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开闸沪指或将上涨500点
在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表态先股改,再推股指期货之后,《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无疑为证监会推出股指期货的“时间表”提供了现实的参考。券商人士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融资融券不仅为做空机制、股指期货的推出完善了配套制度,且很可能预示着一波大行情的开始,但国内市场的成熟程度却可能成为制约《办法》实施效果的瓶颈之一。
首次明确券商可融资融券
该意见稿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明确符合条件的券商可以进行融资融券业务,并提出券商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的风险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对单个客户融资和融券业务规模均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对所有客户融资和融券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倍。同时,意见稿还就券商开证券营业部作出两条规定。经营证券经纪业务的券商净资本不得低于公司托管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总额的10%,且净资本按营业部数量平均折算额(净资本/营业部家数)不得低于1000万元。
对于券商的自营业务、委托理财的风险控制比例,意见稿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券商自营业务持有单个股票的市值与该股票总市值的比例不得超过5%;自营股票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倍,自营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券商净资本的2倍,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倍。
融资融券为股指期货“铺路”?
据悉,《证券交易融资融券业务管理规定》已被证监会列入证券法配套的二类规则,并将于2006年上半年发布,11月左右实施。国信证券何诚颖博士昨日分析认为,融资融券的本质在于暗示国内股市的做空机制即将推出,而融资融券的风险控制是为了配合股指期货的及早出台。
据分析,2005年底,由中证指数公司独立运作沪深300指数的意义就在于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提供标的指数。
与此前市场对于券商融资融券过程中的过度投机风险的担忧相反的是,何诚颖认为,融资融券不仅意味着券商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以及市场风险的化解,更重要的在于券商的“资格”问题,和分化格局的出现。据预测,一旦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全面铺开,上证指数有望上涨500点。
《管理办法》短期表现为“中性”
有业内人士指出,融资融券只有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国内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管理办法》的推出并不意味着融资融券会在短期内全面铺开。
华林证券研究所刘勘表示,融资融券的推出对于ETF、LOF无疑是重大利好,但同时也意味着市场投机气氛将更浓,以及股指波动的加剧;而融资融券中的第三方评估和监管也将被提上议程。由于国内做空机制尚未推出,刘勘分析说,《管理办法》应视为管理层活跃股市交易的一项政策,且《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还尚需时日,因此对于目前的市场而言应更多表现为中性。 (黄炎)
来源: 深圳商报(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