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冯学成

.

漫谈《信心铭》 第二讲 心地法门的关键


           漫谈《信心铭》

           第二讲、心地法门的关键

 

至道无难小道难

 

前面讲的都是前提,如果没有前面讲的基础,我们学习《信心铭》往往会落在语句上,就像打水漂一样不沉底。我们必须要养成实在严格的用心功夫,举心动念之际都要有警醒的力量。如同放风筝,一定要有一根线把风筝拴住,否则,线一断风筝就飞了,不知是飘到天涯海角,还是栽个跟斗就下来了...

Read more

漫谈《信心铭》 第三讲、建立人生的根本道场


漫谈《信心铭》

第三讲、建立人生的根本道场

 

命根不断的问题

 

三祖用《信心铭》作为标题,这本身就是要让大家树立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心。只要信得过,便是至道无难。三祖大师给我们开示了“至道无难”的法门,并指出所谓的艰难在什么地方——难就难在“唯嫌拣择”。后面两句“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是对“唯嫌拣择”的诠释。

大家都知道十二缘起是佛教里一个重要的思想。十二缘起主要讲了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欲界里的人或者其它胎生有情,经过前世来到现世,再去往后世的三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也就是讲,我们来的时候是怎么来的,走的时候是怎么走的。学修佛法的人应该对十二缘起有一个系统...

Read more

漫谈《信心铭》第四讲、修行者的时节因缘


                   漫谈《信心铭》

           第四讲、修行者的时节因缘

 

心病还需心药医

 

我们来看《信心铭》中的这一句:“违顺相争,是为心病”。学修佛法不能停留在名相上、义理上。如果我们把佛法经教学得滚瓜烂熟,而不在我们的情感上,不在我们的心性上下功夫,...

Read more

漫谈《信心铭》第五讲、禅的智慧与思维陷阱


          漫谈《信心铭》

         第五讲、禅的智慧与思维陷阱

 

迷悟就在一念之间

 

正如三祖所说,至道是“圆同太虚,无欠无余”,的确是现现成成的,关键在“唯嫌拣择”。下面“良由取舍,所以不如”,如果没有憎爱,就能“洞然明白”;如果“毫厘有差”,当然就是“天地悬隔”了。

用六祖的话来说,迷悟就在一念之间。是凡是圣、是迷是悟,都只在一念的旋转之中。所以说,不管我们学修哪一宗哪一...

Read more

漫谈《信心铭》第六讲、达磨禅法的手段与力量


          漫谈《信心铭》

        第六讲、达磨禅法的手段与力量

 

我们精神的聚焦点

 

我们初学《信心铭》,可以把它当作我们心性修行的一种指导。学久了你会发现,原来《信心铭》说的就是“这个”,真如就是这个样子,本来面目就在这里。我们用功时应依《信心铭》所说,时刻提醒自己“莫逐有缘”。社会中的人逐利禄之缘、名誉之缘,而学佛者易逐法缘。这个自己应该心里明白。善知识来了,我们有机会去听开示是应该...

Read more

漫谈《信心铭》第七讲、在生死海中超越生死迷梦


             漫谈《信心铭》

           第七讲、在生死海中超越生死迷梦

 

大海从不说自己能纳百川

 

《信心铭》的言句都是功夫语,是教你怎样用功,是关于心地功夫、心地法门的开示,不像《永嘉证道歌》,是在见地上表现。如果你把《信心铭》记熟了,并经常用这些语句来勘察自己,你就会从中得到好处和受用。我们来看下面这句:

“...

Read more

漫谈《信心铭》第八讲、祖师禅的崇高境界


         漫谈《信心铭》

         第八讲、祖师禅的崇高境界

 

祖师禅与如来禅

 

老子《道德经》说:“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跟这里说的“归根得旨”是一样的。归根才能得旨。如果我们的思维、思虑不能停息下来,体味不到思维停息下来的感觉,那么我们就总会跟着念头跑,不是此念就是彼念,不是善念就是恶念,不是是就是非,不是得就是失。如果老是缠在思维的罗网之中,生生世世都不得解脱。

...

Read more

禅说庄子·逍遥游 第一讲 在混沌的精神里有一个东西


禅说庄子·逍遥游

第一讲  在混沌的精神里有一个东西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在《庄子》三十三篇中是最难讲的,为什么呢?因为《逍遥游》中的这几则故事和寓言,看起来很简单,很平实,似乎没有什么讲的意义,其实它是三十三篇中境界最高的,用佛教的话来说,这是果位上的事。因为逍遥用佛教语言说就是自在,得自在。平常我们都在人世间,被烦恼所困,被因缘所困,冤家债主太多,使我们的生活不得自在。但是庄子把《逍遥游》作为其三十三篇的第一篇——开篇文章,就像佛教天台宗的五时判教里,老佛爷睹明星而见道,最初讲的一部经就是《华严经》。此经一讲就把整...

Read more

禅说庄子·逍遥游 第二讲 冲破我们习以为常的习性和


 

禅说庄子·逍遥游

       第二讲  冲破我们习以为常的习性和思维习惯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对今天的人来说,《庄子》这部书已经很古老了,但那时还有比《庄子》更古老的书,这个书就是《齐谐》。“谐”呢!在古代专门记载滑稽、怪异、诙谐之类的事。《齐谐》这部书,“志怪者也”,就是专门记载怪异之事的书。我们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