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沈明高

现为广发证券首席全球经济学家。曾任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亚太经济与市场研究部副总裁。1988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硕士,2001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中介和发展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还曾分别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事政策研究工作。

风险定价能力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


 12月16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的“重塑新格局,助力‘双循环’——中国资本市场30周年证券业论坛”在北京召开。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兼广发控股(香港)总经理沈明高博士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兼广发控股(香港)总经理沈明高

沈明高表示:“证券业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核心支持部门,过去三十年中,与我国资本市场一起实现了跨越式成长。”他认为,我国证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了三项开创性的工作。

第一,推动非标资产标准化。一个未上市的企业,整体而言属于非...

Read more

2019 政策前瞻:期待“行动底”


  中美贸易摩擦与民营企业发展困局,是影响今年市场的两大痛点,相对而言,办好自己的事更加重要。10 月 31 日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月以来,中央领导人通过接受采访或召开会议等方式,回应市场关切,频率与规格之高,为历史罕见。我们认为,这是一轮有效的政府与市场对话,在政策 “宣示底”明朗之后,预期会有一系列政策出台与落地,“行动底”可期。

  一个国家迈现代化的进程中,会面临三大战略性转型...

Read more

宏观政策微妙平衡


决策者面临的真正困难在于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与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任何取舍不当,都有可能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市场一般会在年初预测当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比前一年有所放缓,实际结果却往往相反——经济增长不但没有放慢,反而有加快趋势,于是几乎所有机构都不得不先后上调预测数据。

  以2006年为例,当年1月,市场预测全年GDP增长率均值仅为8.7%(本文引用的市场预测均值来自FocusEconomics:ConsensusForecastAsia),而当年最初公布的增长率数据为9.7%,经过国家统计局两次修正后,最终上调至...

Read more

数据主导政策走向


  1月数据不足以证明中国经济对外部需求放缓具有免疫力,但可能强化政府紧缩政策的基调

  从最近公布的屡创新高的经济数据中,很难捕捉到外部经济持续恶化和国内从紧货币政策的踪迹。出口增长突破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形成的下降通道;外商直接投资摆脱了“两税合一”政策的不利影响,出现井喷;资本流入同时推动了货币供应的高速增长,银行信贷资金增长也没有因为按季调控而有所放慢;受雪灾和农历新年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越过7%的界线,达到了最近11年的新高。

  这些数据似乎表明,中国经济对以美国为首的外部经济放缓具有较强的免疫力,从而支持了新兴市场经济与发达的工业化国...

Read more

国企繁荣能够持续多久?


  垄断地位、便捷廉价的融资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是国企繁荣的前提,其利润能否较快增长将决定今年股市


  2003年以来资产价格的迅速窜升,演绎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财富故事,国有企业是这一故事当仁不让的主角。

  有几组数字可以证明这一点。截至2006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户数共计11.9万户,比2003年减少3.1万户,但国有企业的资产却增加到了28.6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46.4%。而2007年1月-11月,仅中央企业资产就增加到了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1%,比2003年增长了75.4%。

  国有企业的利润增长更是惊人。2007年前三个季度,国有企业共实...

Read more

“富政府”是经济的稳定力量吗?


  政府越富有,市场的风险可能反而会越集中,宏观经济出现宽幅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

  即将过去的2007年是过去十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在长达3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之后,仍然能够支持高达两位数的增长,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这样的增长故事可能并未结束。

  然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里,经济增长正经历着次级债风暴,2008年的经济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始终是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特别是猪年的猪肉涨价风波,预示着未来考验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很可能是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

  政府成宏观经济“避雷针”
...

Read more

什么样的财富才有效应?


  有理由相信,去年名义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加速主要是由物价上涨引起的,居民的真实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财富效应即使有,也微不足道

  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必须具备为跨时消费提供融资的功能,只有这样,未来收入和财富增长才有可能转化为即时消费,放大财富效应

  2007年中国股市“牛气冲天”,上证综合指数全年上涨了96.7%,远高于同属“金砖四国”的印度、巴西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的主要股指同期分别上涨47.1%、43.6%和12.6%。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也节节攀升,从2007年的同比增...

Read more

2008年:中国经济转型“阵痛期”


高增长不会马上结束,但结构性扭曲的负面现象可能逐步显性化,结构性调整压力有骤升趋势

2007年即将进入最后一个月,无论这剩下的一个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今年的经济增长超过去年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如果要做一个总结的话,2007年将是中国最近十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也是宏观调控这一根弦绷得最紧的一年。
  那么,2008年会是怎样的一年呢?现在比较没有争议的看法是,宏观调控将会继续从紧,较有争议的则是有关经济“软着陆”和“硬着陆”的预测。我们认为,明年可能是结构性调整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口号变为切实行动的一年,尽管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但却将...

Read more

农村金融市场开放需要“去正规化”


  农村金融市场开放需要更灵活的信贷政策配套,从抵押品要求、利率自由化、风险管理和监管创新等入手推动农村金融的“去正规化”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底在陕西、四川、贵州和山西四省推出了“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试点;二是去年年底中国银监会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并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六省试点开放农村金融市场。

  市场开放无疑将为农村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改革开放四分之一世纪之后再度允许有新的金融组织形式在农村地区出现。...

Read more

《反垄断法》应如何反垄断?


  经过13年风风雨雨,中国第一部《反垄断法》终于面世,并将于明年8月1日生效。《反垄断法》的推出是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然而,这一部新的法律同时又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带有明显的转型经济特征。对于长期争论的反垄断执法权问题,新的法律明确规定将设立隶属于国务院的反垄断委员会和相对独立的执法机构,这使得《反垄断法》有可能成为一部超脱部门利益的重要经济法律。但它对于市场普遍存在的对“行政垄断”和国有企业垄断的担心却着墨不深,可能起到反效果。

  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国家鼓励公平竞争的一部经济大法,其核心是消除交易限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