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放缓并不可怕,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有学者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得出结论,诸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高速增长持续二三十年之后,增速从第三个十年开始明显下降,到第四个十年,则大多进入了低于4%的增长时期。况且,7%左右的经济增速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并不算慢。照此速度,我国完全可以实现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所谓的“黄金二十年”间,其年均经济增速仅约4。5%,至1995年其GDP达7。3万亿美元,与我国2011年的GDP...
作者文章归档:马蔚华

1982年至1985年,在辽宁省计委工作,历任副处长、副秘书长;1985年至1986年,在辽宁省委办公厅工作;1986年至1988年,在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工作;1988年至1990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1990年至199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副司长。1992年底调任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省分局局长。1999年1月起任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兼首席执行官。
分别自1999年9月、2003年9月及2007年11月起兼任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并自2002年7月起担任招商局集团公司董事。同时担任中国国际商会副主席、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国内银行同业公会名誉会长、深圳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红十字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及西南财经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兼职教授等职。
马蔚华曾获央视十大年度经济人物、英国《银行家》杂志“2004年度银行业希望之星”、2007年全球品牌论坛“影响中国生活方式十大人物”、《机构投资者》杂志“2007年度(亚洲地区)最佳CEO”、第四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2007中国新锐金融人物”、《投资者关系》杂志“最佳投资者关系(CEO)奖”等。
在1999年担任招商银行行长之前,马蔚华的轨迹可以说是标准的政府官员,但当他来到一所股份制商业银行当行长的时候,却实现了一个完美的转身,从金融监管者成为卓越的银行管理者。他属于这样一种人:对机会,总是有着本能、甚至超常的把握力。他不笑不说话,让人很难把他和“深沉的银行家”这种“脸谱”化的角色挂起钩来,但是他领导的银行,成为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的银行之一,他无疑是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之一。
银行转型的苦恼和机会
有人说当今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点就是银行业面对持续下行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坏帐压力剧增,泡沫即将破裂……也有人认为中国经济有着极强的韧劲和回旋余地,目前面临的短期困难能够克服,经济的基本面仍然健康……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新常态是什么?在互联网金融的大势下,银行面临哪些挑战?机会在哪里?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中方主席马蔚华博士为您解读“银行转型的苦恼和机会”。
痛苦往往孕育着机会,艰苦的环境才能造就创新的内在动力。银行的苦恼就是经济的转型和分配。这两年中国经济进入了&ldqu...
在中国当官比作企业家痛苦
8月5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代表团”访问内克岛中国企业家们就“中国商业魅力与创新”这一主题与英国维珍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理查德-布兰森展开了深入交流。
以下为马蔚华的发言摘编:
在我看来,企业家创造的价值,例如布兰森先生就不见得比一国之首要少。因为一国之首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纳税人实现的。同时,企业家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能获得很多乐趣。在过去的人生道路上,我大部分时间是当官员,做商业银行行长的时间只有15年,但是我觉得我的人生道路中,最有乐趣的、最值得回忆的,是这15年做企业的过程。
其实在...
转型
我们有过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实际上是一个商业模式的调整。当时的同质化竞争很激烈,都做一样的业务,于是我们变成做零售业务,做小企业,做中间收入。这种商业模式更符合在资金、资本约束情况下做业务。
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进一步感到资本约束越来越严重。经济速度放缓,像前30年那样的经济高速增长、信贷高速增长的模式难以维持了,也没有资金保障。
另外,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只有贷款的需求了,还有理财的需求,中小企业的需求,消费信贷的需求,科技的需求,养老金融的需求等等,都是很多新的东西,所以我们又提出第二次转型。
这次转型主要的内容是减少资本消耗,提高...
多元化金融体系和利率市场化是关键
这次选择温州作为金融改革试验区还是选得很对的,温州很多小企业确实融资难,呼声不绝于耳。但另外温州很多的钱都不在温州用,全国的炒房团很多都来自温州,温州的很多企业到内地、到新疆投资。这个问题就说明这个钱怎么用,人民银行温州分行有一个统计,在温州的资金只有35%是投资实业的,65%并不投到实业上。所以我觉得这里有许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我自己的理解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怎么样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有银行是必要的,但是光有银行也不能完全解决民间融资的问题,它需要多层次,既有大大小小的银行,又要有各种各样的民间金融机构。有许多民间金融机构是银行解决不了的。我们经常讨论民间金融机...
危机中更要呼唤企业家精神
正在全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这次活动把信心、使命、责任作为一个主题,我觉得对凝聚信心、增加共识、战胜危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金融危机说实在的就是一个信心的崩溃、信心的危机,而信心是可以传递的也是可以相互影响的。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代表,尤其是中国的企业家,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是受到全球瞩目的。所以,这个时候,中国企业家的信心如何、使命感如何、责任感如何,对整个社会影响是极大的。此刻我们需要呼唤企业家的精神,也就是说金融危机需要呼唤中国企业家的精神。中国企业家现在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呢?我的体会有四点:第一,逆势而上的进取心。第二,因势而变的经营观。第三,同舟共济的责任感...
建议对中小企业进行明确统一划型认定
2011年6月18日,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境内中小企业划型进行了划型标准的统一。同时废止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明确中小企业认定标准,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动荡期 选择责任选择生存
从2008年10月,雷曼倒闭后的全球救市,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年了,从最初各国政府出台经济刺激的政策,到现在的欧债危机,整个世界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在美国,无论是评级机构,还是媒体、院校,有一种唱空中国的论调,认为中国经济很快就要硬着陆了:第一是政府的平台,第二是房地产业,第三是中小企业困境。的确,我们在这些方面面临很多挑战,但是也没有西方说的那样严峻。
面对这样复杂、动荡的大形势,所有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在这个时候讲社会责任,讲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非常必要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面对逆境,经济的绩效已经不是企业的惟一追求。那么,企业应该怎样履行社会责任?我谈...
形势多变 企业家要走在变化之前
我们现在又面临一个在危机中思考和转型的时刻,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我的看法。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有3年有余了,我们都希望尽快走出危机的阴影,但是事与愿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8年9月雷曼倒闭,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各国政府为了救市采取了一揽子刺激市场的措施,这个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在市场走出次贷危机的同时,政府自身的危机一点一点积累,最后又引发了政府主权债务的危机。
2009年的9月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就爆出希腊政府的债务危机,(加之)最近欧盟正在为欧债所努力,这两轮主权债务的发酵蔓延,让我们觉得可能会演变成一个比雷曼更严重的金融危机。因为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有毒资...
金融动荡下的商业创新与社会责任
金融动荡对所有的企业,包括中国的企业会有影响,但是作为企业,我们也不能被动的受金融动荡的影响,在金融动荡的情况下,更需要更多的企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应对危机,这样我们才能任凭这些振荡走出危机。从2008年10月份,雷曼倒闭以后全球救市,到现在已经三年过去了,从最初的危机爆发,各国政府出台经济刺激的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导致财政赤字的居高不下。欧债和救市,这些政府投资大量的救市资金,甚至把很多的私人债务变成政府的债务,这样就大大超过了3%的警戒线。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债抬高柱,对于新兴市场是通货膨胀,因为西方的定量宽松政策,使大宗商品的价格上升,新兴市场的通货膨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