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任四届的“轮椅上的总统”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谢文哲(翻译) 董登新(编译)
原始出处:登新投资论坛国际俱乐部
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882——1945)受命于危难之际,连任4届美国总统,是美国历史上任期(1933—1945)最长的一位总统,因下身残疾、不能行走,素有“轮椅上的总统”之别称。
一、罗斯福——“奇人”
罗斯福于
然而比竞选失败对他打击更大的是:1921年8月,罗斯福全家在加拿大的一个小岛上度假时,发现另一个小岛森林失火,他率领全家上岸参加灭火,过度疲劳后,又跳入冰冷的湖水中游泳,第二天发现左腿麻痹,全身发烧,不能行动,随后被诊断为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是不治之症,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预言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然而,罗斯福却没有在命运前屈服,他说:“我就不相信这种娃娃病能整倒一个堂堂男子汉,我要战胜它!”他用双手从一个房间爬到另一个房间,在地板上同两个儿子摔跤。正是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主要是通过游泳与病魔作斗争,终于可以重新使用它的左腿、借着手杖站起来了,并坐着轮椅又走上了政治舞台。
1928年,罗斯福当选纽约州长,重返政界。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
二、罗斯福始任总统前后
1929——1933年,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倒霉的胡佛总统在他的整个任期(1929年3月至1933年3月)便一直陪伴着西方人所称的这场“大萧条”。
罗斯福是在1932年11月竞选成功当任总统的,开始其第一任任期。罗斯福一向精于审时度势,这时他更认识到,胡佛下台越是难看,自己上台就越光彩。
自从股票市场大崩溃以来,全美倒闭的银行已超过5500家。人们大量囤积黄金和现金,当时银行黄金库存每天要减少2000万元,储户提不到黄金就要现金。结果是:一方面作为货币储备的黄金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财政部又不得不增发纸币。银行挤兑发生严重挤兑,当时全美18569家银行,库存现金不过60亿元左右,却要应付410亿元的存款提现。为了应付提款,银行不得不出售抵押品和证券,因此损失惨重。
直到2月30日,21个州和首都华盛顿的银行,不是已经停业就是停业在即;联邦储备银行的黄金库存仅在一周间就减少了2.26亿元;财政部缺钱,弄得联邦政府人员的薪金都发不出,更不用说偿付
三、罗斯福“上任三日”
在此期间,美国人想出了种种应急的办法:印发各种临时票证,赊销商品,以货易货,凭票取货,凭代用币乘车,使用加拿大和墨西哥货币代替美国货币等等。道氏化学品公司用镁铸成“道氏金属代用币”,定值每枚二角。威斯康星州有一个摔跤家和人订合同,表演一场的报酬是一罐西红柿加
经过昼夜奋战,星期四这天如期完成了草拟法案的工作。国会特别会议开始了,在众人的一片嘈杂声中法案通过了。根据这项法案,总统和财政部长“已经采取或今后要采取的”任何措施,议会都要一律批准。法案还规定,囤积通货的要判刑,有问题的银行要派人去“维持”(受托管理),此外还授权政府以各银行的资产为储备,发行20亿元新钞。晚上8点36分,罗斯福在白宫签署了这项法令。
一连两晚,印制局灯火辉煌。星期六清晨,装满一袋袋新钞票的飞机从华盛顿先后起飞。第一架在午前就把钞票送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从那里又立即分送各银行。
四、艰难的“百日新政”
在他上任的一百天内,由他建议,国会通过法案。一个彻底的计划给美国的商业和农业带来了复苏,救助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和即将失去土地和家园的人们。从
群众给白宫的大量来信启发了他,使他觉得不妨在进行立法革命的同时教育人民,向他们阐明新政的目标。在他上台后第5天,他把采访白宫新闻的记者召集到办公桌周围。他在任职期间,举行过空前频繁的记者招待会(共998次),这是第一次。就这样,罗斯福一下子把美国的新闻中心从纽约挪到华盛顿来了。
上届总统的那套阔气排场,现在也一扫而光了。没有伺候吃饭的底下人,没有饭前吹号的号手,一顿上七道菜的盛宴也简化了。在华盛顿官场里,罗斯福那里的伙食是最不讲究的。在总统府作过客的人都认为菜肴单调无味。有一位女客一连三晚吃的是同样的饭后点心:一小片菠萝,两颗樱桃,再在拌得稀稀的奶油里放上一点核桃仁。至于总统本人的午餐呢?一角九分一份的肉末煎蛋。
新政开头那100天里,他的亲信顾问往往到床边来跟他商谈。总统随时都愿意接电话,总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电话上。大约有百把人可以不必向秘书通报事由就直接请他听电话。他的消息来源广泛极了,因此人们往往忘了他是一个跛腿的人。他上任以后,头一批命令里就有这么一条:凡是因有困难打电话向白宫求助的,一概不准挂断,政府里必须有个人同对方谈谈。这就使他的群众来信量在历任美国总统中占有最出色地位。美国人民确实感到,罗斯福把他们看做自己的朋友。罗斯福的魅力把各大学、各机关里大批聪明有为的青年都吸引到华盛顿来了。
“百日新政”也可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其实,“新政”只是在“百日”之内铺就思路,但方案实施却是一个长期工程。1933——1934年,新政着重“复兴”;1935——1939年,新政则着重“救济”和“改革”,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及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五、罗斯福构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罗斯福的新政不仅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已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而且通过立法构建了庞大的“社会安全网”,进而为美国广大的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广大公众的生活处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赞许和欢迎,从而缓和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在危机后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弱势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事实上,这种干预使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经济制度上的这种变化,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934年,罗斯福总统创设“经济保障委员会”,并单独建立了铁路退休制度。
1935年,罗斯福签署并颁布美国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它标志着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同年创设“社会保障委员会”,并亲自任命其成员。
1936年,美国社会保障账号开始正式使用。
1937年,建立低收入者公共住房制度。同时社会保障福利正式开始发放(一次性)。
1939年,《社会保障法》首次修订,正式建立社会保障的老年、遗属保险(OASI)计划,并放宽计划范围,包括了被抚养者和遗属福利。
1.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March 4,1933)
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2.The Road of Enduring Progress(January 20,1937)
持久进步之路(
3.Democracy Is Not Dying(January 20,1941)
民主不是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