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戴国斌

管理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MBA,医学学士。
  做过牙医、业务员、注册会计师、企业管理者、咨询师,有营销策划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管理、战略管理、管理培训、独立审计、管理咨询、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经历。
  国内外第一个系统提出“战略哲学”体系的学者。中南大学商学院讲师,MBA授课教师。

“战略哲学体系”简介


“战略哲学体系”简介

(一)哲学家和哲学体系
 
  哲学体系由哲学家构建出来,总是要打上这个体系的创建者的烙印。哲学体系总是哲学家的哲学体系。
  根据哲学体系构建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哲学家分为两种类型:
  原创型哲学家,以原创的、独特的方式进入哲学,然后再根据他们进入哲学的方式,对哲学进行根本性的、系统性的诠释,从而构建出自己的哲学体系。
  改进型哲学家,遵循前人进入哲学的方式,在诠释哲学上有所创新,也可以构建出自己的哲学体系。
  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哲学命题。这表明泰勒斯进入哲学的方式是&l...

Read more

战略的四重境界


  讲战略的境界,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战略的两个方面:战略是什么?如何战略?
  战略是知行合一的,即对战略的认识与战略性行动的统一。战略的境界不同,这种统一的内涵也就不同。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大事业、大学问”就是某个人生领域中的战略性成就,王国维讲的三种境界,均包含着战略认识与行动的统一。
  先看第一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寻觅战略
的境界。战略的产生,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意,具体而言,就是对生存质量的不满意,“西风&rdqu...

Read more

哲学家泰勒斯:一次成功的商业投机


泰勒斯的投机过程


  泰勒斯之所以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因为他第一个提出了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泰勒斯同时被称为是标志着希腊智慧的第一人,这倒并不是因为他提出了怎么样的哲学观点,而是因为他的哲学用到了战略实践中。泰勒斯的一个有名的战略案例,就是他的商业投机。
  故事的情节是非常简单的。泰勒斯根据他的天文学知识,知道有一年橄榄果将会丰收。于是他便租下了当年他所在地区的全部榨油机。等橄榄果丰收的时候,他就按自己的价格向别人转租这些机器,并因此大赚了一笔。
  这也是西方世界中有史可载的首次成功的商业投机。因此,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同时也是西方商业史上的第一...

Read more

珠峰之巅的奥运圣火:“天人合一”的全新隐喻


奥运圣火的神话传说:文明的火种

在古希腊神话中,天和地被创造出的时候,并没有具有灵魂的人。普罗米修斯知道,泥土中蕴藏着天的种子。于是他取出一些泥土,用河水浸湿,按照天神的形象捏出了人体。

普罗米修斯赋予人类以生命和灵魂,并教会人类如何文明地生活。然而,要实现人类的文明,就不能没有火。

众神之主的天神宙斯,却拒绝把火赠送给人类。原因很简单:如果人类拥有了火,人类与诸神之间就只有一个区别——人类有生有死,而神祗永生不灭。

普罗米修斯从天神阿波罗那里盗得火种,并广布人间。火到了人间,就再也收不回去了。

人们在祭祀中举行圣火点燃仪式,既是对天神的敬畏,又是对...

Read more

MBA为什么需要哲学?


MBA为什么需要哲学?

(一)哲学之于管理者

有的管理者一听到哲学就大喊头痛,因为他们不懂哲学。哲学多为大部头著作,文字深奥难懂,意思晦涩难通,因而与这些管理者绝缘。

有的管理者对哲学很失望,因为他们觉得哲学是一种欺骗。在他们看来,哲学打着“爱智慧”的旗号,来吸引他们进行思想投资;而当他们索要投资回报时,哲学却只能诚实地、尴尬地、遗憾地说:对不起,哲学可以教会人们如何指手划脚,但却不能教会人们如何动手动脚。

于哲学有所接触的管理者,往往对哲学采取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有的管理者相信事实的力量,因而谨慎地保持与哲学的距离。西方战略大师克劳塞维茨在其名著《战...

Read more

战略之树


        

战略就如同一棵活的大树。根柢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战略哲学,例如中国的“道”、“中”与西方的“存在”;主干是“强为之言”的战略隐喻,例如《道德经》中的“水”和《孙子兵法》中的“势”;枝叶是展现出来的战略形态,包括战略的所有模式、模型、逻辑框架、原理、方法、现象。
——摘自《危机中的企业战略:从哲学到运作》

 

 

Read more

《战略哲学》自序


战略是什么?我向哲学发问。

在西方哲学的世界,我找到多个不同的答案。但是所有的答案却都在揭示另一个问题:如何战略?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我如何努力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答案。

我又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找。答案似乎都在其中,但是问题和答案,却混同在晦涩的表达中。我只得到了一个大致印象:必须用我自己的内心去体会,才能真正地得到答案。

于是,我进入自己的心智之中,一路穿行,一路发问。

在穿行中,我多次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大师们偶遇。我握握这位的手,拍拍那位的肩……我和他们逐渐熟悉起来。

忽然间我发现,我在无意中发起了一个沙龙。在沙龙中,大师们开始了友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