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最小的小窝以及最低气温
——再穷而听着风声:不是好的
昨天的温度很低,虽然有太阳的赏脸。起床后就径直去了鲁迅公园,知道范新在那等我。
还是老地方,范新正提着桶拿着笔。我让他把桶藏起来,一起去吃早餐。麦当劳里人很少,来两份鸡翅汉堡,外加两瓶矿泉水。对面的18路车一下来了两辆,一刻钟的功夫就到了人民广场。虽然只是10点钟,博物馆里却排起了长队,等着看陆机的《平复帖》和索靖的《出师颂》以及冯承素摹写的《兰亭序》善本。我们直接上了三楼,虽然是第二次来看,但真迹的震撼还是让人留恋忘返,线条的舞蹈都是性灵的高歌,在这些或浓或淡,或粗或细,或雄健或阴柔,或干枯或丰腴的笔法背后,都隐藏着中国文人的理想和修为,虽是走马观花,但也让人由衷地感叹。
其间,我还下去准备排队,但得知要看这晋隋唐三帖非得排三个多小时不可,委实害怕。看来书画市场的需求还是蛮旺盛的,相对于高质量的供给来说。其实这种垄断性质的展览是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毕竟票价只需20元,学生票只收5元,为防止拥挤不堪就只好排队。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开拓书画市场,激发市场需求还大有文章可做。
家具、宝石、印章、少数民族工艺、青铜器、陶瓷以及玉器的展览也让人领略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古代人民的智慧创造。虽然这些馆相对书法馆来说是人迹寥寥,且大多是外国朋友,可能是这些馆开馆之日久,市民大多已经熟悉了的缘故。 也说明对艺术品的欣赏需求可能是需求弹性比较低,如果提高价格,博物馆获利会加大。但博物馆是政府拨款的单位,以大范围的服务市民,提高文化修养为己任,所以这种包含公共福利的票价自然就低。
到了一点半出来,外面的寒冷和博物馆的温暖一对比,让人不由自主地裹紧了大衣。在小餐馆了点了三个菜,和范新一起干掉四碗米饭。范新领我去他的小窝,说是小窝,那是我平生见过的人住的最小的窝,在轻轨下面的空地里,用捡来的旧沙发外加防雨布贴着铁栏杆围着,用细木条撑着的家,高约
据天气预报,明天会有入冬以来的最低气温,零下五度。范新和他的儿子,会感受得到吗? 他笑称不要房租不要水电费的“家”,抵御风寒的能力能像他的漫画一样横眉冷对超低温吗? 虽然“再穷而听着风声也是好的”,上海还是少刮风的好,免得掀翻那些扎得不牢的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