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的另类定义
经济学的使命:经济学最初的使命是研究如何管理好一家古代的农庄。而今天,这个农庄已经包括了整个地球,对于这个地球农庄的未来,应当承担责任的,就是我们全体村民——它的管理者。
价值:创意和创新是价值的源泉。这是一个通用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其实表现形式并不一样。在发达国家,创意和创新是人们创造价值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而在发展中国家,人们主要是在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对劳动力的剥削方面花样翻新。由于存在着制度缺陷,掠夺性地开发利用有形资源和残酷地剥削压榨廉价劳动力资源几乎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专利。
财富:财富出自于人们的知识、胆略和实干精神。财富来自于资本的相互作用,财富来自于专业化和交易。财富是一个价值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胆识不断积累和强化的过程,“财大气粗”这话在理,要不然,李嘉诚父子凭什么决定耗资200亿元在海南岛盖全球最豪华的酒店?
资产的财富效应:当资产价格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向上攀升时,持有这些资产的各个家庭富有了,因为它们的财产净值在不断升值。人们感觉到自己收入增加,财富增长,信心十足,消费随之上升,而储蓄会相应减少。财富效应形成了,一好带百好,由市场赢利而溢出的需求带来了整个社会的繁荣。
资产的负财富效应:当资产价格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向下螺旋式下跌时,持有这些资产的各个家庭都贫穷了,因为它们的财产净值在不断贬值。人们感觉到自己收入在减少,财富缩水,人们信心锐减,消费随之减少,而储蓄会相应增加。负的财富效应形成了——投资收益锐减,一坏带百坏,坏消息不断传来。由市场亏损而引发的需求减少带来了整个社会的萧条。
信用:自银行诞生以来,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把信用扩展到企业和家庭来分散风险,并从信贷扩散中获取利润。银行总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但是,银行必须尽最大的努力控制这个风险,使之不至于失控,不至于伤害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的健康,因此,银行的健康发展与健全的信用体系才是经济长期协调稳定发展的保障。当一个国家银行贷款的坏帐占整个贷款的比例超过8%时,这个国家就已经陷入了一场可怕的金融危机之中。中国商业银行的坏帐比例居然达到了8%以上,却安然无事,这是奇迹还是灾难?。
为什么说哥伦布是最早的“欧洲中央银行”的“行长”?1492年8月3日,一个异想天开的意大利水手,带着他的梦想,率领一只船队出发了,他要寻找他梦想中的印度和中国。我写下这个标题,自己都感到有些可笑。其实,我觉得非常可笑。但是,当我把这个故事讲完,你就不会觉得有那么可笑了。当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海盗和冒险家们把成吨的黄金运回欧洲,确切地说是运到西班牙,西班牙在一夜之间得到了梦幻般的巨额财富。菲迪南和伊萨贝拉把第一船黄金赠送给教会。不久以后,富有的西班牙物价飞涨。不过,现代社会所谓的“流动性”被这些冒险家和骗子创造出来了——这原本是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货币流通促进了贸易,市场流动资金增加了,贷款利率下降了,人们借钱更加容易了,新的需求产生了,人们对金钱的渴求被强烈地刺激着,这是欧洲人财富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也是“野性欧洲”的发端,之后,欧洲人横行世界400余年。
银行竞争:管理者、立法者、政府官员必须正视银行之间的竞争,必须乐于接受银行之间的竞争,还必须乐于接受失败、乐于接受银行破产。官员的仁慈、激情等等都不能保证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在银行业内部以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都会存在激烈的竞争,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相反,企图人为地限制竞争或者避免竞争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和幼稚可笑的。
技术竞争:人们永远都无法准确地预测哪一种技术才能大大地增加我们的知识及其产生的成果。由于技术在国际间的快速传播和快速推广,任何一个国家都越来越难以走在新创意和新产品的最前列了。这给后起之秀提供了超越先驱的良好机会。
技术与信心:在任何国家,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需要两个根本条件:其一,技术进步的发展势头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其二,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未来是否有稳定的信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保持下去?没有技术进步的增长常常发生在那些无止境地提供信贷资金的国家,这种增长是值得怀疑的,其后果可能及其严重。
软实力:如果组织在增加硬件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人员创意和管理秩序方面投资,搞规范运作,而且不断增加软投入,建立软优势,形成软实力,经济就能更加有效地运转。因为这样的经济组织是能够适应变化的组织,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自我适应能力是最关键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就是软实力。
