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国平

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

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

当你自己一个人待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独处,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度

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

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

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和别...

Read more

中国教育缺什么


著名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出席第3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的中国教育改革论坛并发表演讲。本文由现场速记整理而成。

我想从一个新闻说起,关于PSAI测试,这个测试是面对中学生的开发项目。在2012年时,这样的测试方式有65个国家城市和学生参加,有50万个15岁中学生参加,那次测试里面上海三个单项第一,两个总分第一,英国是第26名。上海中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比英国中学生数学能力早三年,提前三年。这个结果让英国教育部大受刺激,之后和上海天津协议,一方面派他们的中小学教师到上海取经,一方面引进上海的中小学教师到英国教学。直到今年7月做决定,在英格兰1/2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推广上海经验...

Read more

你的人生许多痛苦源于盲目较劲


 分清自己能否支配

  人生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分清什么是自己能够支配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支配的。对于自己不能支配的,你只能顺其自然。对于自己能够支配的,你要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不妨顺其自然。

 不较劲的智慧

  人生许多痛苦的原因在于盲目地较劲。所以,你要具备不较劲的智慧,这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不和自己较劲,对自己要随性。你要认清自己的禀赋和性情,在人世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不和别人攀比。

  第二,不和他人较劲,对他人要随缘。你要明白人与人之间有没有缘和缘的深浅是基本确定了的,在每个具体情境中做到大致心中有数,不对任何人强求。

  第三,不和老天较劲,对...

Read more

我读书的三不主义


  我读书的方式和习惯有三个特点,可以叫做三不主义:第一,不务正业,博览群书;第二,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第一个特点是不务正业、博览群书。当然,博览群书是一个好听的说法,我的意思是我不受自己专业的限制,什么书都看。从上高中开始就是这样,上大学就更是这样,我上的是北大哲学系,其实我大量看的是文学书,上课的时候也经常偷偷看,那时候特别喜欢俄罗斯文学,西方文学也看。从我当时读书的比例来说,课内花的时间非常少,也就是四分之一,四分之三是课外书,而课外书里面一大半都是文学书。我自己觉得,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没有谁规定你必须干什么,我考上了哲学系,后来哲学成了我的专...

Read more

爱的距离


  要亲密,但不要无间。人与人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相爱的人也不例外。婚姻之所以容易终成悲剧,就因为它在客观上使得这个必要的距离难以保持。一旦没有了距离,分寸感便丧失。随之丧失的是美感、自由感、彼此的宽容和尊重,最后是爱情。

  相爱的人要亲密有间,即使结了婚,两个人之间仍应保持一个必要的距离。所谓必要的距离是指,各人仍应是独立的个人,并把对方作为独立的个人予以尊重。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两个人无论多么相爱,仍然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不可能变成同一个人。

  另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道理是,即使可能,两个人变成一个人也是不可取的。

  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

Read more

世界愈喧闹,我内心愈安静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我刚离开学校时,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

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道动荡不宁的急流。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不过,这是跌荡之后的平静。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终于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一片浩渺的湖泊。我曾经流连于阿尔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

Read more

“物质时代”,人生取向不能跑偏


   人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是生命,一个是精神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大学存在的理由就是在老年人的智慧和年轻人的热情之间建一座桥梁。今天晚上,我感谢东南大学为我筑的这一座桥梁,我现在感到在桥梁的那一端,年轻人的热情向我迎面扑来,我深感幸福。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人生的境界”,我想通过这题目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人生的主要体会。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是我今天不想跟你们讲书本上的哲学,而想讲一讲在我的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哲学。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想不开的人,经常有很多困惑,“生活哲学”对我起了很大作用。

  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东西...

Read more

关于人生的七个辩题


  日子川流不息。我起床,写作,吃饭,散步,睡觉。在日常的起居中,我不怀疑有一个我存在着。这个我有名有姓,有过去的生活经历,现在的生活圈子。我忆起一些往事,知道那是我的往事。我怀着一些期待,相信那是我的期待。尽管我对我的出生毫无印象,对我的死亡无法预知,但我明白这个我在时间上有始有终,轮廓是清楚的。

  然而,有时候,日常生活的外壳仿佛突然破裂了,熟悉的环境变得陌生,我的存在失去了参照系,恍兮惚兮,不知身在何处,我是谁,世上究竟有没有一个我。

  庄周梦蝶,醒来自问:“不知日子川流不息。我起床,写作,吃饭,散步,睡觉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

Read more

私人写作


  一八六二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托尔斯泰几乎通宵失眠,心里只想着一件事:明天他就要向索菲亚求婚了。他非常爱这个比他小十六岁、年方十八的姑娘,觉得即将来临的幸福简直难以置信,因此兴奋得睡不着觉了。

  求婚很顺利。可是,就在求婚被接受的当天,他想到的是:“我不能为自己一个人写日记了。我觉得,我相信,不久我就不再会有属于一个人的秘密,而是属于两个人的,她将看我写的一切。”

  当他在日记里写下这段话时,他显然不是为有人将分享他的秘密而感到甜蜜,而是为他不再能独享仅仅属于他一个人的秘密而感到深深的不安。这种不安在九个月后完全得到了证实,清晰成了一种强烈的痛苦和...

Read more

真实是最难的


   真实是最难的,为了它,一个人也许不得不舍弃许多好东西:名誉,地位,财产,家庭。但真实又是最容易的,在世界上,唯有它,一个人只要愿意,总能得到和保持。

  人不可能永远真实,也不可能永远虚假。许多真实中有一点虚假,或许多虚假中有一点真实,都是动人的。

  刻意求真实者太关注自己的形象,已获真实者只是活得自在罢了。

  活得真诚、独特、潇洒,这样活当然很美。不过,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谈得上这些。如果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给自己看,那么,你愈是表演得真诚、独特、潇洒,你实际上却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谨。

  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自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