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铁志

台湾作家、资深乐评人、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候选人。目前在大陆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城市画报,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香港明报等媒体写专栏,并参与多个NGO。

台湾民主地图之旅


这个岛屿在二十世纪的历史,就是一页民主的斗争史。

从二零年代开始就展开各种政治运动:有要求设置台湾议会的立宪主义,有为工人农民争取权益的左翼运动,还有追求民族解放运动。

但当然并没有成功。

1945年日本战败,国民党政权接收台湾,许多台湾人原本兴奋地期待回归祖国,没想到新的政权仍然如殖民统治般歧视与压迫他们。

在这个背景下,1947年发生二二八事件,本地民众武装起义,国民党政府武力镇压,屠杀成千上万民众,其后更进一步进行“清乡”,肃清许多政治与知识菁英。

1949年国民党政权内战失败,在年底迁移台湾。就在国民党中央政府来台之前,五月二十日台湾开始实施全面...

Read more

“政问“,台湾的公益政治活动


  台北市长柯文哲穿着袜子走进这家台北东区的“杂志图书馆”,坐在我身边的椅子上。我们轻松地聊了几句。我问他,十一月底的此刻正好是他从去年当选市长后一周年,从医生转换到市长的工作有何不同?他说做市长好像作艺人,一直在表演。现场工作人员笑了出来,这的确是非常“柯p”的直白风格(p是“Professor”的简称,台湾媒体惯称他为“柯p”)。

  我俩开始静默,距离直播还有三分钟。

  九点整,节目开始。我这个主持人开始访问柯文哲市长有关台湾的医疗和健保崩坏的问题,网络现场直播三十分钟,网...

Read more

《聂隐娘》与“台湾新电影”


   1982 年,台湾仍然在戒严的黑色盒子中,甚至“美丽岛事件”的大逮捕和大审判才是三年前的事,但台湾社会已经暗潮汹涌,社会能量与反对政治准备爆发,挑战那个长久桎梏人们的体制。

那一年,在中央电影公司工作的年轻人小野和吴念真有机会找一些新人拍电影,他们推动制作了一部影片叫做《光阴的故事》,分别由三位青年导演杨德昌、柯一正和张毅执导。1983年又推出由吴念真改编黄春明小说的电影,由侯孝贤、万仁、曾壮祥三人执导三段故事的 《儿子的大玩偶》。在后来短短几年内,人们看见了侯孝贤《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杨德昌的《海滩...

Read more

在自己的土地上起舞──云门舞集与台湾四十年


1.

    1970年代初,是台湾从黑暗走向黎明的魔幻时刻。党国体制的权力交班、台湾退出联合国、海內外保钓运动,乃至美国1960青年反文化和学运的刺激,共同敲开了戒严体制的缝隙。一整个世代青年开始回归现实与民间,思索身分认同,点燃新的文化想像力,重新认识这块被遮蔽的土地。

    这个新的时代佈景彷彿正是青年林怀民而准备的歷史舞台。

    首先,他是战后出生的本省人,且他的故乡嘉义新港就是台湾移民史的重要起点。林怀民的青春期是在六零年代听BobDylan和美国民歌,然后在七零年...

Read more

一场改变历史的个人反抗


  “罗莎帕克思(Rosa Parks)只是想要在辛苦的工作一天后下班回家,她或许没有想要创造历史,但是她的反抗却刺激了一个运动,让我们所有人的朝向正义和平等的旅程得以前进。”

  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纪念罗莎帕克思在今年二月的百岁冥诞所发表的谈话。

  奥巴马当然感触良多,因为没有罗莎帕克思,没有黑人民权运动,他或许无法成为第一个黑人总统。因为在1955年12月1日阿拉巴马州蒙特马利小镇上,帕克思的反抗行动,正被视为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起点。

  十九世纪的美国内战之后,即使黑人不再是白人的奴隶,但是南方许多州政府仍然立法实行种族隔离:黑人不...

