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马云等建全国连锁“四合一”医联体 的十大理由(三)
作者文章归档:熊茂友
1997年上半年,提出了创建“四一三”医保模式的初步设想。
1997年下半,赴美国加洲大学接受医保培训后进一步坚定了在中国实施“四一三”模式的可行性。
1998年6月,公开发表“四一三”模式论文,在中国首次公开提出让参保者个人有选择医院定点自由的“按人头付费”。
1999年上半年,“四一三”模式首次被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立项研究;
1999年9月,应合肥市政府的邀请,参加该市医改方案论证会,并在会上就“四一三”模式作主旨演讲。
2000年4月,“四一三”模式被科技部批准立项研究(从“四一三”模式论文发表到科技部立项,先后被当地省、市科技和社科部门立项研究)。
2001年1月,“四一三”模式在九江、合肥等城市开始试点,试点效果明显,但因该模式中的按人头付费当时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经行政干预而中止。
2003年4月,“四一三”模式通过了有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体改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相关部门和研究单位专家参加的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成果鉴定。
2003年12月,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与武汉大学在武汉联合举办《四一三医保模式暨四一三医保“帮困险”应用研究》研讨会。
2005年8月,体现“四一三”模式机制的《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总体思路》文章,被中国财经报、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全文转载后,引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的重视。
2005年10月,韩启德副委员长亲自主持召开有卫生、劳社等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参加的“四一三”模式专题研讨会。
2006年12月,响应国家发改委“我为医改建言献策”的倡议,在中国经济网上公布了中国第一份医改建议方案——《创建中国医改模式的基本思路》(即“四一三”医改建议方案);该方案再次引起了韩启德副委员长的重视,亲自打电话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表示要将该方案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
2007月5月,曾任国务院职工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著名社会保障专家宋晓梧,在第一次国家医改方案评审会上,建议国家医改协调小组要重视来自九江民间的医改方案(即“四一三”医改建议方案)。
2007年11月,提出了《解决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三大基本理论——挑选国家新医改方案的依据与标准》,因“四一三”模式发挥核心作用,也称之为“四一三”健康保险理论。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国卫生经济》杂志2007年第26卷第11期杂志上。
2008年11月,经济日报的第96期《经济内参》刊登向中央领导力推“四一三”医改方案的文章。
2009年4月,国家新医改方案出台,“四一三”健康保险模式中的按人头付费等医改建议被采纳。
2009年10月,起草的《“鲶鱼效应”与公立医院改革》文章,最先被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然后被中国医药报、《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杂志、中国劳动保障报全文刊登,后被大量媒体转载。
2010年 2月,将“3+1+n”作为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切入点与着力点的建议,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用内部专刊再次向中央高层领导报送,该建议还被中国医药报和中国改革报公开发表,被人民网、《求是》理论网等众多媒体转载。
2011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召开的《2011年中国医疗保险高峰论坛》上建议中国建立“1+n”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因受众人群不同,该论文被刊登在2012年第3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政研究简报》,2012年第10期《中国卫生评论》杂志(国外),2013年第3期《中国卫生》杂志上。
2014年9月,提出了“3+4”药品网购举措,旨在让网购药品不仅安全方便且质优价廉。因受众人群不同,该论文先后刊登在中国医药报、《中国卫生》杂志和《中国财政》杂志上。
2015年4月,提出了“413”移动(互联网)医疗模式(即“413”健康保险管理模式 + 移动互联网医疗技术)的中国医改思路,该模式的相关论刊登在中国卫生杂志、健康界、医学界等媒体上。
我国医保新班子目前最不缺的是什么?而最缺的又是什么?——谈新医保班子面临的新形势
在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大家最关注的应算是国家医疗保障局,尤其是当该局挂牌和公布领导班子后,大家对班子成员的关注和评价热情已达到了空前高度,从个人学历到工作经历均作了深入、详细的解读。不过,昨晚有位群友在微信中说,他所关注的却是另一个问题:本届医保新领导班子目前所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新形势?具体的说,他们目前最不缺的是什么?而最缺的又是什么?我当时一时也回答不上来,今天我想了想,准备作以下回答。我也顺便将答案在本人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与群友们分享,也请群友们指教。
我认为,本届医保新领导班子(包括中央和即将产生的各级地方政府的医保新领导班子,以下简称新班子)...
