前的海岩剧有相似之处,又有一些新的发展。其实我看赵宝刚的《别了,温哥华》,也觉得他自己的叙事方法和角度都在不断的前进、变化和调整。我觉得,与其他导演合作和我是否信任赵宝刚是毫无关系的。从海岩剧的历史上来看,赵宝刚无疑是我最为感激的导演。赵宝刚曾经拍过三部海岩剧,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启发。海岩剧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之内成为电视剧的品牌之一,应该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赵宝刚比较成功的诠释了我的小说中的人物和情感,比较成功的把我的文字转化成为了影像。赵宝刚说我认为《永不瞑目》的镜头拍的不够讲究。
这是跟赵宝刚开玩笑时说的。赵宝刚在《永不瞑目》中使用的镜头比较平实;而在拍自己组的本子《像雾像雨又像风》时,镜头拍的很华丽,灯光和色调用的都很到位。我就跟赵宝刚开玩笑说,你拍别人的剧本就很下力气,你拍我的戏就用一半力气。其实,就是大家比较熟,说的玩笑话,这些不是说我对《永不瞑目》有什么不满。至今我仍然认为《永不瞑目》是海岩剧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它无疑已被载入了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史册。这部剧不仅捧红了一批偶像演员,更是在收视率上创下奇迹。这是历史,是谁也不能否认的。我至今仍然期待我以后的电视剧都能够达到《永不瞑目》当年曾经达到的那样一种收视的盛况。
赵宝刚是一个冷幽默的人,他喜欢在和媒体打交道的时候说一些“耸人听闻”的话。就好比在拍《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时,他就说,“不出意外的话,这部戏必砸无疑”。这也是当时被媒体广泛登载的一句话。事实证明,《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部电视剧不仅获了奖,赵宝刚也凭这部剧获得了当年的“全国十佳导演”的荣誉。赵宝刚的话有些话是要当真的,有些是得当玩笑来听的。
我跟赵宝刚的个人来往还是很密切的。就像赵宝刚自己说的,我的新剧也经常找他商量。比如我的最新的一部剧《河流如血》,小说一出来我就给赵宝刚看,赵宝刚还出席了我的新书发布会,在演员、阵容方面也出了很多的主意。而且《河流如血》后期制作的部分工作,也是用赵宝刚的公司的设备完成的,媒体说“昔日黄金搭档今成陌路人”,大概是想用一些比较刺激的字眼吸引眼球罢了,我能够理解,我不会因为看了这样的标题,就真的认为赵宝刚 “怒斥”我了,我没有那么幼稚的。当然,以后如果在资本合作、公司合作的问题上不存在技术障碍的话,我跟赵宝刚作为编剧和导演上的合作,起码作为我,是非常期待的。其实赵宝刚对我最新的几部小说都还是比较肯定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再度合作并不像像媒体所说的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切要看各种条件和因素是否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