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国川

《财经》杂志主笔。1971出生,河北威县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现为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先后供职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经济观察报。

须防“中国模式”演化为“中国病”


  年末岁初,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呼吁宏观政策上实行财政、货币“双扩张”的声音不断增强。日前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经济学家余永定就呼吁实行“双扩张”,保持经济必要增速。这种观点引起社会的热议,赞成和呼应者颇多。主张者的理由和余永定先生相似,都认为到了必须出手遏制经济增长下滑态势的时候了,必须把防止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作为首要目标,否则大局堪忧。

  与此相反,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应该在稳住大局、控制和化解风险的条件下,通过改革提高供给效率,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只是与“双扩张”相比,这种声音似乎...

Read more

千叶忠夫:一个寻找理想国的日本人


  1967年,一群日本青年踏上了漫长的旅程。

  在任何时代,年轻人都是社会的扁桃体,社会有问题,他们首先“发炎”。1960年代尤其如此。在这个充满激情和混乱的年代里,被“革命”的热情煽动起来的中国年轻人走上街头,欧美国家的年轻人蠢蠢欲动。作为中国的东邻,日本的年轻人也是躁动不安。有的人在校园内外鼓动,有的人则选择离开,到远方寻找理想国。

  51年之后,在远离中国和日本的丹麦,我和77岁的千叶忠夫坐在北菲茵民众学院的餐厅里,慢慢地喝着咖啡。这是一个冬日的下午,窗外依旧绿草如茵,草地上的校舍色彩明亮。这是千叶忠夫一手创办的学校。望着他...

Read more

“仇官”是假 仇腐是真!


  11月16日,原甘肃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甘肃省记者协会主席石星光在家被杀身亡。11月17日的《人民网》上刊登了杨涛先生的文章评论文章《“仇官”已经成了我们社会的一种病》。文章说,“网上却有相当多的人因为死者的官员身份,从而叫好,丝毫不见同情心,这种反常的现象,让我们感到社会存在一种‘仇官’的病态”。

  对于杨涛先生“社会存在一种‘仇官’的病态”的判断,笔者深感震惊。假如说,我们这个社会上确实有个别人有“仇官”意识,或许可以成立。但...

Read more

最懂中国的三个外国人


  “在众多关注中国的外国人中,谁最了解中国、最懂中国呢?”在一个沙龙里,一个企业家提出这个问题。我的大脑暂时“短路”,因为有一长串外国人的名字涌来,难以选择。

  不过,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因为现在人们都很关心国家未来走向,而云诡波谲的现实又让大家感到困惑和焦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借助

来自海外的“第三只眼”,或许有助于人们看清自己的国家。

  然而,这也是一个难题。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到访中国者如过江之鲫。他...

Read more

百岁杜润生对中国未来的洞见与思考


  杜润生告诫说,“民主恐惧症,是特权势力特有的病灶,怕民主也就是怕群众,历史是群众创造的,怕是没有用的”,“如果改革的程序不科学、不透明、不民主,遗留问题很多,将来也许改革要重来。”

  2013年7月18日,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的杜润生迎来了百岁生日。许多人都到北京医院去看望这位百岁人瑞,其中包括同事、弟子、仰慕者和他的乡亲。

  民国政府建立的第二年,1913年7月18日,杜润生出生在山西太谷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整整一百年过去了,而今那所老宅已经破败不堪,庭中荒草没膝,与周围一座座新建的民宅形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