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宋立新

英才杂志社

不知如何降下来


  中国农民杜文达做了一个飞碟,带到威尼斯双年展,一门心思只想让它飞起来。策展人蔡国强问他:“要真飞起来,怎么降下来,你想过吗?”杜文达摇了摇头。飞碟自然没有飞起来,但蔡国强五年后,把杜文达的飞碟和当时的灵感“不知如何降下来”带到了上海外滩。当全世界在世博会展示他们的艺术瑰宝时,蔡国强展览了一群中国农民的异想天开,并命名为:农民达芬奇。里面还有飞机、潜水艇、机器人等等,其中有一架飞机的残骸,是一位农民造了一架小飞机献给他妻子作为生日礼物,两个人在第一次试飞时,同时殒命,可悲可叹。但在蔡国强的纪录片里,你找不到悲哀。农民们一贫如洗,当他们在劳苦间歇,十几年如一日地摆弄着那些没有可能上天或...

Read more

我们是一个整体


    戒嗔住的小镇上,每到假日黄昏,便有一杂耍班子来表演,最精彩的是一个小姑娘走钢丝,她摇摇晃晃,有诸多惊险动作,但总能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完美谢幕。戒嗔注意到一个财主每次都闷闷不乐地离开。他忍不住上前问:“大家都在为小姑娘的技艺喝彩时,你为何叹气呢?”财主沮丧地回答:“她为何从来都不掉下来?”戒嗔无语。同样的节目,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结果为乐,谁较容易快乐?

  这两个月,我们享受着一个个名人“掉下来”的快乐,从唐骏、李一到黄陈反目,媒体所费笔墨和当初捧他们时一样多,我们看他们辩解,拿放大镜追逐他们的逃避,每一天,报告他们相互伤害共同受损的悲伤。我们忘了,我们...

Read more

小仁和大义


四年,可以让呱呱坠地的婴孩转身在蓝天白云青草地上奔跑玩耍;

四年,可以让懵懂无知的少年在纯真的校园里褪去青涩,准备插翅飞翔;

四年,也是一位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从初出茅庐,到成长为《英才》中坚力量的跋涉历程;

她的自觉、自醒、自悟让我不断地从她身上感到惊喜,也让她走到了今天的位置。作为她的管理心得——《小仁与大义》,无须我多说,已是她,是我,是我们团队最大的收获。

今天特意转发全文,以此共勉!

 

             &n...

Read more

理想的力量


你还记得你上学时的作文《我的理想》的内容吗?据统计,80%的人忘记了,10%记住了,却没做到。5%记住了,做到了,又放弃了。只有5%的人一直坚守着。这5%的人,大多成为我们经济生活的引领者。因为,长途跋涉,走在队伍前面的人,是不怀疑自己的人。险路崎岖,唯坚定方可成就。

最近上海外滩有一奇怪的展览,是蔡国强策展的 “农民达芬奇”。里面收录许多农民造飞机、轮船、机器人的梦想,其中有一架飞机的残骸,那是一位农民献给他妻子的生日礼物,两个人在第一次试飞时,同时殒命,可悲可叹。有一段录像,记述了收集这些展品的过程,那些农民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在劳累的农活过后,造飞机等等,成了他们最大的快...

Read more

让成功更简单


    有人曾问高僧慧海:如何得道?

    慧海说:“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问者不满,慧海解释:“有人该吃饭时不肯吃,百般搜求。该睡觉时不肯睡,千般计较。顺其自然方得道。”

    自然,就是事物的本质,发展的规律。比如市场化,其核心就是价值的平等互换。价值是自信,价格随需求方多少、需求度缓急而起伏。而“平等”代表了诚信、实事求是,唯平等方可让交换持续,无论市场经济攀登到怎样的高度,这一颗平等心始终不能改变。有了平等心,才会保持平常心,才会有平衡的心态和平和...

Read more

英才每周一禅: 莫以善小而不为


武则天曾召嵩岳慧安国师进京,武后问国师:“你年龄多大了?”国师道:“记不得了。”武后又问:“为何记不得了?”国师道:“生死之身,犹如沿轮循环。环无起点终点,何须去记?何况此心如流水贯注,中间无间隙,看见水泡的生灭,不过是妄想罢了。人从最初的意识到动相寂灭,都是如此。有什么年月可记呢?”武后闻之,叩头行礼。

此禅摘自《五灯会元》,以此悼念《时尚》社长吴泓,吴泓是我在清华读书时的学长,又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交往并不多,喝过咖啡,吃过饭,聊的都是业内的事,觉得他敬业、严谨,人都说吴泓最不像玩时尚的人,我却认为,敬业、严谨,追求完美是撑起时尚业的骨架,没有这副风骨,时尚很难有夺人心魄,让人...

Read more

英才每周一禅: 解放之路:做自己的主人



    《解放》热播,引子从国共合作破裂,全面内战爆发开始。而从中国革命史看,新中国建立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是促成国共合作的西安事变。在红军到达陕北后的第一个重大战役直罗镇一战后,毛泽东明确提出:对待俘虏军官一律不杀和优待释放。这种既搞下层统一战线又搞上层统一战线的做法,为西安事变打下伏笔。和杀过自己亲人友人的人握手甚至共事,需要无我的勇气与包容,这是一种关注本质需求的智慧。因此,毛主张在西安事变中不杀蒋,只要蒋答应共同抗日,共产党也可以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
    无我,是不执著于我思我想我见的静态概念,尊重变化,顺应...

Read more

英才每周一禅:寻找优公司


    国庆60年,重读《毛泽东传》,寻找一个优秀公司得以持续的答案。1945年7月3日,国民参政员黄炎培与毛泽东的一番话引人深思。黄炎培说:“我60多岁了,亲眼所见‘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很多跳不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或惰性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或强求发展,到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时,环境倒越加复杂,控制力趋于薄弱。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我希望...

Read more

英才每周一禅: 责任心多大舞台多大


    慧朗初见马祖,马祖问:“你来何所求?”慧朗答:“求佛的见识。”马祖说:“佛的见识是佛的自性,他人见识是魔,你执迷魔便无法通佛性。”慧朗不服:“你曾说动物都有佛性,我比动物聪明,怎会不通佛性?”马祖笑道:“正因为你聪明,所以你不肯担当,故无法识佛。”佛即自心,唯有担当酸甜苦辣,方能尝到自己的滋味,一味求他人见识,借用他人经验,往往会用他人标准衡量自己,沦为教条的奴隶,做自己的主人,是一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万难的事。

  第一难在于了解自己。唯有了解,方能坚持。当中国把“公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确定为中国改革的目标时,东欧的“宏观计划...

Read more

英才每周一禅:中国的自信


    唐宣宗未做皇帝之前,在香严禅师门下做小沙弥。两人路经瀑布时,禅师吟道:“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还是沙弥的宣宗接口:“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做波涛。”禅师说:“此诗喻你迟早要去做皇帝,到时别忘了天天礼拜。”宣宗问:“不向佛求,不向法求,不向僧求,礼拜何所求?”禅师说:“无求他人,礼拜自己。”礼拜是不断提醒自己:自知、自信、自强。
  中国此次哥本哈根之行,充分体现了大国政府的自信:在捧杀面前不昏头,在重大利益面前不妥协。温家宝提出应对气候变化要始终把握以下几点: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坚持规则的公平性,注重目标的合理性,确保机制的有效性。这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