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傅国涌

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独立撰稿人。著有《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脊梁:中国三代自由知识分子评传》(与樊百华等合著)、《叶公超传》、《金庸传》、《百年寻梦》等,1999年以来在《书屋》、《随笔》、《东方》、《读书》、《南方周末》等数十种报刊发表一百多万字,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言论史\知识分子问题等。

对第一代企业家的遗忘,是莫大的损失


 “当官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

这是现在办企业的人中很流行的一句话。胡雪岩为什么如此走红?自然是因为胡有着“利用官府资源的能力,与社会各层面斡旋的能力,资本运营的能力”。这些能力,有助于从体制内寻求创业资源,有助于迅速聚集财富。

但胡氏没有投资新式企业,没有在改良工艺、提高品质等方面做出新的努力。所以,他算不上企业家,只是一个流通领域的商人。

中国企业家真正的根、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本土源头,在那些开创了各种新式工业的民营企业家身上,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范旭东、刘鸿生、卢作孚等人,正是他们,代表了近代的方向。...

Read more

历史中的“联省自治”曾是知识分子共识


历史中的“联省自治”曾是知识分子共识

傅国涌

 

    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浪潮中,许多不同派别的杂志,包括《民国》、《甲寅》、《中华》等不约而同地倡导起联邦思想来,戴季陶、章士钊、张东荪、丁佛言等纷纷发表文章,表达类似的观点。这些声音随着袁在1916年6月的猝死而暂时停息,这一波对联邦制的呼唤还只是小范围的。

 

    到了1920年后,“联省自治”论突然高涨,《时事新报》、《改造杂志》、《太平洋杂志》、《东方杂志》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从各个角度探...

Read more

报人遗言也沉痛


  1936年9月5日,鲁迅写下一篇杂文《死》,一个多月后,他就撒手而去,文中有一句:“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可以看作是他对儿子的交代。所以,蔡元培送的挽联就说“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1949年4月14日,《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在上海病故,病重之际,他与儿子胡济生说了许多话,他儿子认为“等于是遗嘱”,其中交代:“我一生是搞政治的,经营了危险的事业,舆论的牛耳被我们抓住了,但是将来前途如何?很难说。我不愿子女们搞那一套,我从社会上取的,将来仍...

Read more

“神化”“特权”今犹在——记念戴煌先生


  2月19日,得知戴煌先生在北京去世的那天,我正好看到一本纸已发黄的旧书,其中有一篇1957年8月7日新华社批判戴煌的文字,这则三千多字的新闻,以《新华社揭发反党分子戴煌的一系列反党言行》为题,刊登在次日的各大报纸上,让他足足承受了21年的劫难,他在回忆录《九死一生》中曾全文转录了这篇奇文,我其实早就看过,再次遇到,还是要重温一番。他的“反党言行”首当其冲的是企图组织“共产党革命委员会”,或者是“新共产党”、“第三党”,目的是“消除干部和人民的生活剪刀差”、&ldqu...

Read more

当袁世凯称帝时,知识人在做什么


 一

  相距三十年,陈寅恪读了吴其昌的《梁启超传》,追想往事,当年他26岁,正担任经界局局长蔡锷将军的秘书,亲历过洪宪称帝一幕,“其时颂美袁氏功德者,极丑怪之奇观。深感廉耻道尽,至为痛心。至如国体之为君主抑或民主,则尚为其次者。”就在此时,在万千读书人心中有着偶像地位的梁启超公开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摧陷廓清,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梁启超本人在《国体战争躬亲录》也回忆,他在筹安会发起后一星期写下此文,“其时亦不敢望此文之发生效力,不过因举国正气销亡,对于此大事无一人敢发正论,则人心将死尽,故不...

Read more

一个只有”聪明人”的世界是没有希望的


  记得《红楼梦》有两句诗,“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几乎概括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的所有奥秘,所谓“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就是要让一个人学会世故,学会圆滑、乡愿。明哲保身、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大凡媚权、媚俗,泯灭个性,磨去棱角,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所有这些都被视为聪明、成熟的标志,相反,则被看作是幼稚、天真,或者就是“傻瓜”。

  从章立凡回忆其父亲的文章《章乃器在“文革”中》(《老照片》总第三十九辑)可知,章乃器这位&ldq...

Read more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心灵


【傅国涌《百年寻梦》(历史随笔自选集)前言,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1月出版】

一、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始作俑者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直至今天,这句流行了六十多年的话还未退场,不少人信以为真,以为胡适真的说过这句话。这是当代史上一个新版本的“三人成虎”。尽管早在2003年,谢泳就在《新民周刊》发表《胡适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一文指出,胡适没有说过这句话,这是1950年代批判胡适时,许多人由另外一番话曲解、改编的与胡适原意恰好相反。1919年,胡适在《实验主义》一文介绍詹姆士的实...

Read more

胡适为何拒绝组党?


194675日,胡适在阔别中国九年之后,回国出任北大校长,其一举一动都受到密切关注。是年9月《观察》创刊号登载了一篇“本刊特约南京通信”《组党传说中胡适的态度》:

胡氏回国后,外界即有胡氏组党的传说,业经胡氏公开否认,然此事非毫无起因者。这几年来,国事日非,一片混乱。人人对于现状表示不满,而一般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所怀有的苦闷,尤其深刻。当今中国,国共对垒,一般受英美传统的民主教育洗礼的人,虽不满于国民党,但亦未必赞成共产党。民主同盟本来是超乎国共两党范围之外而独树一帜的,在思想上,大体可以吸收所有的自由思想分子,但民主同盟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怀着许多先天...

Read more

真正值得追念的还是人的价值


七十年前,194592日,日本在东京湾向同盟国家正式递交投降书,在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亲睹这激动人心一幕的《大公报》特派员朱启平写下了传世通讯《落日》,他在为中华民族洗净自甲午(1894年)以来的奇耻大辱而无比欣喜同时,想到了八年抗战期间,“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

经历过甲午战争以来一系列变革、战争和动荡的张元济先生有一句诗,“铁骑踏碎芦沟月”。由193777日突发事件所引发的这场战争却不是偶然的,它连接着甲午以来甚至更早自1870年以来中日之间一系列纠葛、矛盾与冲突,王芸生于&l...

Read more

1890一代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


189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知识分子,一百多年来对中国的影响之深远,今天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然,我们会想到1891年出生的胡适之先生,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之巨大,从一件事就可以作出判断,1950年代初毛泽东要发起一场旨在肃清其思想影响的运动,光是当时发表的批判文章就有几百万字。 留在大陆的几乎稍有一些知名度的学者都写了批判文章,包括胡适的学生在内,因为不批就过不了关。三联书店当年出的一套批判胡适的思想资料就有八大本,但这八大本还没有把批判胡适的所有文章都涵盖在里面。在批判胡适的名单上不仅有很多我们熟知的左翼知识分子,还有很多中立的埋头于书斋中做学问的知识分子。当胡适听说大陆发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