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月晓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中国“十年一周期”与全球新周期


  经济周期研究中的太阳黑子理论,是人类对经济活动周期性波动成因的最早认识。太阳黑子理论认为,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通过影响气候影响农业的丰歉变化,从而影响农业价格,进而影响了整个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随着农业经济在人类经济活动中比重和重要性的下降,太阳黑子理论在经济周期研究中的影响几乎被人忽视。

  1.蒙德极小期推动全球经济增速下移

  然而,即使在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时代,气候变化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其实并不亚于农业社会,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冲击更大。比如2008年中国南方的雪灾,在古代农业社会冬天大雪可是“瑞雪兆丰年”,而在当代工业社会则是交通阻滞、物...

Read more

金融危机十周年:企稳的经济为何走不出危机阴影?


 

  1仍未走出的危机阴影

  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十年,作为危机肇源地的美国,其国民经济增长实质上在危机过后的2年,即2010年就恢复正常:GDP增长2010-2016平稳运行在1.5-2.9间,平均为2.2,虽然比危机前20年的均值3.0左右的水平略低,但波动减少。从欧洲情况看,欧元区经济运行状况也大抵如此:经济增长在略低于危机前均值的水平上企稳。然而,作为救市重要举措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却几成常态,美联储9月会议的声明虽然表态将很快开始缩表,但也向市场明示了更为缓慢的升息节奏,向市场发出利率正常化和数量正常化都将缓慢的明确信号。

  一度加快的FED升息预期,再度放慢...

Read more

中国经济增速分界线确立


  在中国经济3季度数据公布前2周,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和央行行长先后表态: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超越政策预期目标,甚至有望达到7.0。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6.5,这样看来,6.5-7.0是最新的中国经济官方预期。然而,在对这一增长区间认同度提高的同时,市场对中国经济状况的判断,却愈发呈现两极化倾向:一方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好的增速;另一方则全然相反,认为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不合格增速。

  1.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区间探明

  依照中国经济当前增长水准,GDP增长波动在±0.25,即0.5的区间内,经济运行景气应该无实质差别,尤其是在当前延续处于“底...

Read more

降准促中国股市上台阶


  国庆节前中国央行出台定向降准政策,这是继2016年3月中国央行普遍降准以来,时隔1年半后的首次降准。

  受汇率预期制约,中国过去的准备金频繁调整常态早已不再。过去一直不降准的最大阻碍来自汇率,央行怕加大贬值的预期压力,从而外储管理压力加大。然而9月份后风向突变,人民币贬值预期变成了升值预期,汇率维稳方向的改变打开了降准的空间。另一方面,中国M2的平稳,靠的是统计范围的扩大(突破准货币的WB和IMF等传统范畴,以致中国M2和资产价格挂起钩来,房产兴衰直接影响M2)和令人难以理解的货币乘数扩张。当汇率调节的风向改变后,M2又因房产控制原因持续下降,使得当局不得不出手降准。

  笔者...

Read more

“去杠杆”是经济过程而非结果


  “去杠杆”的对象是“宏观杠杆”而非“微观杠杆”

  “去杠杆”作为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是中国经济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一项持续性任务。要实现这一长期任务,首先要弄清楚“杠杆”存在何处。中国的“去杠杆”努力已进行了很多年,对企业负债率过高导致的经营风险上升,向来非常重视。实际上,中国大规模降低杠杆的努力已不是第一次,上世纪末发生亚洲金融危机,就曾引发了中国对企业负债率过高的忧虑,经过数年努力,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工业企业的负债率明显下...

Read more

A股低迷状态或已近尾声


  上证综指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走势,似已形成一个“M”形的大下行走势;结合近期市场的低迷和监管造成的负面情绪,投资者对A股前景的信心极度低落,可谓失望至极。

  经济层面,当前虽然经济偏暖,但市场主流预期是前高后低;货币层面,偏紧基调下,信贷、货币的增长偏弱格局将延续;股票供求方面,IPO进入实质注册制,去年的再融资也陆续进入抛售期;更为重要的是,监管部门从过去的“慈母”变成了“严父”,态度一直不甚友好。不过,从企业效益角度,受益于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工业价格回升,2017年企业盈利回升的态势也是高度确立的...

Read more

“资金荒”的前生与来世


  “资金荒”的前生实际上就是“资产荒”。“资产荒”的实质是找不到满足负债风险收益要求的资产,原因是负债端的成本上升了;负债端成本上升的延续,便宜的资金找不到,时间长就变成了“资金荒”。监管这时候强调“去杠杆”,更是火上浇油;叠加季节性的资金冲击,“资金荒”遂成蔓延之势,一发而不可收,股、债、期“三杀”,只有一个非市场化的楼市,其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资金荒”的前世:“资产荒&rd...

Read more

中国经济新常态步入新周期


  编者按:一季度经济数据走好,对于中国经济走势也形成不同看法,这是新周期的开始还是经济尚且在逐步探底过程之中?

  1.中国经济离危机渐行渐远

  中国经济步入中国政府宣称的“新常态”以来,海内外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一直存在:这种担忧并不在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而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翻车”的风险。自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长,其间从没有因经济因素发生过大的调整。在创造了这一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奇迹的同时,中国经济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也日渐呈现,面对危机后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和中国经济持续&ld...

Read more

中国货币扩张遇到瓶颈


  2016年以来,中国明显加强了公开市场操作的频度和力度,其它流动性投放工具的使用也相应增加,MLF余额由年初的5145亿增加到年末34573亿,PSL由10800亿增加到20500亿;2017年初,中国央行还新设了“临时流动性便利”的新货币投放工具。然而,2016年年11月以来资金紧张态势并没有多少缓解,“流动性拐点”成为市场主流预期。笔者认为,在中国新货币形成机制下,市场认为中国货币的未来扩张基础已遇到“瓶颈”——即使央行愿意加大投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将面临“无券可押&r...

Read more

英国脱欧对中国利大于弊


  2016年6月24日14时许,英国脱离欧盟公投结果最终定局——英国与欧盟延续了43年的“婚姻”正式宣告终结!受此影响,全球市场,尤其是海外金融市场出现短暂性急跌,日经225指数一度跌破8%,香港恒生指数一度跌破6%,不过随后都有较大幅度回升;中国股市表现也是如出一辙。外汇市场被认为是受英国脱欧事件冲突最为直接的市场,随着公投进展的进行,市场一如预期地出现欧元和英镑跌、日元和美元涨的局面,但当脱欧公投结果最终定局后国际外汇市场也出现了企稳格局。笔者认为,由于经济层面的真实冲击很小、且各国央行已事先准备了应对预案,英国脱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