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规模继续壮大,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新形势下,如何围绕公司的发展目标,努力学习各项管理及业务知识,大力推进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已经成为公司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公司提升竞争力的一个方向。按照总部的要求,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培育和造就一支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营造全员学习的浓厚氛围,促进公司今年各项目标的全面完成。
一.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历程
最早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一些概念可以追溯到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和舍恩(D.A.Schon)。1977年阿吉瑞斯有《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组织中的双环学习》,首次提出“组织学习”的概念,并于1978年与舍恩合著《组织学习:一种行动透视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企业界和管理思想界,出现了推广和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并逐渐风靡全球。美国的杜邦、英特儿、苹果电脑、联邦快递等世界一流企业,纷纷建立学习型组织。初步统计,美国排名前25名的企业,已有20家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改造自己。已经成为时代标志的著名的微软公司,其成功的秘诀就是倾心建立学习型组织。 1994年,随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的出版,是学习型组织发展的一个新高度,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对学习型组织更为广泛的兴趣、研究与实践,圣吉要其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完整地提出了组织发展的最高目的,即在个人价值得以体现的同时,也使组织绩效大幅度地提高,他提出的五项修炼组织模型的开创性工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001年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全世界掀起了一个实践的高潮,世界500强的许多公司都在试图建立公司长久的学习架构。之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更因为实践学习型组织是一项长久的战略安排,很多人和企业在经历了热热闹闹的启动之后,发现很难入手或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学习型组织渐渐地从“热潮”趋于“理智”,这是一种回复理性、回归本色的表现,表明学习型组织将以一种更为成熟的姿态,使企业组织的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深入人心。
二.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学习型组织的根本特征是高绩效,是一支成功的团队,适应企业环境不断变化的,有生命力的队伍。
学习型团队的基本特征表现在组织内部结构、外部环境和组织文化三个方面。
(一)组织内部结构特征
构成这一特征的要点是:
1、建立组织共同愿景、业绩目标和有效策略
首先要有组织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学习型组织的方向舵,也是组织不断的原动力。一个组织没有共同愿景就不会形成学习型团队;其次,要把组织愿景具体化,即确立业绩明确目标;再次,要制定出实现业绩目标的有效策略。三环相扣,方能有效地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2、必须有高素质的组织成员
高素质组织成员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基础。高素质的要求,不仅需要团队成员有各自的技能,而且还要能在技能上、性格上互补,相互合作,敢于承担责任。
3、组织成员要有明确的责权
一个组织的自主管理是以明确责权为前提的。所以从组织角度上说,必须授权于组织,充分信任组织,支持组织。就组织内部而言,组织成员应该充分享有权利和义务,既要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又要相互信任、通力合作、利益分享。
4、必须形成有效的沟通
组织学习始于沟通,沟通的核心在于交流。一个学习型组织应该营造一种具有开放的、坦诚的沟通氛围,应该备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与通讯网络等沟通的物质技术条件,应该形成全方位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
(二)外部环境特征
尽管有组织内部特征支持,但缺乏适应外部环境特征的能力,学习型组织也难以成功。构成这一特征的要点是:
1、公司要授权于组织
授权,实际上是授予一种责任。只有赋予组织责任,学习型组织才能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激发热情,开挖潜能,提高创造力,创造非常的业绩。
2、公司要不断激励组织
激励是组织活力的催生剂,也是组织对团队管理的重要方法。为此,组织的上级领导,应该经常对组织的行为和业绩进行考评,充分肯定组织的成绩,坦诚指出团队的不足。对业绩突出的团队,要树立榜样,在整个组织内予以宣扬和发动学习;对组织作出突出贡献或承担重大责任者实施选择性激励,包括树为典型、授予荣誉、给予更多的培训、升迁机会等。
3、给予指导和支持
组织获得指导和支持来自公司内外的各个方面。从指导方面说,如帮助选择组织成员与组织领导、如何建立与外部联系、邀请专家帮助指导等;从支持方面说,则更多地依靠组织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大力支持,如给予组织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和环境。
4、与外界的融洽关系
在人际关系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保证组织与外界的良好接触和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应该说,与外界的融洽关系主要靠组织去完成,但公司从中进行协调也必不可少。
(三)文化特征
组织的成功需要一个有利于团队发展的文化背景。构成这一特征的要点是:
