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脸贴上冷屁股: 国企大户融资开始抛弃“嫌贫爱富”的银行


热脸贴上冷屁股:

              国企大户融资开始抛弃“嫌贫爱富”的银行   

  

    一直以来,我国的国有银行担当着大国企输血的功能。自从“拨款改贷款”之后,一些“优秀”(因垄断经营资金充裕而已)的国企理所当然地被国有银行垄断了。在市场风雨中,体制的致命伤让国企终究也难逃产业周期、经营下滑等风险。于是,就有了四大银行“春风吹又生”、生生不息的巨额不良资产,于是就有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出世的理由,于是就有了中央财政三番五次地拯救四大银行的故事.......

     不管怎么说,国有企业的垄断利润所成就的风光业绩,是全国人民血汗的结晶,但这些业绩自然与全国纳税人无关!因为,四大银行总是紧紧地贴着优秀大国企的金融业务,就连真正在市场风雨中成长起来的民族精英---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只能靠边站。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市场规则是无情的。终于,那些“优秀”的国企抛弃了自己的“奶娘”!

   近日正在深圳举办的环球企业家峰会的资料显示,自央行今年中批准优质国企自发企业债券解决融资需求以来,内地国企在商业银行的贷款额正在减少,后者放贷不得不转向中小企业,相应缓解了多年困扰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融资难”问题。深圳招商银行秦季章博士分析认为,内地商业银行的目光今后将转向众多的中小企业,未来这种趋势还将加强。

  据悉,今年6月开始,国家允许优质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解决自己的融资需求。短短6个月间,这种企业债券已经发行了1000多亿元人民币,导致优质国企的贷款需求大大减少。消息透露,今后几年,国企债券可能要发行到1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债券对商业银行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正渐离银行远去。资料显示,目前内地国企融资,近90%是靠银行贷款,风险基本上由银行承担。反观美国企业,大多数是通过发行债券直接融资。秦季章博士称,这种不正常的局面难以为继,商业银行要生存、要发展,就得和中小企业“打成一片”,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贸办主任梁百忍表示,在与内地一些企业接触中了解到,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很不错,想扩大规模却贷不到款,而目前港资银行只能对在香港注册的内企分公司放贷。他预计,内地明年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后,港资银行今后开拓市场客户,势必关注内地的优质中小企业需要,无论是制造业还是进出口贸易方面,业务额将十分巨大。秦季章博士认为,目前内地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市场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银行来说,最关注的是贷款风险问题。如果中小企业项目的经营风险能够覆盖银行贷款的风险,那么银行将会考虑放贷。

当前,国家已经允许贷款利率浮动,商业银行调控风险有了依据和条件,大大增加了银行贷款投向中小企业的可能。在广东尤其是在深圳,新锐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发展正成为大势所趋。深圳一些商业银行的负责人表示,对这些企业,将重点提供金融支持,其基本思路是:服务定价根据项目风险来决定,在发达国家投资风险少一点,银行服务产品的定价就低一点。在不发达地区投资,定价就要高一点。

 这是市场的胜利,是游戏规则的胜利。

 我们期待着,在合理的市场规则下,无论什么“出身”的经济参与者,都有合适的“国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