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私有化还未提上议事日程,但几乎有钱人和无产者都在置办房产。不同的是有钱人置产业,没钱人置烦恼,这种现象已经顺潮流走了近十年。无房是一种痛,有房更是一种痛,无产者的按揭之痛,被冠以“房奴”的新称谓。《中国青年报》近期有一项调查,在被调查的万余人中,91.1%的人采取按揭方式购房,其中有31.75%的人以50%以上的月收入供房,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了国际上以月收入1/3按揭还贷的警戒线。也就是说,还贷风险一触即发,虽说对银行而言这种风险不算什么风险,但对个人而言其生活质量就如背负起了沉重的十字架。
笔者有几位朋友都按揭购置了房产,15至20年的还贷期,搅得他们身心不宁,每月领到薪水后的头一件事,便是怀着一颗如释重负且又有被剥削的心情直奔银行。阿弥陀佛,倘若碰上工资被拖欠一月半载,那便如同要了他们的性命。刚缓过一口气,接下来又是一轮周而复始的心烦意乱。为了尽快还贷或实现人生理想,也有人想换个工作环境和奋斗目标,但这种觊觎对他们来说几乎成为一种奢望,面对眼下相对稳定的收入,他们只有忍痛割爱,任何一个小小的变动或疏忽,都有可能鸡飞蛋打,搞不好还会变成彻彻底底的无产阶级。
时常听人说他所在的小区已经升值了多少多少,让他卖卖试试,不赔钱就算他赚了。目前在国内,除了炒期房有其盈利的空间,购置现房几乎没有赚钱的可能,更别提入住了三两年的商品房,升值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心理安慰罢了。多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以其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连年荣膺“十大暴利行业”之首,正是基于市场上的这种不可逆转性,购入的房产资源其增值效果被开发商不间断的开发,以及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挤压的难于出手,空房率连年攀升是不争的事实,而掌握在个人手中的闲置房产也不在少数,关键是谁会舍本甩卖呢?
请记住我的一句话:中国到什么时候都不会缺少建房的土地,中国缺少的是正常的流通渠道和正常的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