1、发扬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组织成员为了组织的目标和利益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志与作风。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二是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共为一体;三是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表现为尽心尽力和全方位投入。
2、组织要充满活力
一个学习型组织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群体。其活力表现在:有共同愿景;充满信心、充满热情;互相信任、愉悦相处;团结合作、集思广益;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勇于挑战极限、不畏艰难挫折;既能创造出团队最佳业绩,又能使团队成员从工作中活出生命意义。
3、组织能不断进取
一个学习型组织应该是开放的、不断吸收新鲜事物、勇于变革、善于以变应变的组织。只有“居安思危”,团队才能做到不断进取
学习型组织的这三个特征是系统化的流程,有利于形成组织成员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机制,全面提高组织成员的综合素质。
三.如何创建学习组织
创建学习组织要以公司的发展目标为前提,以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为思路,为组织成员人生价值和公司价值最大化奠定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树立企业管理理念
实践证明,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公司必须建立所有员工均能认同的共同愿景,从公司管理者到员工的理念都必须转变,必须充分认识到公司遇到的最大敌人就是习惯性思维和过去曾经成功过的经验,必须充分认识到行业竞争的激烈性以及影响企业生存的威胁性。
在公司化经营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要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来指导企业的管理行为,在决策中多一些对外部和内部因素及条件进行理性分析,尽可能减少决策中的失误,管理者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论,向优秀的管理企业学习,与时俱进。
(二)迅速建立适合学习的组织结构
实现学习型组织,要崇尚学习,营造氛围。强力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进程,尊重人才,崇尚知识,鼓励学习,努力营造学习、交流的企业环境。有资料显示,人类知识总量每五年便增加一番,同时一个人半生所拥有的知识量也在飞速折旧,一个人学习的速度,如果跟不上世界的变化的速度,将会落伍,一个企业学习的速度,如果跟不上世界发展的速度,则要被淘汰。因此,企业在瞬息万变的技术和市场面前,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实现学习型组织,要进一步唤起员工现实的危机感,以压力促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提高员工个人素质来促进企业组织素质的提升。为此,公司要建立适于学习的组织机构,由总经理负责的推进机制,把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计划、实施、效果与企业的经营绩效考评挂钩,与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配合,创造一种相互学习的风气,一种鼓励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学习的楷模,形成上下互动积极参与的组织机制。
同时,要设计和实现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形成机制和制度上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动力机制关系。积极推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实施竞争上岗,形成优胜劣汰的用工机制,充分运用薪酬杠杆原理来激励员工向更高层次努力。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将中、高级培训作为对员工的一种奖励措施,企业选拔业务骨干、优秀人才进行培训,让员工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企业才会给他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提升机会。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应注重实践,勇于实践
实践应建立在公司的发展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体和团队的智慧,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活力。实践应以当前公司的目标基础,以客户满意为中心来开展学习和创新,即对客户要求作出最快速度的响应,以最迅速解决客户的问题来组织学习。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客户资源不断流失威胁,竞争的核心就是用公司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争夺增量及存量客户,有效地解决用户问题,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以致用
学习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学习的目标是要紧紧为绕公司的发
展目标,增强组织的工作能力,提高效率;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与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结合,一方面加快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做好市场拓展,为完成全年工程建设任务和业务发展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创建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公管理水平,将是公司未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人说,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管理的竞争,而管理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学习型组织的团队工作是发展的趋势,竞争的优势在一定程度是体现的团队的力量,就如著名的木桶理论所说的,它并不取决于高的木板,而是最低的一切木板。公司要不断依循自己的规律进行改革,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学习型”的本质就是创新,公司的发展模式也一定会在学习中实现新的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