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怕有谬托知己之嫌,赶紧先声明:我与张充和先生素未谋面,对充和先生的印象,都是来自“物”和“文”,或许还有那么一丁点儿的精神。
(抗战胜利后,张家孩子齐聚上海大团圆,前排从左依次为张充和、张允和、张元和、张兆和。后排从左依次为张宁和、张宇和、张寅和、张宗和、张定和、张寰和。)
最早知道充和先生的名字,是从汪曾祺的笔下。汪曾祺1988年撰文追思老师沈从文,题目叫《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一开篇就交代题目的来源:
……&hell...
作者文章归档:杨早
特别怕有谬托知己之嫌,赶紧先声明:我与张充和先生素未谋面,对充和先生的印象,都是来自“物”和“文”,或许还有那么一丁点儿的精神。
(抗战胜利后,张家孩子齐聚上海大团圆,前排从左依次为张充和、张允和、张元和、张兆和。后排从左依次为张宁和、张宇和、张寅和、张宗和、张定和、张寰和。)
最早知道充和先生的名字,是从汪曾祺的笔下。汪曾祺1988年撰文追思老师沈从文,题目叫《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一开篇就交代题目的来源:
……&hell...
高考作文,你完全不知道你的这一篇被弥卷封名之后,会落到哪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或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手里。所以最保险的方法,就是找到“最大公约数”,总结一套让任何一位阅卷者,都不会将你的作文打入低分卷的写法。
一直关注高考作文题。有了儿子以后,就特别关注北京市的考题。像我这样的悲观主义者,不会认为十三年后的考题,跟今年的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北京市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二选一,题目1是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写《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题目2是自选一物,写《深入灵魂的热爱》。据《新京报》的调查,逾八成参与者选了题目2。
如果我来答题,或教我儿子答题,我也会选题目2。虽然...
一位年轻人把自己的豪车停在广场上,坐在车里抠脚巴丫子。一位大姐敲窗户:大兄弟!注意文明!年轻人摇下窗,吹了声口哨,瞬间冒出一帮助拳的。大姐呢,也有帮腔的。双方吵成一团。
这就是我眼中的“胡王日狗之战”。本来我是抱着走过路过、最好错过的心态打算绕行来着。无意中听到人群中飞出一些大词“时代”、“年轻人”、“知识人”、“女权主义”,忍不住凑近点儿,看看双方阵营里有没有姓周姓郭姓李的。细看一遭发现没有,大失所望。
要我说双方都有理。小伙子觉得...
关于《弟子规》的话题,我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反正我儿子的幼儿园已经确定不学这玩意儿,他离上小学还有一段时间。今天《新京报书评周刊》采访龚鹏程、陈鼓应、袁伟时诸学者,对《弟子规》的评价也都差不多。
不过我发现可能是由于,呃,我行文过于含蓄,很多读者总能问出让我哭笑不得的问题。当然“孝有什么问题”这种问题,属于信仰不可究诘,没法争论,要不我给您买碗面吃?但有人会挑挑选选,举出一句《弟子规》里的话,问我:这句有什么问题?然后教育我:不要一棍子打死。
(二十四孝中的“戏彩娱亲”)
我自觉并没有一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