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韩毓海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担任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访问教授、日本东京大学教育教养学部特任助教授、韩国高丽大学人文学部客座教授。并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学术机构从事学术研究。 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从中国与东亚历史中建构世界



中国人被称为历史的民族。但是,在1837年的《历史哲学》中,黑格尔却认为:世界史尽管开始于东方,但东方人却对历史没有“自觉”。因此他说:亚洲和东方的历史只有放在西方的精神-意识形态理论框架之中,才能得到理解、解释、说明和评价。

迄今为止的世界史大都是在西方精神-意识形态──或者说“西方中心主义”的框架下被叙述的。而中国和亚洲可以被“恩准”进入这种世界史叙述中,起码必 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漫长的中国古代、中古和近世必须仅仅被叙述为“死去的文明”,因而只有在博物馆里陈列、供人鉴赏的意义...

Read more

五百年来谁著史


  韩毓海:中国历史上之所以没有形成一个国家主导的财政制度,很大的程度上就是源于国家的行政很难深入到农村里面去。

  中国的问题很难说是抽象的体制问题,更多的是行政的问题。政治问题是非常具体的,政治学是一门科学,抽象地谈政治、唱高调没有意义。

  农业的发展并不一定自动导向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有制度的保障和支撑,一定要有政治制度有组织能力的推动。如果没有国家用财政的手段来推动的话,经济是不会由一个领域自动的导向另一个领域的。

  

  价值中国:我看到您书中说您在太行山养病期间,想明白了许多先前没有明白的事情,尤其包括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说一说您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