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杜

武汉新东方校长

领导讲话


 

读杨念群《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三联出版。这种学术著述读来比较吃力。开始还想慢慢地啃,读了一半之后便放弃了。

 

这本书,似乎在逻辑体系上不是太清晰,以至读起来不很顺畅。现在我发现,受过哲学训练的人,其文章层层铺开,结构会明晰得多。可见哲学的重要性。一定要找机会恶补。

 

受民国文人影响,我对明末清初鼎革之际的“遗民”,钱谦益,黄宗羲,吕留良等兴趣浓厚。民国文人在日寇紧逼,国难当前,山河异色时,目光便投向明末的残山剩水。那些遗民的诗,连我这种毫无旧体诗训练的人,都读得锥心泣血。

 

对书中乾隆和康熙改...

Read more

《银元时代生活史》


 

读《银元时代生活史》。这位中医陈存仁,是个叙事的高手,民国时期的上海,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

 

之前在很多人的杂文里,看到提及此书,个个赞不绝口。最近的一次,是陈丹青在书里也很推崇。我之前读过陈存仁的几本书,喜欢他娓娓道来的风格。

 

除了还原老上海的实景,这本书里,不经意透出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值得一提,难怪他在十里洋场,混得八面玲珑。

 

Read more

国人


 

 

企鹅版《中国现代史》,对中国人有这样几句描述,不得不承认,很精辟:

 

Every man regarded those above him as tigers to be feared, and those below him as dogs to be kicked.

 

When faced with power, they dared not resist; when they gained authority, they became cruel, heartless and tyrannical; when defeated, ...

Read more

无发展的增长


 

 

读企鹅版《中国现代史》,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a,the fall and rise of a great power 1850---2009。这本大部头,断断续续读了两年,先读延续到09年的最近阶段,再读文革部分。现在才从头读起。晚清。

 

历史学家Mark Elvin,把中国晚清的社会形态称为“a high-level equilibrium trap”,高度平衡制约,我对这些社会学名词不甚了解,幸好有一个破折号的解释,growth without development。

 

“有增长,无...

Read more

新西兰,灾难,理性等等


 

在新西兰这样地广人稀的小国,近两百人的伤亡,应属大灾难了。在国际上,新西兰一直默默无闻,丰裕自足,偷着乐。近段时间来,却两次占了各国媒体的大幅版面。

 

几个月前,我还在英国。有一阵子bbc报道新西兰的矿难,动辄几个小时地直播记者招待会,给我极深印象。那个矿业公司经理的面庞,频频出现在屏幕上。我总记得,他厚厚的眼袋褶皱里,总是渗出汗珠,只得不停地用手擦拭。

 

新西兰英语,仿佛英国人含着满口饭说的话,含糊不清。我耐着性子看了好几场直播,那个经理,警察局长,以及总理,轮番地回答记者提问。

 

我所被震撼的,是灾难后的理性。那神情紧张的经理...

Read more

诗歌时代


 

 

读完刘春的《一个人的诗歌史》。顾城,北岛,海子,在那一个个的名字里,重温八十年代,无限怀念。

 

八十年代早期,我上小学。顾城北岛海子,在大学生中,有着狂热的拥趸,对我来说太遥远。只记得看过一本朦胧诗的小册子,叫青春诗集之类的,隐隐觉得文字很美。八十年代后期,大学里流行西方哲学思潮,诗人们走下神坛。我那时念中学,读的是席慕容的云淡风轻。

 

九十年代初,读大学,顾城杀妻后自杀的消息传来,让我们知道了这位诗人,知道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同学们开始传阅《英儿》,也只是当一部情色小说来读。这本《一个人的诗歌史》,用了...

Read more

投票


 

今天早上,一直在看bbc,直播安理会通过决议,制裁卡扎菲。全票通过以后,反复展示的,却是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神情肃穆,举手同意的镜头。

 

此前,记者一直关注着中国代表的态度。而中国代表迟迟不表态,说在等北京的回话,却模棱两可地放出风声说会赞成。后来投票后,bbc记者说,当看到中国代表举手,全场一阵欢呼。

 

我看了,心情复杂。这一出外交戏,一,说明中国很重要,一票能定乾坤。二,说明中国是这次安理会决议的唯一障碍。当然我理解,中国政府面临撤回大量中国工人的艰巨任务,不想激化利比亚危机。但此番犹犹豫豫,遮遮掩掩,缺乏明确外交立场的态度,实在有损大国形象。...

Read more

删削


 

本来想读殷海光的《中国文化的展望》,却见出版说明里赫然写道,“。。。殷海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偏激立场,是我们不能同意的,因此我们对本书做了一定的删削。。。希望读者能以批判的眼光,独立思考的态度阅读此书。”

 

如同吃了一只苍蝇一般。都作删削了,让人如何独立思考? 殷海光的书,没有英文原文,不能像夏志清,黄仁宇的那样,可以去读英文原著。我以前见过《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里面有不少英文,想必殷海光英文不错,可惜没有远见,不能用英文著述,以避日后“删削”。

 

不过,前两天我在光谷书城,见有一本英文影印的《二十世纪世界史》,本来心动,见那出版前言里,又...

Read more

心一的中文,一定会比国内孩子好


 

 

现在,开始为心一回英国做准备了。我每天给她放英文动画片,讲英文故事,每周带她去上几次课,与同龄孩子共处,增强社交和集体意识。

 

昨天,三岁的心一,摇头晃脑,随口吟了半首五言绝句,“米奇抓蝴蝶,蝴蝶不开心。”没人教过,也不是动画台词,全凭自己胡诌。我听了暗暗称奇。

 

对于心一的中文,我满怀信心。在中文大环境缺失的情况下,她的中文,依然会比国内孩子强。国内的中文教育,实在不敢恭维。这不是教育的微观的错,而是社会环境﹑体制的错。

 

我在这方面,观点比较偏激,认为现代汉语,早已不是我们心目中诗的语言,境界的载体。49年以后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