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沈建光

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数科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70年全球经济的巨变和中国机会


  今年中国经济存在内外部压力,但放之到过去70年或者更长一点的背景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机会都是非常好的。70年这一时间点有何特殊意义呢?因为今年是建国70年,二战结束和世界秩序重塑也是70多年。纵观70年,虽然中国短期内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但从长视角来看,我们现在其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有利的时机。全球比较来看,也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如果能把握好,中国有可能变成世界强国。

  一、全球战后70年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1948-1966年期间,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当时,欧洲、日本刚经历战后的一片废墟,美国对其经济重振提供资金、产品,即马歇尔计划,彼时日本、...

Read more

二战后美国制造业的变迁与衰落


   二战后,美国制造业经历了怎样的衰退历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美国今日悬殊的贫富差距是否与制造业的式微有关?美国再工业化的努力,对当前的中国又有怎样的启示意义?
2019年9月7日,波音的新型宽体客机777X在测试中发生舱门爆炸,这是继2018年10月印尼狮航、2019年3月埃航波音737MAX两次坠机事故后,“美国制造”的又一起重大事故。波音作为全球飞机制造领域的霸主,美国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屡次事故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日渐衰微的美国制造业。

  而无论是奥巴马任期内推行的“再工业化”政策,还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多...

Read more

地方专项债将成为财政政策重要抓手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8月宏观经济数据延续弱势表现,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滑。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及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等措施;金融委第七次会议也指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做好支持地方专项债发行的相关工作。在笔者看来,地方专项债将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那么专项债提前下达的影响有多大?专项债背后,地方政府财政和显性债务情况又如何?

  影响几何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认提前下达明年的部分专项债额度,但发行时点和金额尚不确定。根据规定,此次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额度最高可达1.29万亿元,规模总体可...

Read more

如何看待近期密集发力的政策面?


  自730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以来,近期高层的政策表态与部署越发频繁。密集的逆周期调控政策部署印证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判断,是政策面的必然调整,也体现了决策层多措并举稳经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决心。

  自730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以来,近期高层的政策表态与部署越发频繁。例如,9月5日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一手抓服务实体经济,一手抓风险化解;9月4日国常会明确提及普遍降准和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等措施;8月31日,金融委第七次会议也指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做好支持地方专项债发行的相关工作。

  在笔者看来,密集的逆周期调...

Read more

“消费20条”的六大亮点


  刺激政策的持续加码进一步明确了消费对于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显示了高层提振消费的决心;从内容来看,本轮并未选择以往大规模补贴的老路子,而是将重心放在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补齐重点领域短板等方面,亮点颇多,体现了支持消费政策的新思路。

  8月27日,国办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回顾全年,这已是1月《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和6月《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之后,高层...

Read more

新的LPR形成机制将提高利率传导效率


  新的LPR形成机制还将提高利率传导效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8月20日,新LPR首次报价出炉,1年期报4.25%,较此前的4.31%有所下降;5年期以上报4.85%。此次改革一方面促进利率并轨,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另一方面有助于贷款利率下行,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与原有的LPR形成机制相比,新的LPR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一是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期限以1年期为主;二是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

Read more

去地产化的金融政策与城市观察


  各位尊敬的嘉宾早上好!接下来我将主要从金融政策,包括美联储降息这些宏观面看看房地产现在的形势

  我的演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房地产融资收紧背后有什么原因。第二是国家的政策前瞻,第三是用大数据研究城市集群与人口迁移,我想这对房地产也是有重要影响的。

  现在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是在持续向下的,我们知道现在的限购、限售、限价、限贷等等各种调控政策,市场需求还在,但是国家还是很担心房地产的泡沫,所以政策越来越趋严。经过2015下半年的去库存,到2016年底库存又开始上升,这也反映了政策放松到收紧的过程。

  现在是一个很困惑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土地成交情况,2018年下...

Read more

隔夜跌破1%,货币政策边际宽松


   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6月24日上午11点DR001(银行间存款类机构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报价为0.9940%,DR007报价(银行间存款类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2.2309%,其中DR001跌破1%,创历史新低。作为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松紧状况的核心指标,DR001和DR007的大幅走低说明银行间流动性非常充裕。

  5月下旬以来,央行运用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方式释放了大量流动性,目的是缓解风险事件后中小银行融资困难,稳定年中跨季资金面。根据Wind数据,上周(6月17日-6月21日)央行累计净投放流动性3250亿。其中,逆回购操作3400亿,到期550亿;ML...

Read more

从大数据看中国都市圈人口迁移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情况,提振内需在支持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对于拉动消费增长、促进消费升级、提高投资边际收益,带动就业市场增长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城镇化方向的改变:从“小城镇”到“都市圈”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截止2018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3亿人,较1978年末增加6.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比1978年末提高41.6个百分点。但和世界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城镇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一般...

Read more

全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5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194月贸易数据。其中以美元计中国4月出口同比下降2.7%进口增长4%,以人民币计出口同比增长3.1%、进口同比增长10.3%;受出口下滑、进口回升影响,4月贸易顺差为138.4亿美元,较3月大幅缩水。

  4月进口有所好转。主要品类中,农产品进口表现亮眼,当月同比增速达到16.12%,其中大豆进口同比增10.4%;原油进口也有所恢复,同比增10.82%;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仍是拖累,但降幅有所收窄。正如笔者在文章《经济开门红下的数据背离》中所分析的,3月进口数据较差主要受企业观望中美贸易协议的达成、等待进口增值税调降而主动推迟进口影响,4月随着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