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希苏

发布有效信息,分享最佳实践,推介优秀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质量。

新时代的领导形象


 在前面的几章里,我们对传统的领导观念、领导形象、领导作用、领导模式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作了分析和批判。我们提出时代在变迁,我们的领导方式、工作重心与时俱进。那么,新时代的领导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应该由学者和专家从理论上探讨获得。它应该可以在人们公认的优秀企业领导身上找到。

 

读一读杰克-韦尔奇的《赢》吧!一个活生生的领导形象跃然纸上。他没有高高在上,坐在办公室与同僚开会,听汇报,就重大问题拍板。他没有教条,没有说教,不谈理论,不谈体系。看看他如何对待员工,人才,和学习,看看他是如何抓住根本,诸如尊重人,坚持实事求是和坦诚,看看他...

Read more

新时代的领导模式


 领导模式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因为领导的概念已经变化。领袖正在淡出个人英雄主义的模式。不再是领导者个人在做了不起的事,跟从者像众星捧月般地簇拥着他。现在是领导者让人们做了不起的事,帮大家成就了不起的事。

 

自上而下的领导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得最普遍、视为天经地义的领导模式。今天,领导有可能自下而上地进行。其实这算不得新鲜事。如果上司接受了下属的建议,并组织了实施,上司不是在按下属的意旨办吗?

 

这和我们的领导定义是吻合的。谁掌握了方向,谁赢得了跟从者,谁就是领导。在自下而上的领导情景里,下属提出了方向,上司跟从了,下属自然是领导。

 

下...

Read more

“利益”催生平等关系


 自打封建社会解体以来,我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平等。这首先得归功于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西方民主思潮。然而,真正起了摧枯拉朽作用的是近年市场化的经济大潮。

 

真让俗话给说中了,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中国走得慢些,两千五百年后从“义”挪到到“利”这一边来了。君子现在也“爱财”了,因为“取之有道”;学子不想“优则仕”反倒“下海”了,而且顶着“儒商”的帽子。尽管羞羞...

Read more

“义”字旗下的不平等


 伦,或者人伦,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伦理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前面我们谈到五伦,它规定的长幼尊卑次序是我国几千年的基本社会形态。在此基础上,后来衍生的关系,如师生、官民、官兵、上下级、领导与群众、管理者和员工,无论在形式还是本质上都套用这个一高一低,一尊一卑,一纲一属的关系模式。自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被隶属于某种关系结构内,不得不先蹲守于“下卑”的地位,等到“二十年媳妇熬成婆”,我们再开始享受“上尊”的威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上尊的荣耀仅限于家庭圈子里,做个父亲、婆婆什么的,在外面,一辈子是子...

Read more

领导不是上级


 英语里“领导”的对应词是“跟从者”(followers),符合逻辑,有人领,才有人跟;没人跟,就无所谓领。汉语里“领导”的对应词是“群众”。领导是官僚,群众是没有政治权力的最基层百姓,一个管治,一个被管治,也顺理成章。领导者和跟从者是平等关系,而领导和群众是上下级关系。这个语言上的差别体现的是政治文化现实。

 

第二节里,我们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案例来说明领导与被领导之间从本质上说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关系是领导者和跟从者的关系,有如舵手和水手,向导和...

Read more

我国改革的人文主义方向


 中国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文明之路。

 

中国文明史里极少神权的影子,我们不相信我们天生就是罪孽,需要每周去教堂忏悔。我们的佛祖和菩萨,慈眉善目,只要你信他、求他,你来世有望投胎到一个好人家。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也管用。和尚自己吃素,但不反对你沾荤;他们自己禁欲,但不反对你恋爱结婚;哪怕你原来有害人之心,放下屠刀也能立地成佛。佛教未成为国教,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禁锢,中国也没有向神权争人权的必要。

 

同时,中国自古缺乏民主传统。在封建时代,皇上才是主子,老百姓只能是奴才。我们文化词典里没有人的权利,人的尊严,人格的平等,个性的发展这一类的条目。我...

Read more

西方的人文主义


 西方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源远流长,与它的民主传统一脉相承。西方民主源于古代希腊。所谓民主,democracy,本意是人民-统治,是一种政体。古希腊的城邦是国家的雏形,规模不大,只有万把人,扣除儿童和奴隶,可以投票的只有几千人。他们实行的民主制,就是直选政府,用国民赋税支持政府开支。今天的共和制是那个制度的延续和发展。

 

人本主义,又称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重视人自身及其价值的一种思想态度。当初提出人本主义,是为了挑战神的权威和教会的势力。十四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始作俑者,当时出现一批作品,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幸福的权利...

Read more

以人为本与强势领导


  

比较不同的领导风格

我们靠什么领导?从管理风格上看,我们熟知的领导风格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不排除有的人兼有两种或全部三种风格。一是强势式,靠铁碗,靠威严进行领导,典型人物有秦皇汉武;第二种是精英式,靠智慧,靠才能领导,代表人物是诸葛亮;第三种是权谋式,靠手腕,靠城府领导,刘邦,曹操属于这一类。

 

反省我们对这三种领导风格的态度是一件有趣的事。我们一般不特别偏好或排斥某特定风格,特别是,如果威严强势与仁爱体恤结合,精英领导如果能平易近人,不那么透明的权谋领导如果不失公正公平,我们乐意接受,乐意跟从。

 

人们接受强迫,强势

这三类...

Read more

与保守传统决裂


  

现在“国学”热了。可能有两个起因。一是经济发展了,民族自信心增强,希望重振国风;二是怕一些人一味崇洋,忘了老祖宗。不要割断历史,不要丢弃民族文化的精华,当然是对的,而且有必要。

 

这里也有问题。一是,我们有国旗、国徽、国歌、国法,一说国学,人们必然推论为民族的、代表国家的大学问。这个学问包括孔孟,大概还有老庄,不知是否包括佛教和用古文写的其它经典?不知是否包括后来的孙中山和毛泽东?二是,一旦冠以“国”字,一般是最高水准,如果批判国学,有卖国、不爱国之嫌,这是否是我们应有的对待传统的态度?

&nb...

Read more

旨在巩固旧制度的文化传统


 释道儒是我国的三大精神流派。释迦牟尼的佛教宣扬出世,六根清净,无欲无求。道教提倡一切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与世无争。孔子则提出用宗法等级制的“礼”来克己和待人。所谓“礼”,就是社会和人伦秩序。孔教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给每个人规定了在人世间的处身地位和处世规则,不得僭越。做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对待父亲要像对待父亲的样子。如有违逆,那就不像样子!无处不在的礼数、礼仪、礼节,总称为“封建礼教”,把中华民族的观念、行为、举止规范化为“一统”。

 

孔子的历史贡献是建立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