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宋魁

中国国家安全论坛特邀研究员、黑龙江省政府重大决策专家、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专家、商贸流通专家组副组长、外贸专家组组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所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亚所荣誉所长、哈工大人文学院特邀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高级顾问、黑龙江省边疆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东北亚经济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穆棱市俄罗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东北亚经济与中俄经贸关系。已出版《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概论》、《跨世纪中俄资源合作》等18部著作,已发表论文、译文100余篇,主持《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新态势及其对策》等20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已获得中国“九五”优秀科技成果奖等10多次国家和省级奖励。在应用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有20余项对策建议被国务院和省部级以上政府及企业采纳和实施。已发表科研成果200多万字,著有专著16部。已发表论文、译文100余篇,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软科学课题1项,国务院东北办课题1项、省政府课题、省科顾委课题、省市软科学课题、市经济研究中心、市专顾委课题等多项。代表成果:
1.专著:《俄罗斯东部资源开发与合作》,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出版。
2.专著:《跨世纪中俄资源合作》国家软科学课题,哈尔滨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
3.论文:《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4期。
4.论文:《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促进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6期。
5.论文:《中俄科技合作的潜力与方式》,《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3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N1科技管理》,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
6.建议:《抓住老工业基地改造机遇扶持星轮传动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建议》,《建议扶持铜-钢烧结复合结构项目促进我是老工业基地振兴》分获原市人大薛恩华、石忠信市长、丛国章副市长批示。目前此二项目已被列为我国第二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
7.建议:《我市与韩国的合作应有新突破》,《咨询报告》,2005年第23期(7月12日)。7月13日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王颖批示。
8.2005年省委重点课题:《改善黑龙江省发展环境对策研究》,课题组长。
9.2004年日本外务省委托中日合作课题:《促进中日产业协作和相互吸引外资共同研究》,黑龙江省课题组组长。
10.2004年黑龙江省软科学攻关课题:《我省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外向化牵动战略、企业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研究》(GB04D101)(主持)。
11.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新态势及其对策》(03BGJ005)(主持)。
12.2000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俄林业合作理论、方法和对策》(主持)。

国内行业垄断阻碍地方和民营企业对俄石油天然气开发合作


国内行业垄断阻碍地方和民营企业对俄石油天然气开发合作
在石油天然气合作方面,黑龙江星河公司石油综合体项目规划二期将与俄罗斯远东太平洋石油管道实现对接,星河公司通过管道运送到省内的石油将会与国家从俄进口石油额度产生冲突,也会导致中直企业与地方的矛盾。国家进口石油的配额主要掌握在中国石油和中石化等几个中直企业手里,黑龙江省企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口,原油进口许可量和排产接炼问题已成为石油天然气开发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的瓶颈。
在石油天然气合作方面,黑龙江星河公司石油综合体项目规划二期将与俄罗斯远东太平洋石油管道实现对接,星河公司通过管道运送到省内的石油将会与国家从俄进口石油额度产生冲突,也会...

Read more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面临金融服务的瓶颈


自中俄互办国家年以来,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长足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双方直接通汇比重较小,授信额度没有突破,参加本币试点的银行不多等。俄罗斯工业通讯银行副行长安德烈表示,目前中方银行给俄罗斯商业银行的授信额度、提供贷款的数目太少了,包括一些信用良好的大商业银行。另外,在本地结算方面,尽管中俄已经扩大了试点范围,避开美元实施卢布和人民币单独结算,但是步伐还是不快。安德烈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中方银行对俄罗斯商业银行和俄罗斯金融市场的不了解。另外,中方银行的反应比较慢。俄罗斯银行递交了一份协议,往往一年到一年半还签不下来。中国银行副行...

Read more

宋魁:建议把黑瞎子岛旅游培育成


  建议把黑瞎子岛旅游培育成

  旅游拳头产品

  

  黑龙江省科顾委专家、黑龙江社科院东北亚所研究员 宋 魁

  

  7月21日至22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应中国外长杨洁篪之邀,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21日下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了中俄关于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中国外长杨洁篪就此表示,这标志着中俄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全线勘定。

  此次访华期间,拉夫罗夫与中方共同讨论俄罗斯将黑龙江上的岛屿彻底移交给中国的问题。根据2004年《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归中国所有;大乌苏里斯基岛(黑瞎子岛)一分为二,...

Read more

价格问题仍然是制约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进程的关键


我国石油天然气安全面临的首要威胁是价格风险。从1999年初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价格反复巨幅波动给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地缘政治危机、国际金融动荡以及局部石油战争等构成了价格波动的种种诱因。在这些现象背后,我们不应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济大国、国际资本正在用符合游戏规则的办法争夺对资源的控制权。值得强调指出的是,过去一段时期所发生的各种国际经济、政治事件中,没有一件真正改变了国际油市上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真正原因是国际垄断资本、国际投机资本对市场的操纵。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并非是局部石油战争...