资本存量:你问我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具体包括哪些东西?我可以告诉你,我的理解是: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既包括过去历年所投入的用于当前生产的产出和所得形成的有形资源,还包括大量的无形的东西如知识技术经验等等。可用于今日生产的资本是储蓄和投资决策的结果。我认为,传统上,人们重视有形的东西,如机器、工厂、房屋等。而容易忽视无形的资本,有许多东西均可被包含在“资本存量”的概念之中,如多年积累起来的、可以用于对当今劳动力队伍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训的大量的无形资本。政府和企业将大量的资本倾注于研究和开发之中,从而创造了无形的技术存量——也是资本的表现形式。
资本流动:在全球化时代,资本是流动的活物,除了少数固执己见的国家对资本的自由流动采取僵化的政策限制资本流动之外,全球70%以上的国家是鼓励资本自由流动的。资本自由流动给各国中央银行制定有效的货币政策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又创造了空前巨大的机遇。
积极投资的意义:投资于股票市场,对个人资金运用而言,是选择行业和上市公司,是一种投资行为。对社会而言,大多数人非常负责任地选择自己的投资,监督约束上市公司的行为,可以提高全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众多的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将促进股市繁荣,而股市繁荣,增强人们的信心,有助于促进消费和生产,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股市繁荣能够持续,从长期来看,社会财富总量肯定会随之而增加。不过,倡导人们积极投资的前提条件是政府和企业都必须按照“三公”的游戏规则行事,投资者无法跟一群超级骗子打交道,他们永远是市场中的弱者。
投资狂潮:美国人愿意把钱花在未经证实但是令人兴奋的尝试上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每隔一段时间美国人似乎就会迷上一个新的产业:19 世纪末期是铁路;20 世纪 20 年代是无线电;20 世纪 80 年代是有线电视;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和 90 年代初期是生物技术。因特网投资潮与以前的投资潮相比只是在规模上和速度上有所不同。
投资狂潮是有价值的:因特格纳尔资本合伙公司(Integral Capital Partners)的罗杰·麦克纳米(Roger McNamee)说:“美国经济每次取得巨大进步几乎都是因为有投资狂潮的支持。这样虽然特别没有效率,但是却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新产业成长壮大所需的时间。” 从这种意义上讲投资狂潮还是有价值的。
人类的健忘症:人类是非常健忘的群体动物。这种健忘症使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复一次重大的决策失误,重复一次经济周期。
人类的狂热症: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的类似于“郁金香根茎”狂热症的事件,这种事件的高度重复,说明了人类的健忘,也说明了人类的狂热。历史上所有狂热的投机活动都有这样类似的过程:开始时,是几项令人满意的交易,然后,市场逐渐升温,然后就是狂热,再往后就是疯狂,每个人都以为必须参加这项大买卖。最后,就是惊慌失措,投机的泡沫彻底破灭。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只有少数人发大财,赚得盆满钵满,绝大多数人负债累累,亏损严重,失去全部家当,甚至是走向彻底的破产!
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并不是不可预测的。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内部,而不是外部,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了本末倒置,推脱责任,委过于人。
政府要善用金融:决策者要认清全球资本运动的规律,制定灵活的货币金融政策,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全球资本,使之成为本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一个地区更应如此。
决策者应该掌握资本主动权:政策制定者应该依靠专家们提供的各种技术性的分析以及定量分析报告。借助于一些有效的政策工具来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如果一国的政府决策者不知道经济如何运行,那么,这个政策必然是一个不称职的政府决策。
能源危机:当油价接近60美元/桶时,人们开始认真思考能源问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源是不能创造也不能毁掉的。但不仅如此,能源每使用一次,其价值即随之缩小(热力学第二定律或熵定律)。我们大家都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一盘热汤放置在房间里,等一段时间,汤的温度肯定会变得和室内的温度一样,汤中蕴藏的热量,即能源均散布在房间里,但是,这个热量却无法被人们使用,甚至无法煮开一杯咖啡。从理论上讲,这种从汤中散发出来的能源是存在的,它已经散发在房间里了,无法利用了。经济运行的目的就是把有限的可用的能源不断地变成垃圾,或者像“罗马俱乐部”成员所说的那样,变成对环境的污染。蒸汽机以及汽油发动机等机械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人类可以利用太阳储存在地下的能量:煤炭(也就是植物的化石)、石油(远古时代植物的残余)。由于有了煤炭和石油,经济在过去200年才有了比过去更快速的发展。但是,他们的燃烧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使世界气温变得更加混乱。全世界的煤炭和石油储量已经非常有限,再过200年左右,这些资源将被消耗殆尽。人类需要新的能源技术,可是,新的能源技术将在何时诞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