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穆涛

河北人,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现任《美文》杂志副主编,主持常务工作。西北大学兼职教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编辑工作之余,坚持业余创作,曾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炎黄文学编辑奖。

   出版的主要作品有《俯仰由他》,《肉眼看文坛》《放心集》《平凹之路》,《土门》点评本,及译著《名誉扫地-美国在越战柬埔寨的失败》等八部作品。

2011.07稿边笔记


    一杯水才从溪流里舀出来,清亮清亮的,看不见什么,但过一会儿,就会在杯底见些微尘。和尚打坐,就是这个道理。要找出自己内心里的脏东西,隔离出来,然后慢慢消灭掉。越坐,越觉着自己伟大,觉着了不起,不叫修行,叫妄想。
   明亮的镜子,染一粒灰尘,是很显眼的。脏镜子上,乌云密布的,什么也分辨不出来。
   美国比中国先进几十年,但他们不断地散布中国威胁论,我们的好邻居朝鲜,报纸上天天喊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能看出别人的长处,是眼光、眼力和眼界,也是胸襟和肚量。
 &nb...

Read more

2011.07看画


   

 

 

 

 

   

乱七八糟

 

    在传统观念里,七和八是基本,乱不得。
    先说七。七是神秘的,密切联络着人的生和死。胎儿在子宫内七天一个变化,孕期三十八周至四十二周出生都属于正常分娩。人无常后,灵魂出窍,要飘零四十九天才彻底告别尘寰,这是民间“祭七”的由来。亡灵走七天转一个路口,要歇一歇。头七、三七、五七是大路口,是要塞,因此要重祭。七七也叫断七,人间路到头了,接着的是那座著名的奈何桥。陕...

Read more

2011.06稿边笔记


 赫兹里特是19世纪初的英国批评家,散文写得也挺棒,他写过一文,《论平易的文体》,抄录几段,供读者围观。

 

 平易的文体并非轻易得来。这种文体比任何文字都更加需要精确,或者说,摒除一切陈言套语以及那些若即若离、不相连属、胡拼乱凑的比喻。飘然自来的浮词切不可使用,而要在通行词语中选优拔萃。要像一个完全精通词章之道的人在日常谈话中那样,说话行云流水,娓娓动人,明晰畅达,却无掉书袋,炫口才之嫌。
    当然,你无须像在教室里讲道或在舞台上朗诵那样拿腔作势;然而,你也不可不分轻重,不讲分寸,信口哇啦哇啦,再不然就乞灵于粗俗方音,油...

Read more

2011.06看画




 

靶 子

 

人活着,就是一个靶子,别人不来射的时候,自己也在射。

靶心也深,设置的是无量环,大圈里边套着无数个小圈。喜怒哀乐是箭,富贵功名是箭。高兴了,还想再高兴一点。安逸了,还想再安逸一点。靶心不停地深入,总嫌不足够。赚一千元,五千元,十万元,口袋仍是不满。科长,处长,省长,帽子在大,脑袋跟着大。美其名曰: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的进取。还有两句口号,一句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另一句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人就是这么无止境的“战斗”着,有的累死,有的快乐死,有的别扭死,有的违法违规操作被处死。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暗箭,多数是自己射出的。别人射的,无所谓...

Read more

2011.05稿边笔记


鲁迅先生1924年7月14日至8月4日,在西安住过21天。
    鲁迅西安行的主要工作是应邀在西北大学讲学,7月20日“暑期学校”开学典礼,21日正式上课。自21日至30日,九天中授课12次,合计12小时半。“前11次是在暑期学校,讲题为‘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最后一次仅半小时,是在讲武堂对士兵讲的,但内容仍为小说史。”演讲稿由西北大学国文专修科两位学生昝健行和薛声震记录梳理,后寄鲁迅校订修改,近三万字,收入西北大学暑期学校《讲演集(二)》。1957年7月,又发表在上海《收获》杂志创刊号上。
    当...

