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建永

李建永,山西山阴人。现居北京。作家。记者。

微杂文二则


微杂文二则

 

李建永

 

啦啦

 

      又有官员站出来宣称:三峡工程“利大于弊”。此话说得太实在啦!太精准啦!太有含金量啦!水利水利,没有“水”当然只剩下“利”啦,“水”被“利”给吸干啦,“水”——实际上是“没水”——自然就变成“弊”啦,于是官员就敢斩钉截铁地说...

Read more

以仁为本


 

以仁为本

 

李建永

 

1.以身为本

      据史籍载,“以身为本”出自孔子之口。汉·戴德《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孔子曰:‘……故君子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恭有本,能图修业,居久而谭,情迩畅而及乎远,察一而关于多,一物治而万物不乱者,以身为本者也。’”孔夫子讲“以身为本”的前提,是“君子南面临官”—&mdas...

Read more

右手造福 左手造孽


 

右手造福  左手造孽

 

      一只废电池能持续污染多少土地?一个塑料袋多少年才能被大地溶解消化?一斤化肥板结多少耕地?异化多少种子?还有洗衣粉、洗发液、电子、汽车及其垃圾……尤其是能量超常的“核”,一旦出了问题,连微生物都不复存在,况人乎!人类在很多时候,都是右手造福,左手造孽。

             &nb...

Read more

如此科学:造福,还是造孽?


如此科学:造福,还是造孽?

 

科学,发明了电池、塑料、化肥、核能,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然而——

一只废电池能污染多少土地?持续多少年?——方便是短暂的,祸害是长久的。

一个塑料袋多少年才能被大海大地消化掉?——方便是短暂的,祸害是长久的。

一斤化肥板结多少土地?异化多少粮食种子?——方便是短暂的,祸害是长久的。

尤其令人恐怖的是,眼下日本核电站发生泄漏后,将会给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目前尚不可知。但参照一下前苏联的“切核泄”,即可推之一二。

核泄已然如此,更别...

Read more

读李建永《母亲词典》兼忆“风华杯杂文征文”


摘自2010年12月《书城》杂志:

 

 雁来燕去,二十春秋

——读李建永《母亲词典》兼忆“风华杯杂文征文”

 

李  辉

 

      四十几年的人生阅历,十几年的记忆追寻和旁征博引,晋人李建永——相貌彪悍,看似颇有契丹人的塞外风采,实则心细如发,且忍耐力惊人——终于完成了《母亲词典》(中央编译出版社,二○一○年八月)。他以发表杂文而步入文坛,迄今已达二十二年。如今,这本写了十几年的厚重...

Read more

年头三件开心事


年头三件开心事

——与《母亲词典》相关

 

李建永

 

      岁朝把笔,万事大吉。

      新年早晨坐在电脑前,准备写点什么。“例行公事”先在网上游弋,打关键词“母亲词典”,出现三个新情况:

      1.2011年1月下半月刊——《读者》第2期,选了《母亲词典》里的文章。下楼购一本《读者》,封面有一只小白瓷兔,...

Read more

说 风 流


说 风 流

 

李建永

 

      1.说风流,其实有说不尽的风流。仅风流两个字就非常有趣。风,是空气流行;流,是水体流动。风使空间有了向度,流使时间有了量度,即所谓风行天下,时光如流。风与流一结合,就洒脱了,奔放了,就有了大自在、大自由。然而,过分洒脱奔放脱缰野马也不行,否则,风流就会蜕变为末流乃至下流。

      2.早期将风流二字联用,是指自然界风的流动;进而引申为“像风一样流行”,多指教化、风化之流行。指教化流行的,如《汉书&mi...

Read more

说风流


 

说 风 流

 

李建永

 

      1.说风流,其实有说不尽的风流。仅风流两个字就非常有趣。风,是空气流行;流,是水体流动。风使空间有了向度,流使时间有了量度,即所谓风行天下,时光如流。风与流一结合,就洒脱了,奔放了,就有了大自在、大自由。然而,过分洒脱奔放脱缰野马也不行,否则,风流就会蜕变为末流乃至下流。

      2.早期将风流二字联用,是指自然界风的流动;进而引申为“像风一样流行”,多指教化、风化之流行。指教化流行的,...

Read more

俺爹俺娘搬新家


俺爹俺娘搬新家 

 

李建永

 

      早就打算,必须赶在立冬(11月7日)之前,让俺爹俺娘搬进新家。

   太原的贵客(前排四位,中间是我的父母)和家人(后排左一是县里的朋友)在新家留影

 

      我2日从北京出发,3日赶回山阴县城,跟二哥二嫂商量打扫新房。二哥二嫂率领几个熟人,整整打扫了一天半,非常辛苦。4日上午,我到朔州,和外甥、外甥女婿一起,买家具和电器,吩咐商家傍晚前送到新家。

 ...

Read more

欠范老“半日清谈”


 

欠范老“半日清谈”

 

李建永

 

      从网上看到著名报人、散文家范敬宜先生于11月13日病世的消息,心里猛地一沉。

      因为我与范老有个约会:抽一点余闲,作半日清谈。

      2007年初,我所主持的中国社会报《社会周末》“读书·随笔”副刊,摘登了范敬宜先生的一篇短文《听于丹 忆于廉》(1月19日;原刊于2006年12...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