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全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这次活动把信心、使命、责任作为一个主题,我觉得对凝聚信心、增加共识、战胜危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金融危机说实在的就是一个信心的崩溃、信心的危机,而信心是可以传递的也是可以相互影响的。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代表,尤其是中国的企业家,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是受到全球瞩目的。所以,这个时候,中国企业家的信心如何、使命感如何、责任感如何,对整个社会影响是极大的。此刻我们需要呼唤企业家的精神,也就是说金融危机需要呼唤中国企业家的精神。中国企业家现在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呢?我的体会有四点:第一,逆势而上的进取心。第二,因势而变的经营观。第三,同舟共济的责任感。第四,强化管理的事业心。
第一,逆势而上的进取心。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并不是在形势大好的时候高歌猛进、在热火朝天的时候风生水起、在顺顺当当的时候一马当先,而是在形势出现逆转、市场出现波动、环境出现恶化的时候如何应对,我们面临的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正是考验企业家自信心的时候。企业家保持逆势而上的自信心,我觉得要做到树信心、求机遇、促发展。我们面对危机,一定不能乱了手脚,危机中的信念是获得增长的动力资源。什么是我们的信心呢?要树立信心首先是要自信。作为中国的一个企业家来说,我们的自信来自于当今世界,中国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国家。随着经济的成长,中国的银行业在全球的银行业是风景这边独好。招商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一员,过去20年里,从只有1亿元资本金、34个人,变成了现在拥有1.8亿资产、跻身于世界银行100强的大银行,我们很快将跻身世界20强。英国的《金融时报》把我们评为全球品牌成长性第一的企业,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我们的国家、不对我们的事业充满自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危机总是和增长相辅相成,因为危机往往会动摇旧的规则,危机往往会成为重大历史变革的时机,危机让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后来者的机会。我们当前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在这个时刻只有企业保持增长和稳定,才有整个社会和我们国家的增长和稳定。所以作为企业家,我们一定要在危机的时刻重新树立信心和斗志,让我们的企业健康地发展。
第二,因势而变的经营观。我相信大家看过《黑天鹅》这本书,不确定已经成为当代一个基本的特征。也就是说,无论是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爆发还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无论是经济金融的变幻莫测还是社会矛盾冲突的不断加剧,都意味着稳定性、精确性、可预测性已经日益被变革性、不可预测性所替代,这个危机给我们的经营环境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一定要主动求变,而不能墨守成规。
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最大的冲击就是出口欧美的市场,过去出口给我们GDP贡献了30%—40%,美国人的过度消费给我们带来10年的出口市场繁荣,如今美国人不消费了,美国的储蓄率已经快5%了,过去来自天堂的甘露枯竭了,这次危机带来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把我们对欧美的市场转向内需的市场,这就需要我们企业迅速地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甚至是商业模式。深圳华为、中兴等一大批主动调整结构的企业在危机中就有了很好的自主权和持续不断地发展,应该是我们的榜样。
招商银行的经营理念就叫做因势而变,因民而变,因市场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业务发展,因客户的需求而调整产品的服务,我们在7、8年前中国还没有零售业务的时候,就开始做零售业务,没有因势而变,我们的银行就不能进入世界现代商业银行行列。
第三,同舟共济的责任感。我们知道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写过《国富论》,同时他也写过《道德情操论》,就是说市场交易的主体不仅有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趋向,也要有服务于他人的社会责任感,要把自立和利他很好地结合起来,否则经济活动就无法持续,市场秩序也就无法构建。所谓责任感就是对普遍道德规范的遵守,这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原则,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企业更应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顾及整个经济平稳运行,主动防止因为自己经营不当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社会环境带来的冲击,这应该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很多的企业都是我们的榜样。一个伟大的企业和一个好企业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好的企业只能向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还要尽自己的社会责任。招商银行这么多年来,一直按照这样的准则去做。10年前我们就在云南扶贫,我们在那里建了大批的希望小学,我们员工用自己的钱抚养一批又一批的彝族儿女,招商银行和云南有深厚的感情,就是因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使我们这样做。
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怎么样做,首先和我们的员工统筹供给,员工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要不裁员、不减薪,在危机的时候,对员工好一点,将来员工回报企业就更好一点。其次我们和客户同舟共济。在困难的时候企业需要资金,银行应该意识到这时候救企业就是救自己,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企业遇到暂时困难的时候,银行不能简单片面地惜贷、停贷、抽贷,而应该和企业团结在一起,共度时艰。发展中小企业是我们的方向,中小企业占我们的贷款已经高达45%,我们一定要在困难的时候和中小企业站在一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有一个和同业同舟共济的问题,在困难的时候不能过度竞争,而导致两败俱伤,而应该相互合作共渡难关。
第四,强化管理的事业心。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半径,管理如企业的万丈高楼的地基,管理素质好的企业能够在身处逆境成功摆脱困境,管理素质低的企业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东倒西歪。贝尔斯登、雷曼和陷入危机的AIG和两房首先的问题是内部风险管理的失败,所以企业的管理是战胜危机的根本,企业家首先只有高度注重管理,就像刚才张瑞敏总经理讲的,要做造钟人而非报时人,在管理上下工夫,引领企业可持续地发展,使企业基业常青。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基尔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经济的全面复苏取决于企业家的复苏,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任何时候都需要企业家精神,肩负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伟大攻坚中贡献中国企业家的精神。
(本文是作者在2009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