Read more

2011.05看画




 

要小心面对一分为二

 

不确定因素无处不在。
    一个人,或一件具体事,都是立体的,并不是只有正面和背面,还有那么多侧面,侧面都是不确定因素。汉语里矛盾这个词,把问题极端化了,世事是复杂的,并不只是简单地对立着,交叉感染的情况要多些。
    有一个老警察,叫王爱民。没破过什么大案子,但在同行里人缘挺好。背地里人们说到他,常提及两件事,都和小偷有关。一件是在1983年,那一年他从部队转业进公安局,等待分配具体工作的一天里,几个“待业”的战友约着去打麻将,他坐公共汽车去的,但走到半路就折回了,因为...

Read more

文学杂志仅有文学理想是不够的


文学杂志仅有文学理想是不够的

答《广西文学》冯彦冰问

 

 

1、我知道,您是河北人,从河北到陕西,这根一扎就扎在了《美文》上了。我在广西一直办着一个散文专栏,叫“重返故乡”,我可以感知这种血缘、脐带与个人文学命运纠结的意义。您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您的这种故事情结么?

 

《美文》杂志1992年9月创刊,我是93年初从河北省的一家杂志过来的,算一算有十八年了。最初的动机是对贾平凹个人的尊重,也可以说是偏爱他的文学写作。这些年一路过来,现在觉着是陷入这本杂志了。随着对贾平凹写作状态及写作心态的进一步熟悉,尊重后边又加了个敬字。一个作家的心态是很重要的,这个心...

Read more

2011.04看画




过分的事

 

张学良将军的爷爷叫张有财,名字挺阔绰,但命里贫瘠。人迹落魄,还是个赌棍,最后连命也丧在赌上,被两个赌友,也是同村的一家兄弟乱棒打死。这一年张学良将军的爸爸张作霖十三岁,他和一位堂兄去几里之外收尸,家里办不起棺木,亡人委屈在一个半大半小的柜子里,柜子不大,两个小人却也抬不动,拽根绳子拖拉着回村。照老规矩,横死的人是住不进祖坟的。走着走着走不动了,就地找个地方掩埋了。因是冬天,天冻地冻,埋得也浮浅,只说春暖花开后再妥善安葬。第二年开春早,雨水也勤,那个柜子恰好在河床上,又顺水下移了几里。家里寻找到的时候,柜子已深陷在河泥里,只好就这样随遇而安了。张作霖发迹后,决...

Read more

2011.04稿边笔记


    “虚其心。实其腹。”老子是把“虚心”和“实腹”对应着说的。

     虚心不是一股脑的谦逊,主要指包容包涵。房屋虚心,可以住家。车船虚心,可以载人载物。山谷虚心,可以回声响应。有容乃大这个词,是讲虚心的。实腹是充实和扎实,是肚子里有货,是学富多少车。再颠过来说,竹子不是虚心,是虚腹。榆木疙瘩是不开窍,是死心眼。虚心,也指一种浑然的大境界,由实入虚,又因虚落实。这是老子虚与实的核心。

     举郑板桥一个实腹例子,是他的一封信,《枝上村再答姜七》,这封信的核心是讲书札...

Read more

2011.03稿边笔记


小故事里该怎么去藏大道理?
    《庄子》这本书好,故事和典故一个接一个,言简意赅,不枝不蔓。点到即止,余味无穷。“朝三暮四”是其中的一个。说一个“狙公”养猴子,主食是一种干果,叫“芧”。原来的定量是早晨四个,晚上三个。这一天,狙公要改革,给猴子宣布:“从明天起,早晨吃三个,晚上吃四个。”猴子们全体反对,绝食,静坐。狙公说,“好,尊重你们的意愿,还按老办法,朝四暮三。”猴子们大悦,集体欢呼。
    这个小故事,是立体的,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经济学家可能会说,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干果的总量没有变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