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许成钢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终身教职副教授、香港大学经济系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韩国首尔大学“世界级大学”教授。曾在中国社科院数量和技术经济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客座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访问学者,以及担任《美国经济评论》(AER)、《政治经济学杂志》(JPE)、《经济学季刊》(QJE)等一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自1991年至今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任教,1998年获得终身教职,现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经济学教授,全欧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研究员,以及密歇根大学Davidson研究所研究员。

如何改变制度基因实现中国转型?


  中国的地方分权式威权制的渊源

  为了能够清楚的理解中国制度的特点,我几年以前制造了这样一个概念,把中国的制度概称为向地方分权式威权制。在政治学里,威权主义制度指的是在政治、社会、经济上高度集权的一类制度。

  这个制度的特点一方面是政治上的高度集权,没有竞争,但是又在行政和经济上是向地方分权的,有大量的资源分配到地方,而且地方是有行政权力和经济上处置权力的。

  这样一个制度在世界上是相当少见的, 它的渊源之一是中国有两千多年帝制的传统。第二,在1950年的时候,苏联的极权主义被移植到了中国,但是接着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革命巨大的冲击把中国的制度冲偏离了苏联式的极权主义,把...

Read more

向浮躁的大陆经济学界喊话:很落伍!眼高手低!


 

  经济学家需要具备的能力

  如何培养最好的经济学研究人员?具有哪些标准和条件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怎样才能在应用经济学或在经济学上作出贡献?这些问题似乎近来常常被提及。我以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三方面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是观察能力。

  很自然地,这是指经济学家要有能力在现实中观察出重大问题,规律性与决定性的问题。这包括现在正在发生的,也包括历史问题。人们是否能够发现和解释历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是否有能力解释现在。如果没能力解释历史,往往也没能力解释现在。现实问题总是非常复杂的。从学术上来说,如何找出现实或历史中最重要的...

Read more

经济学到底是不是科学


  感谢《经济解释》学术研讨会组委会邀请我到这边来分享一点我的见解这里我要讨论的内容是计划要为科斯先生创办的刊物的投稿,这是我思考了很久的,所以我讨论的问题是从科斯的若干跟经济学的方法论的讨论来的启发。

  我大体上是想讲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个基本问题是从理论的角度来讨论经济学,第二个是从经验研究的角度来讨论经济学,第三个是想从经济学研究的动力、基本动力,三个角度。但是因为时间的限制,我每一个方面都只能讲非常简略,我没有办法展开了。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经济学的性质是什么,或者换句话说就是经济学是不是科学,自从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变成了一个重大辩证的问题。实际上经济...

Read more

金改要触动基本体制


  中国改革基本遵循“先易后难”策略,试图在不触动基本体制的前提下推进改革。与市场相关的金融体系也是这样建立的。

  成绩虽然显著,但如今体制问题已成为金融改革的基本障碍。如果改革再不触动基本体制,可做的事情已很少了。今天的大多数问题不可能靠绕开基本体制问题、依赖一些技术性改革来解决。

  三大障碍

  金融领域最重大的问题基本上都源于旧体制,或在旧体制基础上的变形。

  第一个大问题是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高度国家垄断。这实质已经超出了金融,是中国基本体制问题。公民基本权利得不到承认和保护,即公民有没有建立金融机构、独立从事金融业、独立融资...

Read more

行政干预市场导致中国资源配置效益大幅倒退


  2011财新峰会11月11-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寻找真实的成长”,凤凰网财经全程进行报道。

  以下是文字实录:


  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是关于体制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和结构性的问题。这一页是想讨论最近这些年中国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扭曲,没有改进反而退化,退步到了中国80年代中期水平。大家都知道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等这些资源合理的配置,决定了经济合理的结构和长期增长。过去中国30年的经济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市场逐渐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资源配置的扭曲比起计划经济时候显然有了减少。我今天要强调的是,最近这几年由于行政干预市场增加,行政干预资源配置不...

Read more

中国问题 从制度到结构


  当前,关于中国面对严重的经济结构问题,基本上获得了共识,比如在“十二五”规划中都已经写上大部分的结构性问题,指出中国存在严重的经济结构问题。但是这里我想指出,对中国结构性问题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中国有这么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这个认识很不足。

  中国面对的所有基本结构性问题,它的背后都是体制问题,如果这个体制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结构性问题很难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体制落后是所有经济落后最根源的问题。国际间学者最近在研究中国结构性问题时有一个发现,对中国和美国的资源配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资源配置导致经济效率比美国低50%,意思就是说,如果中国能够改变自己的结构性...

Read more

中国问题:从制度到结构


  当前,关于中国面对严重的经济结构问题,基本上获得了共识,比如在“十二五”规划中都已经写上大部分的结构性问题,指出中国存在严重的经济结构问题。但是这里我想指出,对中国结构性问题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中国有这么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这个认识很不足。

  中国面对的所有基本结构性问题,它的背后都是体制问题,如果这个体制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结构性问题很难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体制落后是所有经济落后最根源的问题。国际间学者最近在研究中国结构性问题时有一个发现,对中国和美国的资源配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资源配置导致经济效率比美国低50%,意思就是说,如果中国能够改变自己的结构性...

Read more

地方竞争机制无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不能用地区竞争的机制解决GDP以外的目标,如收入分配、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问题。出路是宪政和法治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解决之道虽有大致共识,但具体的方案设计却不多见,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官员和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本质和成因缺乏深刻认识。

  许成钢教授长期关注这一问题。他广泛阅读中外文献,深入思考,对中国经济成长机制和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提出了新颖的阐释。他认为中国的体制与世界各国均不相同,他独出机杼地概括为“向地方分权的威权主义体制” ,或简称为“分权式威权制”。这一体制既帮助中国实现了3...

Read more

诊治中国地产痼疾


  “泡沫”之辨

  自从2002年以来,大量非常强有力的、人为的、有意识的限制土地供给的政策,造成了多数城市土地的严重供不应求。2004年后,这个趋势更甚。这是导致中国房价畸高的基本原因。

  任何市场上,价格高低一定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共同达成的平衡来决定的。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也一定是由土地和建房的供给,以及人们购买住房的需求共同决定的。房价特别高,必然是因为供不应求。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有两方面:居住的需求与投资的需求。今天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方的核心是土地供给。如果土地长期供给不足,而居住与投资的长期需求稳定,则可以维持长期的均衡高价,而不是泡沫。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