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兰成的《禅是一枝花》所想


   读胡兰成的《禅是一枝花》所想 

 

多年前,看电影《滚滚红尘》,耳目感染影片的凄美,记忆中尤为刻骨的是男主人公抱着女主人公在阳台上起舞,可那女主人公的双脚却是落在男人的双脚上,正是“两个人,一双脚,起舞到天明”。影片的主题曲也格外让人动容,陈淑桦深情地演绎也为主题作了甚是准确的注解,“起初不经意的你,要告别已不见的我”,原来是张爱玲与胡兰成,还搭上了三毛陈平,据说没获金马编剧奖,三毛自缢而忘,不过偶相信是杜撰,导火索都谈不上。

 

后来张爱玲的书极为畅销,我也附庸风雅,买了不少,包括传记至少78本,读到《沉香屑》系列,感叹这个年少作家笔下的冷漠,美好的事物是一定要被轻视和毁灭的,她虽痛恨却也无能为力,从曹七巧到范柳原都是如此,这大约与张的身世有关。然而她遇到了胡兰成,日伪统治下的《中华日报》的主笔,当她怀着“低到尘埃里的羞涩”,几番接济胡的时候,他们的缠绵也就是短短几年,还途中几次交恶。那时偶还没有看到胡的文章,就大为惊诧这个也算“衣不惊人死不休”的才女怎么就喜欢这个汉奸。后来在《文汇报》副刊读到有位学者对胡的长篇评论,虽文中表达的主旨是汉奸作品不足为取,但毕竟勾起了我的窥探欲望。

 

忽几日,在学校后门觅到一本胡的《禅是一枝花》,三轮车推着卖的盗版书那类,原价24.8,这日10元不还价,上海社科院出版,翻翻文字也还齐整,足够可观。 开始慢慢读,从第一页开始,让人好生烦恼,实在是不大懂得,隔靴搔痒般不得要旨,硬着头皮继续,虽也是雾里看花,但毕竟有点享受的意趣了。胡的文字简洁而空灵,如司空图《诗品》里而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可恨的还是笔法跳跶,好像全无章法,一阵乱打。读到后来,感叹实在是蕴藉风流,高明之至。把印度“婆罗门”教与中国的禅宗之“悟识”的差别,在蜻蜓点水中完成。由此感叹张的眼力,这位喜欢旗袍的旷世奇女真是慧眼识珠,虽然胡那时还有别的女人。 

 

另又及,胡的文字里也暴露出他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和热爱,虽然东瀛对成就其学问体系帮助甚大,但我想,胡作为文人的本色对政治还是很幼稚的,动荡时代,以笔为生也很难看轻前路,我辈后人如若“苛求是汉奸而不读”就可惜了。因为胡的笔下实在是机杼迭出,别有洞天。如若不是,张何以发出“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她遇到了胡的虱子,也对胡的袍恋恋不舍,所以起舞到天明,只可惜天明之后,胡在东京病死,张于95年在美孤独辞世。正是红楼梦魇,一曲浩叹。 

 

                           2005/12/11  于虹口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