Read more

外部的激烈竞争制约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亚太地区国家对俄罗斯而言,是仅次于欧洲的能源出口前景可观的市场。然而,处于亚太市场的几个主要能源进口国之间却已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事件已经折射出俄、中、日能源关系上的复杂性、敏感性,而韩国、朝鲜也希望在亚太能源合作中能得到更多的利益。除了来自亚太地区国家的竞争,中国还面临着来自美国,欧盟,印度等国家的激烈竞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国际石油的实际供给和市场对国际能源供求关系的心理预期,推动国际油价走高。而且,这些因素也将妨碍国际能源合作实现共赢的格局,容易在国际战略资源问题上引发恶性竞争,不利于世界的共同发展。
(一)来自日本的竞争。俄新网RUSNEW...

Read more

俄方尚存疑虑影响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顺利进展


俄方与我合作尚存疑虑,影响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顺利进展
俄罗斯对中国企业投资俄罗斯仍有心理障碍,俄罗斯有些人士对中国心存疑虑,担心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会对俄罗斯经济构成威胁。他们害怕中国“掠夺”俄资源,同时也害怕中国的崛起进一步拉大两国的发展差距。2002年,当中国石油竞标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时,俄罗斯国家杜马就以国有公司参与拍卖有违俄罗斯私有化法律为由通过决议,剥夺了中国石油参加斯拉夫石油公司拍卖投标资格,使中国石油被迫放弃竞标。俄罗斯不让“中石油”参与竞拍表面上是中石油是国有企业,实际上是对中国的不信任。
虽然随着俄罗斯对华石油和...

Read more

我国对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缺乏总体战略规划和宏观指导


1996年中俄签署《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以来,双方酝酿过许多项目的合作计划,但总体来看,这些项目缺乏长期的统一规划,甚至有些相互掣肘。比如科维克金气田与乌连戈伊气田相互影响,中方在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商讨共同开发科维克金气田的同时,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商讨乌连戈伊项目,引起俄方不满。此外,俄方认为天然气合作风险大,希望我提供天然气工业发展战略,与我制定长期合作计划。但中俄之间仍没有石油天然气合作的总体规划,应该制定长期的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规划,并分阶段向俄方通报,以求形成共识,最终达成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规划。可见缺乏油气合作中长期计划,已成为制约中俄油气合作的重要因素之...

Read more

民营企业开始参与中俄能源合作


民间资本具有非常活跃、积极的属性,在寻找投资机会、探索投资路径的时候比较自由,也更容易在投资上进行创新。此外,在获取海外能源的时候,民营企业受到的政治干扰和排斥会少得多。例如,近年来黑龙江省依靠与俄罗斯独特的地缘优势,省内地质勘探单位、矿业企业和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开展对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作。目前,已开展矿产开发项目18个,其中取得独立矿权14个(100%矿权),合资合作矿权4个。黑龙江省龙兴集团、矿业集团、地质科研所、哈尔滨龙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鹤锰集团等多家企业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进入俄罗斯市场,有的已进行矿产开采,有的做前期设计和调研,还有的在勘查。涉及到的矿种较多,有石油天然气...

Read more

中俄能源合作向生产合作与相互投资方向发展


中俄能源合作已经不能满足于下游企业零星的点式合作,而开始转由大型项目牵动,大规模铺开的上下游兼顾的全面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合作的成功,更能加快项目的实施。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既能达到彼此共赢的目标,又能实现中俄两国从现有的以贸易为中心的合作模式转为生产和加工的实质性突破。中俄能源合作现已不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其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在不断拓展,正在从一般贸易逐步向生产合作与相互投资方向发展。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已经进行了15年的能源领域对话从2006年开始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质性成果开始不断显现。
在石油加工方面,中俄两国已达成协议,在俄罗斯境内建立合资企业。双方已经建立了专题工作组,两国在扩...

Read more

天然气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天然气的消费比重正从目前的3%提高到2010年的7%。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2008年约为970亿立方米,2010年将达到1030亿~1200亿立方米,必须通过进口才能充分满足需要[1]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不仅掌握充足的天然气资源,并且具有独立的天然气出口权。应该说俄罗斯将是中国最经济、最便利的天然气供应商。要实现从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向中国供应天然气,首先要建立天然气运输管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把中国看作是亚太地区最有前景的天然气出口市场,正在积极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
20063月下旬,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