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梁季平

学历:本科/专业:哲学
工作机构:北京脉动咨询公司

商鞅三见秦孝公


 

商鞅三见秦孝公
    商鞅见到秦孝公,是宠臣景监引荐的。
    第一次见面,商鞅还弄不清秦孝公的想法。他试探性地从三皇五帝讲起,还没说完,秦孝公已经打起了瞌睡。事后,秦孝公怒斥景监:你推荐的什么朋友,就知道夸夸其谈。
   见到秦孝公的这个反应,商鞅反而高兴了:原来秦公的志向不在帝道。第二次见面,他又从王道仁义讲起,秦孝公的兴致比前一次好点了,但还是觉得不着边际,哈欠连天。商鞅更高兴了:秦公志不在王道。
 ...

Read more

商鞅在魏国


商鞅在魏国

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这是一个仅仅29岁的年轻人。然而发布求贤令的秦孝公比他还年轻,22岁,刚刚登基为王。此时,七国争雄,秦国只能算二流国家。
23年后,当秦孝公和商鞅去世时,秦国已一跃成为超级大国。这对君臣的相遇,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时代。如果没有他们,140年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也许难以实现。
 
   在魏国兜售自己
     商鞅是卫国公族的后裔。他所置身的战国时代,是一个饱学之士周游列国、到处兜售自己的时代,他们不需要祖国,朝思暮...

Read more

还原杜月笙的另一面


 

还原杜月笙的另一面
今天去徐汇区东湖路的杜公馆(现为东湖宾馆)。
杜月笙重视文化
杜月笙曾这样回忆童年:“当时一个月学费只有五角钱,可惜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读到第五个月,先母缴不出学费,只好停学。”失学儿童的痛苦经历,让他永生难忘。他虽是粗人出身,但很看重文化。成名后,他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门厅高悬对联“友天下士,读古人书”,时时鞭策自己。然而毕竟识字少,无法去“读”,他就重金聘请高明的说书艺人长期为他讲《三国》说《水浒》,学习历史知识和古人处世方式;他勤练书法,签名写得相当漂亮;他非常...

Read more

重庆科技学院营销专业简明同学的来信


 

重庆科技学院营销专业简明同学的来信
 
 
梁老师,
这是我给您的第一封信,比起“梁总”或是“梁经理”我更愿意这么称呼您。
先得说一声“谢谢您”,为了您这次专周实训带给我们带来的那些很棒的讲座!感谢您让我依然相信一种真实意义上的学者之风的存在,没有做作,没有形式,没有教条,没有玄机,纯粹的只是一种介绍,传播和鼓励。至少对我而言,我觉得难得和珍贵。
也许严格意义上来说,您并不能算是我们的老师。但我对老师的定义是一种传输和震撼,讲台在我的心里,它可以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Read more

黄炎培先生


 

黄炎培先生
 
今天下午专门去看黄炎培先生在浦东新区川沙镇的故居,但很是遗憾,没开放。
故居前宋庆龄出生地已是一片空阔地,听工人讲,要彻底修复宋庆龄故居。
这般彻底的修复,又有何意义呢?
黄炎培故居原名内史第,坐落在浦东新区川沙镇兰芬堂741号,建于1859年。
  内史第由清朝的举人、内阁中书沈树墉在1834年所建,原是三进两园两厢式砖木结构的二层民宅。原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民主战士黄竞武烈士、著名音乐家黄自及其会计学家黄组方也都诞生于此,文化名人胡适也曾在此居住。
  大门口有古典精致的...

Read more

凡事不必过于太执著


 

凡事不必过于太执著

    

     半夜时分,深远禅师发现小徒弟还在练棍,便问道:徒儿,这么晚了,你为什么还不休息?

     
小徒弟回答说:师父,我想打败师兄。

     
深远禅师笑着说:你师兄的悟性很高,入门又比你早,以你目前的能力,要超过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nbs...

Read more

坚定意念,切勿动摇


坚定意念,切勿动摇

     
有一个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无论是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还是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自在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小沙弥走着走着,心想,我难得人身,但在短短几十年的生命里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受六道轮回之磨炼,真是苦啊!不过,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当菩萨救度众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赶快精进才行。

      
想到这里,走在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脚步,...

Read more

《管子》论贫富差距


 

《管子》论贫富差距
 
《管子·国蓄第七十三》论贫富差距过大导致人与人互相剥削的危险以及节制资本的意义:
 
译文:凡将治国,不懂得轻重之术,就不能组织经济之"笼"来控制民间,不能够调剂民利,就不能讲求管制经济来实现国家大治。所以,一个万乘之国如果出现了万金的大商贾,一个千乘之国如果出现了千金的大商贾,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国家大量流失财利的结果,臣子就不肯尽忠,战士也不肯效死了。年景有丰有歉,故粮价有贵有贱;号令有缓有急,故物价有高有低。如果人君不能及时治理,富商就进出于市场,利用人民的困难,牟取百倍的厚利。相...

Read more

《管子·乘马第五》论商人及商业之重要意义


 

《管子·乘马第五》论商人及商业之重要意义
 
译文:要有集市,没有集市则民用缺乏。六里见方的地域,称之为"社";有居民的邑,名之为"央",要征收关税和市场税。按黄金百镒为一筐来算,货物一谷笼算作十筐;集市的商人如果达到三十人,从正月到十二月年收黄金一镒,这就是征税。每年的春分公布税率,立夏则按月核实,秋天则统计总的征税情况;还要统计商民人数的增减。
 
原文:有市,无市则民乏矣。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亦关市之赋。黄金百镒为一箧,其货一谷笼为十箧。其商苟在市者三十人,其正月十二月...

Read more

西周治国理念与《管子》的国家商业


 

西周治国理念与《管子》的国家商业
 
中国数千年来是按不同职业进行横向社会分层的,这就是四民分业的观点,大体包括士、农、工、商四类(东汉班固以前很少讲儒家士大夫),他们是平等的。在中华文明形成期的周朝,人们将商人同手工业者、农民和商人一道称为“大农”、“大工”、“大商”。认为商业和商人是国家的根本。
西周治国理念的重要典籍《逸周书》在总结文王的文治武功时称国有“五大”:
 
一,大智指行用谋略
二,大武乃收敛勇力
三,大工是操劳工事
四,大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