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章振永

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颈椎病防治之道


    颈椎病可以通过针灸、推拿、药物等方式治疗,预防胜于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小心防范有助于减少患上颈椎病的机率,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睡觉时不可俯着睡,枕头不可以过高、过硬或过平。

    2、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紧急刹车等。

    3、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风寒吹袭。风寒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降低,有碍组织的代谢和废物清除,潮湿阻碍皮肤蒸发。

   &nb...

Read more

中医谈情志养生



  喜怒忧思悲恐惊人的七情最完善人是万物之灵,人在生命活动中具有着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人的七情是最完善的,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了天地生,有天有地有生命,西方医学现在也逐渐认识到这点。我们的祖先用专指人,因为在自然界所创造的所有生命中人是万物之灵,是最宝贵的。猩猩、猴子都能接近人,但不是人。我们的很多现代药物研究都是从耗子、猴子试验开始。大家知道巴豆是人类的泻药。但老鼠吃了巴豆越吃越胖,巴豆叫肥鼠豆。老鼠其性属阴,巴豆是大阳药,...

Read more

耳鸣


   

  杨某,女,34岁。

 

    11月30日初诊,右耳鸣3月,尤以夜晚或安静时为显,伴轻度口苦,右耳疼,余证不显,舌尖边微红苔薄黄,脉细弦。治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清肝泄热,方用耳聋左慈丸合丹桅逍遥散加减。 

    处方:生地、白芍、神曲各15g,山药、生龙牡(先煎)各20g,枣皮、丹皮、泽泻、柴胡、炒桅子、石菖蒲、远志、白蒺藜各10g,茯苓30g,蝉衣6g。

    12月7日二诊,服药7剂,诸症明显减轻,仍耳鸣耳疼,口不苦,大便正...

Read more

食疗顺口溜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

Read more

生姜的药用


  

  我们日常饮食中常用的调料——姜,在祖国医学中是作药用的。姜作为药物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对他就有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款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游下痢,生者尤良。”意思是说姜能够治疗胸闷、咳嗽、腹泻,并能止血,还能发汗以驱逐风湿痹证。而且提到了鲜姜与干姜的区别(生者尤良)。后人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发展,通过对生姜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使其针对各种不同的病症发挥出最佳的效力。

  

  姜本是姜科的植物,为植物的根茎,秋冬两季采挖。采挖到的鲜姜...

Read more

名医手迹之邓铁涛



  姚少辛先生 ,76岁。经检查确诊为腹腔大动脉瘤,瘤如鸭蛋大,不能手术。诊见腹部时觉不适余无所苦。诊其舌胖嫩、苔薄白,脉虚,此乃气虚痰瘀之证。以益气除痰稍加活血之法为治。

  党参24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法夏10克,陈皮3克,丹参15克,积壳6克,北芪15克,炙甘草6克。半年后姚先生之女告知,姚先生一直服该方至今,其腹腔大动脉瘤已由鸭蛋大缩小至鸡蛋大,求为改方。

  处方如下:北芪30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法夏10克,橘红5克,橘络10克,枳壳6克,丹参15克,炙草6克,浙贝15克,大刺3枚去核。

Read more

中医对肾脏的认识



中医认为,肾脏是人“先天之本”,生精、生血、生骨、生髓,肾脏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后代繁衍和寿命的长短,中医所说的肾不是西医所说的解剖单位,而是一个功能系统,它包括肾脏、膀胱与生殖系统。

肾与心·肾为水脏,而心为火脏,二者共为水火既济关系,心火下降,以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使心阳不亢,肾水有病必殃及心脏,而心脏有疾也会影响肾脏,于是就水火失济,心肾不交。

肾与脾·肾为水脏,内容相火,而脾为土脏,土筑为堤,水屯其中,命门火旺必生脾土,脾土旺满,方可容大;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

Read more

名医手迹之刘祖贻



  黄女士,43岁,已婚。近两月来眩晕不已,其症状颇于异常,卧床闭眼即加重,起坐张目反可稍安,深以为苦。刻下面色无华,神疲肢倦,心神、寐不安,纳少便溏,舌淡苔白,此为《内经》所谓“上虚则眩”之证。属气血两虚,不能濡养元神之府所致。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西党参20克,北黄芪30克,焦白术10克,仙鹤草50克,龙眼肉30克,炒枣仁10克,抱茯神10克,广陈皮7克,炙甘草7克,共7剂。

  五日后复诊,眩晕已止,心宁寐安,纳增便实,唯乃稍感乏力,不耐劳作,予归脾养心丸以竟全功。

Read more

名医手迹之杨少山



    李女士,50岁。患胃病10年,反复发作,中脘隐痛,嘈杂不舒,嗳气纳呆,口干不欲饮,脉弦细,舌红苔少。胃镜报告萎缩性胃炎,中度肠化。证属胃阴不足,挟有郁热,治宜养阴清热和胃。

  太子参15克,吴萸2克,川楝子10克,绿梅10克,炒白芍15克,炒川连3克,佩兰10克,川石斛15克,生甘草5克,炒延胡10克,蒲公英15克,炒鸡金10克。共七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