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永昌

1949年生人,硕士生导师。现任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黑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宏观经济专家组组长,黑龙江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黑龙江省WTO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1998-2006年连续九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优秀经济专家”。2005年初荣获首届“亚洲管理创新百名杰出人物奖”。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001年以来,公开出版发行《纵论向市场经济转轨》,《入世拉动中国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性障碍》、《东北经济走势与改革走向》、《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中国改革大视野》、《高职教育改革探索》和《新中国的历史跨越》八部专著;在国家一级、二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转载;主持并完成省科技厅攻关课题项目5项。
  著名学者和经济学专家,热心社会活动,经常接受中央、省、市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各级各类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的采访;2007年3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就北京“两会”热点问题进行了专访;为全省各地各单位作了120余场专题报告。

康菲补漏和补偿为何久拖不办


  中海油和美国康菲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19-3号油田,从 6月4日开始发生漏油事件,至今漏油仍未堵住,事故赔偿尚未明晰。而8月20日,国家海洋局公告新发现9处油污渗漏点,七部委已联合调查此事。

  康菲公司对中国海洋环保极不负责任,事故发生后处置不积极,态度极其傲慢,国家海洋局近期对康菲公司处以蓬莱19-3油田停注、停钻、停产的三停处置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必须给以经济上的重罚,责令其彻底清理和恢复被污染的海洋环境,补偿海洋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8月3日发现康菲公司蓬莱19-3号油田原油及油基泥浆溢出量超1500桶,相当于210吨原油。严重污染了渤海湾的生态环境,300...

Read more

多部门交叉管理是食品乱象的根源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引起了诸多人大代表的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历经多年至今没有彻底解决,透视出一个基本的体制性原因就是管理体制不顺、监管机制紊乱。现在大致有11个部门分管食品安全,包括农委、卫生局、安监局、质量监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等。多部门交叉管理出现了各部门相互扯皮、谁都不真管的现象,导致“11龙戏水天下大旱”的局面。才有了今天食品添加剂的乱象丛生的混乱局面。食品安全问题危及人的生命,政府应该把它作为关注民生、提高公信力的重点工作来抓。

  过...

Read more

美债危机倒逼中国调整外储结构


  8月2日,美国两党历经两个多月的拉锯战,终于达成协议,将美国的债务上限调高2.4万亿美元,并将在十年内消减美国赤字2.1万亿美元。

  8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公司随之下调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A降低至AA+,以此暴露了美债危机常态化的体制软肋,引发了美元危机和全球股市暴跌,也由此倒逼我国调整外汇储备战略,实施多元化外汇储备结构,以此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银行手中掌握的以外币为形态的国家财富,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融入全球化、外贸出口大幅增长的成果。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常年外贸顺差形成了外汇的主要来源,约占80%左右;二是进...

Read more

创新融资方式 破解“钱荒”困局


  国家实行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之后,今年一季度开始,南方一些中小企业开始贷款融资难,“钱荒”开始蔓延全国。

  现在“钱荒”已经成为热点词汇,对此银行家顾虑重重、企业家忧心忡忡、老百姓人心惶惶,专家们也为此频频解读和支招。

  一、剖析“钱荒”的形成原因

  当前的“钱荒”是多种原因形成的综合症。

  一是央行先是过去超发货币,今年开始又实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银根回笼货币,企业贷款成本增高,难度加大。金融危机后,央行为了扩大投资保增长,超发货币十多万亿元,M2资...

Read more

观测美国财政货币政策的新动向


  观测美国财政货币政策的新动向

  ——剖析其对中国的冲击和影响

  现在美国经济面临两大门槛:一是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QE2)6月底到期;二是美国的债务上限调整 8月2日到期,到底此两大门槛如何跨越,新的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制定出台,美国朝野上下将有一番争斗,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研究。

  一、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艰辛,“三高”困局难解

  2008年末,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超发美元8400亿。2010年11月又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继续维持低利率,超发6000亿美元用于再投资,但效果不尽理想,...

Read more

下半年经济呈现四个放缓的趋势


  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强了宏观经济调控,在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的同时,力求压物价、反通胀、保民生。从今年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缩银根,先后6次提高银行准备金率, 7月7日又开始第3次加息。这些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出台,特别是收缩银根的政策的实施,将在下半年逐渐收到效果。专家由此可以预测,我国经济下半年走势将面临四个放缓。

  一、GDP增幅将放缓。这些年来,我国GDP增幅一直在高位运行,今年上半年达到9.7%,呈现出一个经济高增长和高通胀双轨并行的局面。预计下半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GDP增幅将放缓回落到9%以内。这个增幅的放缓属于合理的正常回归,也是这些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Read more

深层探究地方负债十万亿的前因后果


  最近中央审计署披露了地方省、市、县三级政府负债超10.7万亿元的规模,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专家的分析和思考,从中深层探究地方高负债的根源。

  一、从10.7万亿的地方债的分布上看:

  其中省级政府负债32111.94亿元,占负债总额的29.96%;

  地市政府负债46632.26亿元,占比例为43.51%;

  县级政府负债28430.91亿元,占比例为26.53%。

  从这次审计看,除54个县无债外,大部分地方政府均有高额负债,其负债面之广、负债量之大都创造了历史新高!

  10.7万亿的地方债中79.1%来自银行贷款,占20...

Read more

我党经济转型战略的形成过程


  建党90年来,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主要贡献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实施经济转型战略,纵观国际大势,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进入大洗牌、大调整、大转型之中,新兴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第四次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顺应世界大势,2010年召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今年的北京两会,以推出“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开展了全国经济转型的攻坚战、总体战和持久战。国内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从体制转轨到经济转型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为“十二五”经济转型提供了坚定的理论基石和实践基础。我国经济转型战略从提出到完善升华历经了15年时间,盘点为六个阶段。

  第一段是...

Read more

我国经济历经四次重大战略转变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历经四次重大战略转变。

  第一次转变是党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把党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应该说,这个巨大的转变是30年改革成功的根本所在。众所周知,从1957年开始我们的极“左”思潮抬头,同年的反右运动,1959年的反右倾运动,1962年的“插红旗、拔白旗”运动,1964年的“社教”、“四清”运动,1966年开始的十年“...

Read more

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改革开放32年来,邓小平的最大贡献就是放弃计划经济全面转成市场经济,这个体制性的转轨带来了改革开放32年来的巨大变化。回顾转轨的过程,从党的文献上和历次改革的决定上,我们不难看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已将近20年的历史。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 年我国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现在也只剩下不到10年的时间。

  市场经济转轨和体制改革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此文将对自1984年以来党中央历次会议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做出的重大决策做一个历史性的回顾,讲述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七个重要阶段,暂称七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