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法》治不好“被精神病”
站在“有法总比没法强”的立场,我们有理由期待《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但从根本上说,“被精神病”首先是个社会问题而非医学问题,只要在精神病救治过程中坚持“回到医学”的原则,“被精神病”现象便将不复存在。
随着各地“被精神病”事件频繁曝光,社会舆论在震惊、同情、恐惧、无奈之余,纷纷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拟定中的《精神卫生法》。如今,历时26年、其间数易其稿的《精...
作者文章归档:张天蔚
《精神卫生法》治不好“被精神病”
站在“有法总比没法强”的立场,我们有理由期待《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但从根本上说,“被精神病”首先是个社会问题而非医学问题,只要在精神病救治过程中坚持“回到医学”的原则,“被精神病”现象便将不复存在。
随着各地“被精神病”事件频繁曝光,社会舆论在震惊、同情、恐惧、无奈之余,纷纷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拟定中的《精神卫生法》。如今,历时26年、其间数易其稿的《精...
权力正在把“茅台”酿成一杯毒酒
“茅台”又出新闻了。不过和中石化“天价茅台”不同,这次出事的不是茅台酒,而是出产茅台酒的茅台镇。
据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为了打造“中国第一酒镇”的品牌,茅台镇政府决定把古镇繁华的商业街环茅南路建成“白酒品牌展示一条街”,街上所有商铺都必须卖当地产的白酒,不卖酒的商铺则要立即搬走。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茅台镇政府雷厉风行, 5月1日贴出通知,要求商户于5月3日前...
衣冠儿童
去年的好莱坞大热影片《社交网络》中,有一对略显可笑的双胞胎兄弟。他们高大、英俊,有着亚麻色的卷发、灰蓝色的眼球,武士般的身躯顶着一张坚毅又有点呆板的“精英脸”。当影片主人公马克·扎克伯格躲在凌乱不堪的宿舍里疯狂编程的时候,他们正在赛艇船坞里不断重复着枯燥而机械的划桨动作;当马克·扎克伯格穿着短裤、拖鞋,在哈佛校园里游荡奔波的时候,他们却穿着三件套正装,拘谨地坐在哈佛校长的对面诉求着公平。
在这样的两相对照中,马克·扎克伯格越是自由不羁,这对双胞胎兄弟的...
河水里能不能游出一条金枪鱼
很少有哪间学校像深圳南方科技大学那样,还没开办就一次又一次地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但是和高级单反相机“多点对焦”的技术相似,所有焦点最终都集中于一点,即整个画幅中最能吸引观看者视线的那一点。对于南科大而言,这个焦点中的焦点,就是从其筹办之初就高扬的“去行政化”改革。无论是打破常规地延聘朱清时院士为校长,还是朱校长表态要“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抑或80%接受调查的学生、家长表态,愿意接受南科大颁发而国家不予承认的文凭,其背后的动因,无...
县长画像的“非制度性显灵”
一则“七旬老人庙内供奉县长画像,跪求帮讨医疗费”的网帖引起围观,并吸引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全面跟进评论。两天之后,事件就有了喜人结果:被“供奉”的光山县县长(现任县委书记)已经“诚挚地向老人致歉”,光山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跪拜老人”匡元秀所在的光山县泼陂河镇政府与匡元秀家达成协议,匡元秀女婿王雪涛因与他人冲突致伤,一期手术全部医疗费贰万五千九百四十六元,由泼陂河镇政府先期垫...
中石化应该接受公众的纠查
有人戏言,中石化爆出“天价酒”丑闻,让人同时弄明白了两件事:其一, 汽油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里面添加了天价的茅台;其二,茅台之所以这么贵而且越来越贵,是因为中石化这样的大户根本不在乎茅台有多贵。
虽是戏言,但也生动地反映出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在公众心中激起的复杂联想。对垄断央企的积怨,对高油价的不满,对奢侈品公款消费的猜测,都被中石化的几张“天价酒”发票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日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
克制不住的傲慢与遮掩不住的丑陋
两年前的一桩旧案重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2009年3月9日中午,14岁的邢台市少年李小林(化名)放学骑车经过邢台市某路口,被一辆无视红灯、疾驰而行的中巴车撞出数米,头部磕在路旁的铁柱上,导致当即昏迷,直至12天后才苏醒。从事发至今的两年中,少年李小林虽然得到了比较及时的救治,但依然因这起车祸而改变了命运:病危、降级、失忆、外伤性癫痫多次发作……
由于当事双方就赔偿事宜无法达成一致,少年家长把肇事车辆所属的邢台县政府告上法庭,该案也因此再度引起媒体关注,《中国青年...
救狗事件: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
4月15日上午,一辆装载着520只狗的货车,被动物保护志愿者拦截在京哈高速公路通州路段。经确认,这500多只小狗为狗贩收购,准备贩卖到东北地区供人食用。随后,300多名志愿者陆续赶来,试图解救车上的小狗。后经警方介入,证实车辆和狗只的运输及检疫手续齐全,志愿者和警方没有恰当的法律依据强行扣押车辆、解救小狗,志愿者的解救工作陷入了僵局。直至次日凌晨,志愿者终于与车主达成协议,以10万元的价格整车买下所有小狗,并送往小动物保护组织的安置基地救治。
至此,这一事件形...
墓是一扇门
几年前,在巴黎蒙巴那斯公墓找到了萨特与波伏瓦的合葬墓。之所以说“找到”,是因为墓园里没有任何相关的指示或标志,如果没有熟悉墓园的人导引,要发现它的唯一办法,就是按照事先询问的大致方向,一块块墓碑仔细地看过去。
一座高不盈尺、长宽都近似一张单人床的石质墓冢,毫不起眼地静卧在墓园一侧的墙根下,墓的那端,一块不规则五边形的白色石板上,安安静静地刻着那两个显赫的名字。萨特于1980年去世后葬于此处;6年之后,波伏娃去世,来此与萨特聚首,这对生前心灵高度投契,情感却颇多纠缠的&ldquo...
天下盐
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引发中国闹“盐慌”,纯从逻辑上说,是有些搞笑,于是不管专家的辟谣,还是媒体的评论,就多少都带点讥诮。比如专家就说,如果想让“加碘盐”起到防辐射的作用,每人每天得吃三公斤——话说到这儿,抢盐百姓的无知和可笑,就得到了充分暴露。
但世间万事,并不都能以逻辑解释,尤其事涉群体时,因果之间往往无迹可寻,而勾连其间的可能是一些极微妙的心理。譬如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