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财技一流
李嘉诚对特定行业的经营环境、发展前景以及现实困难的判断非常客观,而且往往能够采取正确果敢的行动,做到他人难以做到的事情,他行事果断、信心足、决心大,效率非常高。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经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李嘉诚的立体化经营思路根深蒂固,并且屡试不爽。这不禁使人联想起“成功孕育成功”,“马太效应”,“赢家通吃”。1999年10月,李嘉诚一周内完成过千亿港元的资产重组,净赚1130亿港元。这笔交易震惊全世界。和记黄埔的财务顾问高盛证券透露,该交易为全球第22大合并收购。
2000年7月24日和黄又有重大动作,宣布其在美国的联营公司voicestream已接受德国电讯的收购协议,涉资达507亿美元。和黄将出售所持22%股权,由此可获取超过90亿美元(约合700多亿港元)的溢利,其中仍可占有扩大股本后德国电讯4.6%的股权。
李嘉诚3年多前曾说过,5年后和记黄埔的主要收益,将依赖电讯业务,随后和记黄埔集团果真全力开拓全球电讯业,结果只需3年,和记黄埔便从橙电讯身上取得惊人的回报。
股市上的格言之一,有智慧不如趁势。更胜趁势的,是预先捕捉大趋势,便能赢取更大的利润。要捕捉大趋势,就要有大智慧。李嘉诚比别人胜出之处在于他能预见未来,为公司3、5年后的经营作充分思考,定出到时应站的位置,从而推算今天应做的工作。李嘉诚这种前瞻未来的作风,为他带来多次重要的胜利。
李嘉诚的成功,在于他善于预测未来,成功的预测不但较失败的多,而且能捉到重要大趋势,赚得巨利,终能成为大赢家。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格雷·哈默尔(gary hamel)对美国大公司的高层主管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他们把心力全放在现在的顾客、现在的竞争对手、现在的竞争优势、现在的特殊技巧及能力上,“没有”时间去思考5至10年后,公司的顾客、对手、竞争优势、产品市场究竟在哪里。李嘉诚善于策划5年后公司的路,看似简单,但远高于其他企业领导人的思路。
李嘉诚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我知道和记黄埔5年后要做些什么。”
姑且不说李嘉诚拥有近130亿美元资产,贵为华人圈中的首富,在商界,李嘉诚是公认的“强人”、“超人”。
对于一个行业,李嘉诚的态度是不做则已,一旦决定要做,就要做大、做好、做强。李嘉诚看得远,立意高,在决定进军网络行业之后,目标就是要做亚洲老大。具体目标是在2002年成为香港股市的前十名。记得唐代马总说过: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考虑在先行动在后就昌盛,行动在先某虑在后就会衰亡,盲目行动必然招致严重后果。
资金实力雄厚。亏得起,亏损20-30亿港元,不会影响李嘉诚的决心和信心(捐资创办汕头大学和张子强案件说明他的资金实力),资金来源有保障,融资渠道通畅。汇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及其属下的百富勤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与李嘉诚财团的关系非常密切,李嘉诚的资信能力强,实力雄厚,在涉及新股发行融资的关键时刻,这些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都非常积极地提供支持。另外,李嘉诚善待人才,总能够吸引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加盟,总能够在关键时期找到世界一流的人才运作具体的项目。正确的经营观。可以等待若干年,赔本也能继续经营。
运用资本的能力和输送资本的积极性。长期的衡量标准,投资者对赢家更加慷慨,助长赢家通吃,赢家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回旋的余地更大,技术条件日趋成熟,市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在短短几秒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完成几十亿甚至更多资金的集合或分散,资金周转率和变化速度大大加剧。新的力量、新的财富、新的规则。形成现代经济中的“金融巨人”、“投资巨人”、“资产运作巨人”、“金融力量”,而这种力量建立在信誉基础之上。
李嘉诚是商界典型的胜负大师。李嘉诚曾经谈到他的成功之道,他说:“今天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多一点。好像奥运会一样,如果跑短途赛,虽然是跑第一的那个赢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胜出少许;只要快一点,便是赢。”我认为他是说明了一个“短跑理论”。
李嘉诚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成功商人,会对行业未来发展定出一个长远的策略和计划。只要他认为“有得做”,便会一直坚持下去,至到获胜为止。李嘉诚先生的成功之道应该同样适合于现在的网络行业。功夫在网站之外,更在具体的技术之外。真正的较量体现在全方位的竞争。网络公司的经营者如果脱离经营环境而单纯强调技术,只会失败。
李嘉诚指出,长和系的发展,并非单靠他个人对某项事业的认知,主要仍要靠公司的员工带动发展,加上集团内有很多博士、硕士及大学毕业生任职,连同外国的伙伴一齐发展。长和系陆续宣布多个互联网业务合作项目,显示了其力争成为亚洲电子商务龙头的决心,李嘉诚的过人眼光和开拓魄力,一再令人惊叹。尽管李嘉诚日前表示,有关互联网的业务仅占旗下“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资产总额的一成,但这两大集团快步涉入高科技领域的势头已为众人瞩目。
1999年和记黄埔公司的利润位居世界第一,其利润主要来自于战略投资和股权交易。1999年10月31日,长实旗下的和黄公司已接受德国曼内斯曼公司有条件收购在英国上市的橙(orange)电讯公司建议。此笔交易利润,加上传统业务的利润,总计达到151.41亿美元(约1173亿港元),超过当年通用电器公司的利润107.2亿美元,高居当年全球榜首。李嘉诚的成功,说明了资本运作才是财富增长的最高手段。李嘉诚显然是世界电讯市场玩股权的高手。和黄的利益结构变化,表明该公司正在调整战略投资,传统经营项目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