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建设节约型社会任重而道远


 

宁夏建设节约型社会任重而道远

 

牛国元

 

最近,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宁夏虽加大了资源节约工作的宣传和监督力度,大多数企业也开始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但从总体上来看,宁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因此,宁夏建设节约型社会任重而道远。

一、   现实分析

(一)能源消费与生产始终保持同步、高位增长状态。1996-2003年间,宁夏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9.53%,年均增加103万吨标准煤,增幅最大的是2003年,比上年增长47%。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所占比例2002年以前年均下降0.48%,2003年迅猛增长,比2002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能源结构中煤炭占到82.7%,天然气只占6.8%(见表1),而在发达国家,煤炭的比例一般只有30%,天然气占24%。

               1  宁夏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年份

能源消费总量

(折万吨标准煤)

占能源消费总量(%

煤炭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2000

875.0

68.5

13.2

0.2

18.1

2001

915.6

70.9

13.1

0.2

15.8

2002

1041.5

72.5

12.8

0.3

14.9

2003

1530.0

82.7

8.6

6.8

1.9

(二)能源消费增长较快,能源消费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2003年,宁夏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2)。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193亿元增加到385亿元,年均增幅9.7%,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总量由808.8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53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幅9.53%,比全国高6.8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由4.2吨标准煤下降到3.97吨标准煤,但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2003年,宁夏万元工业产值(1990年不变价)综合能耗为3.88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2.65吨标准煤高46.4%,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分别高3.7、7.2、13倍,即使是与和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宁夏的万元产值能耗也是印度的2.1倍。

2 宁夏与全国的GDP以及能源消费比较

年份

GDP当年现价、万元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单位GDP能耗

全国

宁夏

占比

全国

宁夏

占比

全国

宁夏

1996

67884

193

0.28

138948

808.8

0.58

2.05

4.2

1997

74462

211

0.28

137798

814

0.59

1.85

3.86

1998

78345

227

0.29

132214

816.9

0.62

1.69

3.59

1999

82067

241.5

0.29

130119

823.1

0.63

1.59

3.4

2000

89468

265.6

0.29

130297

875

0.67

1.46

3.29

2001

97314

298.4

0.30

134914

915.6

0.68

1.39

3.06

2002

104790

329.3

0.31

148000

1041.5

0.70

1.41

3.16

2003

117252

385.3

0.33

167800

1530

0.91

1.43

3.97

年均增长(%

83

9.7

 

2.73

9.53

 

-5

-0.8

(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非常大,部分产品生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惊人。2004年前的8年时间内,全国以年均增长2.73%的能源消费支持了年均8.3%的经济增长,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3。而宁夏以年均增长9.53%的能源消费支持着年均9.7%的经济增长,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接近1,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呈平行增长,表明经济增长以大量消耗能源为支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高。部分产业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特征非常突出。据对宁夏石嘴山市几家企业生产氰胺情况的调查,每生产一吨氰胺,需耗水600吨,产生废渣6吨,且废水大多没有回收利用、废渣随意露天堆放。这些企业生产的氰胺每吨产值约6000元左右,利润不到1000元,如果严格执行环评标准,部分企业生产氰胺根本无利可图;宁夏纸业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普遍落后,每吨纸浆消耗水200至300立方米。每吨纸的销售价一般在4600元上下,如果将各种治污费用计入,实际效益甚微。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宁夏造纸企业每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黄河的废水达3500万吨左右,占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32%,造纸工业已成为宁夏严重浪费水资源、污染环境的祸首之一;近年来,宁夏原料药生产呈迅速发展状态,四环素产品规模和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红霉素系列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居国内抗生素生产企业前五位,泰乐菌素生产规模也在明显扩张。原料药生产在给宁夏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时候,其所造成的严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据调研,宁夏启元、宁夏多维等制药企业近年每生产1吨原料药至少消耗化工原料6吨以上。原料药生产中能源和原料熄灭消耗一般占制造成本的70%。原料药生产中的原料只有一小部分成为原料药结构的组成部分,一小部分经化学反应成为水等无害物质,大部分成为三废。原料药生产会严重污染环境,这已是被国内外普遍公认的事实,部分产品对深层地下水的污染更是几十年后也处理不了的,潜在的危机相当严重。随着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欧洲主要生产商已经停止生产原料药产品,因此国际上原料药的生产企业就主要集中在了我国,但由于这些产品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已不再应用于人群,而且由于毒副作用在畜牧市场也受到限制,所以市场需求呈逐步萎缩的态势。唯一例外的是四环素,由于四环素可以通过结构改造而成为效果更好的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因此近两年呈现价升量增的趋势,这是宁夏四环素产品规模能位居世界前列的主要原因。但宁夏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四环素等抗生素替代产品的逐步出现,抗生素类促生长剂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一些人畜共用的、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抗生素产品在短期内会被淘汰。业内权威人士普遍认为,原料药传统的靠牺牲环境和资源、低价格入市的竞争策略将逐步失灵。因此,原料药生产的业绩与环保应该选谁,已成为宁夏政府和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人文问题。

