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强

陈强,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从业23年,走遍中国所有34个省市区(含台港澳),涉足五大洲20个国家,曾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学者。梦想周游世界,探索我们生活的星球,认识分布在各地的同类,感受并传播不同的文化。

在我太太的母校开讲座


 

聆听成功的声音

记陈强"从校报记者到大报记者"演讲 

 

 

聆听成功的声音 - 青年通讯社 - 青通社之家

 

    20101116:30,《中国青年报》福建记者站站长、资深媒体人陈强应邀来到福建医科大学作了主题为“从校报记者到大报记者”的精彩演讲,整个演讲过程气氛融洽,轻松自然。

 

    陈强一出现,没有豪言壮语以夺人眼球,有的只是亲切问候。演讲一开始,没有一股脑对自己成就的宣扬,而是亲切地介绍起了自己的家人,陈强老师讲述自己与医大的深刻渊源,并笑言自己是医大的校友家属。原来其岳父家族中...

Read more

中国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下基层调研记


(博主按:本周随中国最年轻的正部级官员下基层调研。昨天,首长从厦门回京后,博主在3个小时内赶写了这篇4000多字的“官样”报道。这是今天中国青年报头版的见报稿。)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福建调研时强调

党建带团建是共青团适应


新形势要求重要政治保障

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0-15
 
    本报福州10月14日电(记者陈强)10月11日至14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围绕贯彻落实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

Read more

微博为何比博客更有吸引力?


不知不觉地,已经有一个月没有更新博客了,觉得很对不起经常来此看看的网友们。

 

自从有了微博之后,便渐渐疏远了博客。因为微博短小精悍,就像新闻报道中的消息体,时效快,且互动性强。只要有条件上网,博主每天都会上微博、发微博,把想说的话都说了,于是也就没有什么鸿篇大论要写的了。这便是一度火爆的本博受冷落的原因。

 

不过,还是难和博客说再见。4年前开博至今,博客改变了博主的生活--通过这个交流平台,认识了网友,也被网友们所认识--本博一度还被新浪评为“中国十大教育博客”。尽管有了微博,但博客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就像互联网的出现并未使报纸立即消失。博客的好处在于,经过分类...

Read more

“天才”何必上名牌大学?



补记:8月30日,博主应邀到福建电视《新闻追追追》录制谈话节目。本期讨论的话题是:

 

招生办卡住“国学天才”该不该?

 

博主的观点是,是“天才”,未必要上大学,更不必上所谓的名牌大学。因为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只会是庸才。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在家里读自己喜欢书不是更好吗?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点击下列链接,看8月31日播出的这期节目:
http://vod.fjtv.net/folder70/folder77/showcontent.php?2010/08/2010-08-3139047.html

 

 

 

 ...

Read more

对话美国副国务卿霍尔迈茨


 

美国副国务卿:乐见台湾人在大陆找生意

美国正密切关注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商贸往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9-09
    本报厦门9月8日电(记者陈强)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霍尔迈茨今天在此间表示,美国正密切关注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商贸往来。他相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将给两岸人民带来好处。
 

    霍尔迈茨是国务院负责经济、能源与农业事务的副国务卿,此次专程来厦门参加第二届世界投资论坛和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洽会开幕式之...

Read more

我为何和意大利领事馆交涉


(博主按:最近,博主休假携家人同往欧洲旅游。未料回国后却被意大利领馆要求去当面销签,使得博主不得不改道广州,不仅费时而且费钱。博主认为这是对中国人的歧视,要求意领馆官员对此作出解释。羊城晚报记者见证了昨天交涉的过程,并作了报道。希望意大利方面能够考虑中国人民的感受,改变不合理的面销做法。)

 

欧游归来要“当面销签”


费时费钱游客很闹心

 

  羊城晚报讯 记者鲁钇山、实习生郑飞报道:欧洲旅游归来到领馆“当面销签”(销签,即“注销签证”,指出国旅行归来后在该国驻华使领馆登记核销)闹心又麻烦。昨天下午,欧游归来的福州市民陈强,在位于珠江新城的意大利领事...

Read more

官方查实紫金矿业曾给记者塞钱


新闻出版总署证实 紫金矿业曾给记者塞钱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8-27
    本报北京8月26日电(记者陈强)一个月前,中国青年报率先披露了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但该上市公司矢口否认此事。经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调查核实,在紫金矿业污染事故报道中,该公司确实给了媒体记者装有钞票的信封,但接受调查的记者均拒收,或退回“信封”,或将钱如数上缴报社。
 

    从本报报道中获悉紫金矿业公司向前来报道污染事故的部分媒体记者发放“辛苦费”、“稿费”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动联系本报...

Read more

我如何克服调查报道中的人为干扰


(博主按:昨天下午,福建部分有新闻理想的年轻记者聚在一起,畅谈新闻业务。博主应邀在会上介绍了“反遮蔽技巧在调查性报道中的运用”。第一财经日报邵芳卿、福建电视新闻频道郭炜、福州晚报雷岩平、中国日报朱金鑫也分别和与会的30多名同行分享了各自的职业体会。博主的发言稿已发表在今年第8期《新闻实践》杂志上,现贴出来与更多网友分享。)




 

 

 




反遮蔽技巧在调查性报道中的运用

 

中国青年报记者陈强

 

调查性报道是记者通过独立的调查对涉及公共利益的被遮蔽的事实真相进行揭示,属新闻报道中的高难度动作,对记者的采...

Read more

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扑朔迷离


《新财经》改口否认收到紫金矿业6万元

前后说法不一,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27
    本报福州7月26日电(记者陈强)昨天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声称近期收到紫金矿业6万元汇款后予以退回的《新财经》杂志,今天在接受一家境外媒体采访时否认收到过紫金矿业的款项。

    本报26日刊发题为《紫金矿业坚称没有给记者“封口费”》的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天中午,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就此电话采访紫金矿业公司宣传部部长邹永明。邹表示,经查,紫金矿业没有给《新财经》杂志福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