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斗”国企要到何时才能自立自强?!



【国企特别是央企,是唱高调的“公有制”理论下形成出来的东西。从理论上讲,没有什么比计划经济与生产资料公有制更完美无缺的了。据说它可以避免所有的经济危机,使人类经济不再出现忽左忽右的波动,直至达到至善至美的共产主义社会。但可能谁也没有事先料到,这些根据“伟大理论”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形态,却是如此的养不大,就象2000年前刘备那个无用的阿斗儿,凭着自己的“国企”地位,不受管教与约束,不惜伪造各种帐目数据,向国家、向社会要这要那而毫不可惜,耗费了国家、民众太多的资源,却仍然不够它们自己耗费,仍然难以维继。这样的所谓“企业”,绝不会起到增进国民经济的作用,反而会起到拖累作用,是一种反经济的因素!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这些阿斗“核销损失4000亿元”就是一个雄辩的证明,也说明国家对于这些“经济阿斗”真是无可奈何了。――黄焕金】

央企核销损失4000亿 国资委监管权威面临挑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6日 09:38 《财经时报》 
 
  在国资委2003年成立前后,出台近20部关于财务监管的规章,但是在现存181家央企中,不按规定执行的竟然有176家之多

  本报记者 易强

  国资委的监管权威,依然面临央企“挑衅”。临近2004年底,各央企准备年报之时,  
  
国资委拿到2003年度的资产清查报告。 

  “(四成)企业既没有达到做强,也没有达到做大的目标。有120家企业有相当部分的财务状况没有进入财务审计报告;有30家企业的财务审计不全面或不深入。”

  “有13家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存在技术问题;还有13家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结论与事实相反。”国资委统计评价局局长孟建民透露。违规央企有176家,占央企总数的97%,明显是有令难行——国资委成立前后,政府出台了近20部财务监管的规章。 

  社科院一位经济学家说,央企既握经济命脉,又关乎社会稳定,备受政府宠爱,自然会“拥兵自重”,有令难行并不奇怪。 

  孟建民是在1月8日公布前述信息的。当时他正参加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年会。这是一个“副部级”组织,会长由中组部任命。

  中介机构成替罪羊

  孟认为,财务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于财务中介公司帮助企业作假。它们“收人钱财,给人方便”,在审计工作中走过场。据他掌握的资料,181家央企已聘300余家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工作。 

  “不过,将原因归结到会计师事务所,显然是有‘护短’的嫌疑。中介机构只是国企‘作案’的工具而已,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一位业内人士颇有微词。 

  聘请中介做财务审计,是2003年9月公布的《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的要求,它们仅负责对清产核资结果的专项财务审计。事实上,在国资委成立之前,财政部已于2002年6月出台《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效绩评价业务暂行办法》。地方国企也群起效仿。山东和青岛等省市国资委,还公布了财务中介机构的评选标准,对其执业年限、注册会计师的人数都有明确的要求。 

  “根据这些《办法》,无论是以前的财政部,还是现在的国资委,都有对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责任。中介机构违规操作,也是政府失察的结果。”

  清产核资已经收官

  国资委对央企的清产核资工作始自2003年9月,全部工作于去年10月结束。“目的是摸清家底,核实资产质量,为央企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做好企业业绩考核、绩效评价以及国资保值增值工作创造条件”。

  据记者了解,清产核资的内容包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溢认定、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等内容。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规定,企业账务出现严重异常情况,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或者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等情况时,国资委可要求企业清产核资。

  企业分立、合并、重组、改制、撤销等经济行为,涉及资产或产权结构重大变动情况时,企业可向国资委提出清产核资申请。 

  “因此,国资委此次清产核资的时点并不相同。”知情人士称。 

  有的央企资产清查时间点为2002年12月31日,全部工作于2004年3月底结束。有的时间点为2003年12月31日,全部工作于2004年10月底结束。 

  央企核销损失4000亿元

  据孟的数字,在现存181家央企中,有40家企业总资产损失超过10%,有40家企业的总资产损失超过了20%。这些数字可以与另一组数据互为映证——央企去年共申报核销损失3178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9.2万亿资产总额的4.2%,3.2万亿净资产的9.9%。加上财政部已核准的近1000亿元损失,央企共计核销损失达4000亿元。 

  “核销损失是中央处理不良资产的手段,目的在于为企业和银行减负,方便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重组。但成本将落到百姓头上。”一位经济学家解释道,与银行核销损失相比,央企的手笔并不算大。在过去几年中,四大商业银行共计核销损失接近2万亿元。 

  日前传出的消息是,继中行建行之后,财政部将对工行注资并剥离不良资产,注资额度将达到4700亿元。据传不久后有望得到国务院批复。 

  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毅中称,央企发生损失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失误、管理不严、财务纪律松弛,“会计核算不规范,人为调节利润,造成大量潜亏挂账”。

  “主要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到位,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李毅中曾表示,4000多亿元的权益虽然核销掉,但下一阶段还要落实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