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韩毓海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担任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访问教授、日本东京大学教育教养学部特任助教授、韩国高丽大学人文学部客座教授。并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学术机构从事学术研究。 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不负时代不负青春不负君


  5月17日,一场重要的会议在京举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是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之后,又一场聚焦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会议。

  “这次哲学社科座谈会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关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学习、如何改造我们的学习,可以说研究的是大本大原、大是大非的问题。”5月21日下午,中国青年网记者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见到韩毓海时,他刚结束一场学习分享会,但并未见一丝疲态。“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思想政党,社会科学的思想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提及几天前参...

Read more

传统中国的复杂性治理:经验与教训


  中国是超大型后发国家,复杂性特征可以说是贯穿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大的宏观背景。虽说现在在国际格局和世界经济体系中排名靠前,但也不能否认,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需要大幅度提升,以应对日趋复杂的现实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各届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理解领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学习活动。比较全面地阐释治理思想的是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讲话收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当中,题目为“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总书记是从宽阔的历史视野来看治理问题的。...

Read more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与农村?


  马克思论金融

  《资本论》第三卷的第二十五章是《信用与虚拟资本》,这一章虽短,但非常重要,《资本论》第一卷主要谈商品生产,第二卷主要谈商品流通,而把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联系起来的,就是信用。所以,《信用与虚拟资本》这一章是连接《资本论》整体结构的桥梁。

  马克思说,商品与货币、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都不是资本主义,货币转化为资本,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他非常通俗地论述道:在生产向流通转变的环节中,经销商不会立即付钱给企业主,即他并不是一下子把企业主的产品统统买下来再拿去卖,而是给企业主一个票据,至于结账,那是将来的事,而票据就是信用。这样一来,就把买卖关系转变为债务关系,把货...

Read more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与社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与社会?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当代中国(上)


  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首先有赖于人民能够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而对今天的中国来说,这个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

  德国特里尔大学中国政经研究中心主任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教授在十八大之前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中国是一个有梦想、有乌托邦的国家,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冀的国家,他把这个叫做“目标优势”,而这个优势,是今天的西方社会所没有的。

  今天,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的,就是...

Read more

重新思考19世纪


  布罗代尔(Braudel F)将1350-1650的300年时间,视为“漫长的16世纪”。这一长时段的划分,就是为了对应当时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明朝中国(1368-1644)在世界史上的辉煌地位,在他看来,所谓“漫长的16世纪”总体上看就是一个“亚洲、特别是中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

  与此相对应,社会史学家Arrighi G则提出了另一个长时段的分期概念――漫长的“19世纪”(1650-1915,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之经济社会开始走向分道扬镳的...

Read more

中国从未闭关自守


  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历史观:中国近代之所以落后是因为闭关自守、隔绝对外贸易。从学术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国历史上存在各种问题,但从未闭关自守。要弄清中国近代经济弱势的原因,应先注意两个问题:地缘政治和银本位。

  西伯利亚铁路使中国失守恰克图贸易链

  中国从唐宋之变开始,逐渐形成了海洋与陆地统一的战略世界观。宋代有位名将叫王韶,他发明了“市易”的概念,也就是现在的“经济特区”。要守住边疆首先要把人聚起来,那样就有饷可以养兵,有人可以当兵。怎么把人聚起来?王韶提出建立商贸特区的创新性思维。

  “市易...

Read more

从政治主体到欲望主体


  1980年代初,有两句话曾经是轰动一时的,一句是“人啊人”,一句是“爱是不能忘记的”;而以此为题的两部小说,把思想理论界对于人道主义、人的主体性的抽象探讨,推进到人的情感的世界,产生了很大反响,在1980年代文艺领域,推动转化的是这样一项共识,那就是我们过去的文学作品有问题,其主要问题在于写人不够“有情有爱”,进一步说就是不够“有血有肉”。而我们在1990年代末再来恍然回首,可能却会猛然发现: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人”,除了“血”就是&ldqu...

Read more

对90年代中国文学的反思


  关于90年代文学的状况和90年代小说的状况,我们的教材里似乎什么都说了,但是又什么都没说清楚。通编教材写得没有意思其实是应该的,这是因为教材必须追求“价值中立”。什么是价值中立呢?尼采说追求价值中立就是佛陀的态度,佛陀的态度其实就是拒绝对事物表态,拒绝作是非价值的判断,佛陀的智慧就是对世界闭上眼睛。为什么?因为要保命、要长生不老,所以就闭起眼来对世界没有态度,只有价值中立才能长生不老。同样的,教材和知识分子只有价值中立,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见尼采:《论善恶的谱系》)。

  教材常用一些价值中立的词来描述我们90年代的一些文学状况。其中比较喜欢用的词是&...

Read more

对美国的信任就是一场迷信


  如果借助王国维对形而上学乃“色空”的定义,用最通俗的话来说,资本主义的本质其实就是“买空卖空”。“买空卖空”这句中国成语最形象地说明了资本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它一语中的地说明了资本主义就是对“时—空”的经营。

  奥巴马的“马克思式说法”:问题在于一种根深蒂固的“经济哲学”

  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尤其重要。而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的论述毫无疑问最有权威性。不过,大家一定要记住,我此处所指的是马克思这...

Read more

中原与夷狄:两种文明的砥砺


  自周代起,中原文明核心区的人民,便按照方向,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来称呼周围的部落(当然,这种称呼不是固定不变的,亦有西狄和北胡这样的说法)。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夷狄们当然有充分的理由对自己表示“不满”—即进行“自我批评”,这自然就是因为他们的落后,现实迫使他们正视自己的落后,而希望文明化。而更为重要的却是:在接触和观察中原文明、与之往来角逐之际,夷狄们亦善于分析、观察、透视中原文明的弱点,特别是发现其华而不实、好说不练(即今人所谓“谁打我我便骂谁”的嘴硬)等深刻缺陷—而这恰恰是&ldq...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