如何建好中国第一家医疗领域的“黄埔军校”
文章转自:2018年6月2日413健康保障理论与方法微信公立平台
作者:413健康保险理论与方法倡导者
日前,笔者拜读了朋友转来的南京医科大学易利华教授的《中国可能尚缺一个以院长为主体的医生集团》文章。易教授认为在全国医生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有必要再建一家以医院院长为主体的医生集团。这篇文章在《健康界》发布后,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笔者也觉得建一家这样的医院院长集团意义重大,这相当于在中国医疗领域建第一家“黄埔军校”。那么这家可称之为“黄埔军校”的医院院长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如何建?笔者有以...
促进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系列文章汇编
医疗健康服务领域与其它领域的显著区别是:前者有保险(即目前是全民医疗保险,最终走向全民健康保险)介入,而后者基本没有保险介入。全民健保(即防病与治病保险)是维护医疗健康服务公平和公益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健保的“第三方付费”机制(即张三和李四共花王五的钱,不花白不花的机制)必然会极大地增加健保基金的风险。这也是“互联网+”为什么在其它领域政府敢大胆应用,因而发展速度很快;而只有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政府持特别谨慎态度,因而发展速度较慢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互联网+医疗健康”是否开通健保基金支付...
全国两会建议:如何让企业家在健康扶贫中多方共赢?
期待马云等企业家用“天长式”医共体
在健康扶贫中实现三方共赢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决定》要求“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还要求“真扶贫、扶真贫和真脱贫”;并强调“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2016年6月国家卫计、发改、民政、财政、人社、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15个部门又联合颁发...
我赞成朱教授的医改观点但不赞成他们医改作法
今天本人连看了朱恒鹏教授两篇长文章:一篇是昨晚群友在我们“用四合一医共体谋居民健康”微信群里转发的《中国医疗能否弯道超车?》,另一篇朋友圈转发的《有关流感疫情的央视访谈问答》。本人对朱教授精彩的演讲和解答均表示敬佩!对他的医改观点我都表示赞同。不过,本人对他们积极推崇的英国“私人诊所+门诊按人头付费”模式的作法有不同看法。
本人对按人头付费已有整整二十年的研究历史了,也一直在呼吁国家重视对按人头付费的研究和应用。本人的体会是:按人头付费不能仅用于门诊,而且必须要有合理和完善的配套措施。
本人对英国“私人诊...
只要政府给力 社会办医同样适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
友康413
摘要:只要政府给力(包括医生自由执业和一视同仁的财政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马云等既有雄厚经济实力、又有强大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尤其是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巨头,创办全国连锁“天长式”县域医共体,也许5-10年内就能让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居民看病不贵不难。
现在有一个很普遍的观点: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在城市,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而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不适合社会办医,只能由政府亲自办医。笔者对该观点有不同认识,认为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还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都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笔者持此观点的理由:
一、社会力量能够也会愿意把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医...
20年来发表与“413”理论与方法相关的部分文章目录
已公开发表与“413”健康保险理论 与方法相关的部分医改文章目录
(1998年6月-2017年12月)
据初略统计,作者二十年来共撰写与“413”健康保险理论与方法相关的医改文章近三百篇,这些文章大部分已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公开发表,其中有少量文章是与其他作者共同完成的。有些文章已被不... |
别让罗湖、天长和尤溪等医共体典型再昙花一现——我国医共体建设的难点、痛点、难点与切入点
友康413
内容摘要:多年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之所以过去我国许多医改先进典型都是昙花一现,是因为每当有新的先进典型出现后,从业界、学界到媒界更多的只是唱赞歌,并未认真研究和报道已经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因而当问题一经出现并严重时却束手无策,致使典型夭折。为汲取历史教训,笔者建议对我国现有医共体先进典型要保持清醒头脑,在肯定其亮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其痛点和难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治愈其痛点和化解其难点的切入点。
自去年年底国家卫计委颁发医联体《指导意见》,到今年李克强总理为罗湖医共体点赞,再到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医联体工作,再到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医联体...
华润凤凰等医疗集团可以在全国医共体建设中大有作为
——对《解密 | 办一批品质高端、价格亲民的诊所难不难?华润凤凰是这样做的》文章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