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范老“半日清谈”


 

欠范老“半日清谈”

 

李建永

 

      从网上看到著名报人、散文家范敬宜先生于11月13日病世的消息,心里猛地一沉。

      因为我与范老有个约会:抽一点余闲,作半日清谈。

      2007年初,我所主持的中国社会报《社会周末》“读书·随笔”副刊,摘登了范敬宜先生的一篇短文《听于丹 忆于廉》(1月19日;原刊于2006年12月31日《新民晚报》),范老用简笔回忆了于丹之父——他的老同学于廉。文章刊出后,责编问我怎么寄样报和稿酬。我说,范先生是人民日报原总编辑,就寄到人民日报社吧。其时,我刚好在《社会周末》“风俗版”开写《母亲词典》专栏,就给范老寄了几份《社会周末》,并附一短信,希望得到他对报纸的垂注与支持。很快,便收到了范老的回信:

      建永先生如晤:

            顷奉大札,敬悉一一。拙作《听于丹 忆于廉》一文,不过覆瓿之作,不意竟邀清

      览,并予转载,既感且愧。敝址为万寿路甲十五号六区六号楼四O一室,甚盼暇时一

      晤,作半日清谈。匆此奉复,即颂文安。

                                                    范敬宜  二月二日

此信收于2月9日。2月18日即是农历大年,年头岁尾各自忙碌,不宜叨扰。等到春暖花开,打电话与范老相约,他说自己有花粉过敏史,每年这个时节基本不敢出门。

      这中间还有一个插曲。我查了一下2007年的日记,4月12日曾给范老写过一信,乃受阳泉日报社负责人之托,请范老为阳泉建市六十周年大庆题词。4月16日范老打来电话,说题词已好,并嘱秘书按照我提供的地址,直接寄给了阳泉日报。我当即与范老相约,等阳泉日报收到题词后,我再到范老家登门拜谢,并“作半日清谈”。不巧的是,阳泉日报方面告诉我,一直没有收到题词。问题出在哪里?成了一个谜。

      随后几年,再未联系,只是断续在网上或报刊上看到有关范老的片断信息。诸如,“范敬宜是范仲淹第28代孙”,“范敬宜受聘清华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敬宜笔记》出版”,等等。但在我,心里总是挂着一件未了的事情——得找个机会与范老完成“半日清谈”。

      而今,范老永远地走了,走过了79个春秋。我的——也是他的一个小小愿望——“暇时一晤,作半日清谈”,已然成为一桩永远的“往事”。

                                          

                                                 草于2010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