(四)水资源利用水平明显偏低,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宁夏是全国6个严重缺水省区之一,人均可用水资源量960m3,远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确定的1750 m3的用水紧张线。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工业生产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2003年,全区取水量为41.32亿m3,其中黄河取水40亿m3,引黄灌区地下水的不重复取水量1.32亿m3。工业用水量3.475亿m3,占总用水量的5.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大约15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5%~85%的水平,比美国2000年的规划指标低约54个百分点。

(五)工业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能源消耗水平的差距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大。2003年,宁夏主要工业行业中,电力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重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2%,比全国高17.5个百分点,工业呈现明显的重型化特征(见表3)。重型化工业结构是造成宁夏能源消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随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开工建设,按照目前的工业增长速度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保守估算,到2010年,工业用水量将增加到7.5亿m3,能源消耗总量将达到5700万吨标准煤,煤矸石、粉煤灰的产生量将达到1400万吨左右。宁夏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工业发展对能源、水资源高速增长的需求,宁夏能源将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水资源将不堪重负,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将遭受毁灭性污染,经济发展将深陷收益不抵环境恢复费用支出的尴尬境地。

3  宁夏与全国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单位:%

年份

全国

宁夏

年份

全国

宁夏

1998

57

85.2

2001

60.6

83.3

1999

58

83.8

2002

60.8

83

2000

60.2

84.1

2003

64.5

82

(六)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能源管理水平不高。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数据,宁夏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用能设备中有52.7%属于国内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设备能耗较高,生产效率低下,多数企业由于资金缺乏,不能及时进行设备更新和改造。近年来,随着能源价格的上升,企业的节能意识有所增强。但由于机构不健全,人员变动大,缺乏专门人才,不能进行深入系统的能源统计和分析,能源数据缺失。多数企业往往注重用能设备的节能改造,而忽视对职工的节能培训,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源岗位责任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向强化能源管理要效益的思想远没有落到实处。

(七)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缺乏扶持性的政策引导,发展不平衡。全区虽然已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但大多仅仅是处于初级启动阶段,部分县市建筑节能工作还尚未启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广大市民对节能建筑普遍缺乏认识和了解,大多房地产企业对建设节能建筑缺乏积极性,有相当一部分住宅建设开发企业为降低成本,想方设法规避建筑中水设施的建设,城市中水利用率很低。在城市改建和商品房新建中仍然沿用雨水、生活污水一同排放的传统设计,原本可以作为中水的雨水根本无法回收,进行二次利用。这是宁夏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绿化中的一大缺憾。
   
二、若干建议

(一)强化节能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要尽快培植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努力把节能化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态度和消费哲学。政府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通过制订合理的价格、税收等经济政策,形成“谁节约资源,谁就能从节约的价值中得到报酬”的市场机制,使企业、公众自觉加入到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来。各级领导要把节能当作是执政能力的检验,要认识到,贪求所谓政绩,搞粗放型经营,大量地耗费能源,虽然一时会很风光,但却可能会把困难与麻烦留给后任和后代。有关部门在制定“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时,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一方面要考虑经济的适度增长,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和承载能力,避免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使用。

(二)尽快责令有关部门对全区重点产业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情况进行评估,建立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监督制度和临界预警机制。对部分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要进行重点监控,并要责其下大气力进行技术改造,以避免产生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超过国家或自治区用能、用水定额的企业进行处罚,督促其限期整改。按照国家公布的淘汰落后工艺、设备的名录,加速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对在限期内技改无望的“三高”企业,坚决“关、停、并、转”。

(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是宁夏的优势,水资源是劣势。依托能源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当将发展低能耗、节水型工业作为重要内容,做到优劣互补,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要以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载能行业的结构调整为重点,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推广重大节能技术,控制能源消费增长。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推广先进节能、节水技术,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支持以节能、节水为重点的新工艺和新装备的采用,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加快企业节能、节水技术改造步伐,通过技术进步和延长产业链,降低资源消耗。
  (五)严格项目审查,提升装备水平。坚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节能篇(章)审查和水资源论证。各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本地的能源、水资源状况,对引进的合作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资源状况的项目,不予引进,不得提供资金和担保支持,不准私自开工建设。把好高耗能项目入口关,控制新上项目数量和主要耗能行业产能总量,抑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坚决避免使宁夏成为“三高”企业的乐园。
  (六)完善资源消耗定额,加强监督检查。用先进、合理的能耗指标指导工业消费,加快建立自治区主要工业行业用水指标体系,合理调整自治区主要工业产品能耗定额。
加强节能、节水执法监察,开展节能监测和执法监督,强化资源节约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能源统计考核制度。加强对企业用能、用水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完善能源、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网络,开展能源、水资源平衡诊断。

(七)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首先在冶金、电力、煤炭、石化、建材等重点耗能、耗水行业,对产品链条较长、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广。实行清洁生产自愿审核和强制审核相结合,推动企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根据《节能法》、《水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对重点企业的节能、节水和清洁生产工作予以资金支持。建立和完善城市中水回用网络,制定优惠价格,力求宁夏城市中水使用有一个大的突破。加强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开发,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八)尽快完善建筑节能配套地方法规及管理措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完善建筑节能配套地方法规,要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切实细化建筑节能的管理工作,推进宁夏建筑节能工作全面平衡发展。自治区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支持这项工件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