Read more

一个巨大而天真的问题


  1991年,我进入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彼时,台湾刚解严四年,正经历民主化初期各种社会力的激烈冲击。

  台湾的民主化虽然已经启航,但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在1991年,还有学生因为思想问题而逮捕,反对者仍然为了废除箝制言论自由的法律而在街头被水柱强烈冲击着,而立法院还都是未改选的老代表。在台湾之外的世界,柏林围墙才刚崩塌,苏联正在解体,有人宣称“历史终结了”--但,我们不是才正要开始我们的新历史吗?

  这个岛屿将要航向何处呢?

  做为一个刚进入大学的知识青年,遭逢这样一个迷惘与不确定的历史时刻,年轻的我狂热地吸取各种知识,并且积...

Read more

台湾党外杂志的滥觞


  1975年四月五日夜里,“据说”晴朗夜空突然之间转为雷雨交加。蒋介石过世了。

  那当然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而这个时代的结束,或许更早就开始了。五六零年的寒冷黑夜逐渐褪去,从七零代初开始,新的反对力量,新的公民意识,都成为晨曦中的点点微光。

  蒋介石过世后,严家凎继任总统,三年前开始担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继续担任此一职位,但接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掌握实质政治权力。

  蒋经国做出的改革之一是将核准新刊物发行的权力,由警备总部转移到行政院新闻局,当时局长是钱复,但警备总部和国民党文工会仍有取缔和关闭的权力。

  真正巨大的变化是1972...

Read more

台湾新闻自由的挑战


  这可能是台湾解严后最大的一场媒体风暴。

  你很难想像一个媒体集团会动用如此庞大的资源(报纸和电视新闻的大篇幅报导)来追杀一个学者,一个学生──尤其,新闻内容是极其荒诞的。

  2008年旺旺食品集团董事长蔡衍明先生买下原被视为自由派报纸的中国时报媒体集团(还包括原来中时底下中天电视、中视等电视频道),就屡屡引起巨大争议:由於旺旺集团在大陆庞大的事业使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在两岸议题和大陆新闻的报导上自我限制;而面对外界的几次质疑,旺中集团都把媒体当做回应甚至反击对方的工具。

  此次事件是肇因於旺中集团要并购另一媒体业者中嘉,许多学者因为担忧此合并案将使旺中成为台湾媒体...

Read more

1970年的那一枪


  这位七十五岁、头上只剩稀疏白发的老先生经常独自走在喧嚣的群众中──各种街头的社会运动,不论是环保的、人权的。老人常常是眼睛泛着可爱的笑意,而当他谈起人权问题时,你又总是感到他的诚恳与执着。

  周围的朋友对他总是无限敬意和喜爱,这倒不是因为四十年做的事,而更多是他过去十几年一直在民间社会从事人权运动,以及很少人到他这个年纪却仍然不懈怠。

  不过,四十年前,他确实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在纽约开枪刺杀蒋经国──虽然他并没有打中。

  生於1937年的黄文雄,如同那个世代的台湾人,经历了日本皇民化统治,1945年日本战败后对回归祖国的期待与失望,二二八事件的枪弹与血腥,...

Read more

奥巴马时代:国家与市场的新战役


  1. 进步主义的回潮?

  二十世纪美国最知名的历史学家史勒辛格(Arthur Schlesinger)认为保守主义和进步主义在二十世纪是交错循环。所谓保守主义指的是追求经济成长,但是是以牺牲社会平等为代价;进步主义指的是更照顾一般民众利益的政策,在美国也与自由主义的立场接近。前者更重视市场主导经济与社会生活,后者则强调国家在市场的角色,包括管制措施和提供社会重分配。

  史勒辛格的观察是人民对政府与市场的角色,或者成长与平等的价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偏好,尤其是当既有的主导哲学开始贫困时。当然,哲学的贫困常常是伴随着危机,民众偏好才会因此改变。

  二零年代末的大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