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奎

曾任新华社记者、《了望东方周刊》主笔、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助理、北京和君创业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合伙人。长远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佛为代表)的研修,并深入研究西方心理学及管理学的前沿问题。著有中国首本原创幸福学专著《幸福的六道门》。他以丰富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创见,被有识之士誉为“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德鲁克’”、“最具感召力的企业心灵导师”。

心灵的秘密


生命的深度

 

有一个农夫,看到田埂上长着一棵小小的蒲公英,他把它拔掉了。

然而不久之后,他发现这棵蒲公英又长出来了。于是他便拿出刀子伸到土里把它连根割掉。他想,这棵它再也长不出来了吧。

然而,过些天之后,他惊讶的发现,那棵玩强蒲公英又从土里探出了头。

农夫下决心看个究竟。他拿出刀子,沿着蒲公英的根一直往下刨,他以为一会儿就刨完了,结果却刨了一整天,才把蒲公英所有的根都刨出来。令他惊叹不已的是,这棵外表矮小的蒲公英,它的根竟长达8英尺。

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内在的深度。可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生命的内在有多深。

作为万物之灵,我们每个人内在的根在哪里呢?它有多深呢?

...

Read more

战略与创新:通用错过30年(通用系列之三)


战略与创新,这是曾经令美国人最感到骄傲的两样东西,也是造就昔日通用走向辉煌的最重要的东西。但过去30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两样东西在通用都一再失灵。

什么叫战略?大师德鲁克曾如是概括:战略就是“目标和前进的路线”。

胡奎以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要想取得可持续的成功与发展,一定是基于两点:其一,不要犯战略性的失误;其二,不要错过战略性的机会。这两点美国人确实曾经做得很好。

美国人一直被认为玩战略的高手。有一种说法认为,自从华盛顿建国以来,美国人就很少吃过大亏,原因就是他们擅长制定战略,哪怕是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人类千古浩劫,欧洲列强纷纷受伤,亡国的亡国,衰退的衰退,...

Read more

愿罗京之后的《新闻联播》变得“性感”起来


    被视为“国脸”、“国嗓”的罗京去世了,年仅48岁,引起无数人的哀悼和感叹。

    我在想,假如罗京没有顶着“国脸”、“国嗓”的光环,假如他不是在《新闻联播》工作,假如工作不用他每天都顶着神圣庄严的压力,他还会这么英年早逝么?我想很可能不会。

     这次罗京去世,我才知道他才48岁。之前一直觉得他应该是五十好几了。他有着一种超越年龄的老成与稳重。这是《新闻联播》赋予他的...

Read more

通用破产是世界产业转型的标志(系列之二)


      进入90年代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高新科技在整个世界特别是美国快速发展,整个世界经济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中心,向以信息技术、高科技和服务业为中心的快速变革。全球汽车业及制造业亦进入一个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文化创新为特征的变革时代,通用在这场大变革面前一直步骤蹒跚停滞不前,这是导致它进入破产的内在根本原因。

通用曾是美国及世界传统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也曾是现代管理理论和
实践的重要发源地。众所周知的是,被尊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最早就是从研究通用开始创立...

Read more

假如通用是中国企业,它还会破产么?


     核心提示:迫使通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汽车工人的高工资、高福利和强势工会。而在中国,我们绝大多数劳动者长期承受的低工资、低福利养活了多少弱智企业和富人?我们的工会什么时候敢如此诎诎逼人地对待这么一家巨无霸企业呢?就这一点来说,通用的破产应该令一些中国老板感到羞愧!

 
61对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堪面对的日子,这个昔日的全球汽业业“巨无霸”,也曾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之一,终于向当地法庭递交破产申请,正式进入破产保护程序。通用汽车的破产保护是美国历史上第三大破产案例,也是美国工业制造领域...

Read more

中国财富蛋糕待重切 危机倒逼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说明:这是本人提供给最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的专稿)

核心提示: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占社会大多数的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不仅是从根本上刺激内需和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世界各国都在紧锁眉头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国也不例外。不过,对于中南海的决策者们来说,还有一项更具挑战性的任务--那就是如何从根本上改革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起草的《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已于不久前提交到国务院,相关方案有望于年内出台并进入实施。
  此前,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

Read more

吴伯雄“双赢之旅”圆满结束,“第三次国共合作”应运而成


 

罗贯中在《三国演中》开篇写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今天我们可以借助这句话来看待和展望国共两党及两岸关系的现状和前景。诸多迹象证明,经过六十年的分裂与对立,两党及两岸关系已经冲破重重阻力,正在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融合时代;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已经应运而生,新时期的国共合作将不仅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亦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长远发展,创造绝佳的政治基础和整体环境。
6月1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生在拜谒南京中山陵之后,圆满结束为期8天的大陆之行,从南京包机直返台北。这是吴伯雄先生作为国民党主席第二次率团访问大陆。他在临走时表示,还将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一道出席7月份在...

Read more

三十年前的幸福蓝图


     在我构思及写作有关幸福的文章时,这样的情景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幼小的我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听着外婆讲述一桩桩曾经的往事: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兵到过我们老家,对无论老人还是妇女小孩,动不动就是用枪把子砸过来,外婆也挨过几个枪把子,人们没有一天不是生活在恐怖之中;1954年长江发生百年未遇大洪水,无数农田和房屋被淹,许多人流离失所,被迫拖家带口外出乞讨流浪;1958年至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们靠着吃树皮、草根、观音土来度日,遍地是浮肿病...

Read more

吴伯雄“告别之旅”为“胡马会”铺路?


    高雄市长陈菊前脚刚走,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又再次来到北京,使得两岸关系延续2008年以来高潮迭起的良好势头。

    有媒体称,吴伯雄可能7月的国共论坛之后御任国民党主席,届时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将兼任党主席。因此,此次“伯公”的造访,既是他作为国民党主席的告别之旅,亦是为他御任后的两党及两岸关系作好辅垫。

    在这里,我想作为一介草民,作为大陆13亿人民当中的一份子,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对吴伯雄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的感谢,感谢他为两岸人民的团结和...

Read more

关于历史片《孔子》的三个疑问


 

胡玫执导的史诗大片《孔子》据说已拍摄过半。这是一部令人期待的作品,也是一部令人担心的作品,因为它触动的是一个民族的心灵。
忘记是哪一位西方哲人这样说过:每一个民族都曾经有过自己的圣贤,这个民族的未来取决人们对待自己圣贤的态度。
今天,我们能把孔子搬上影幕来,这应当成为一件好事。如果这部片子能拍好的话,它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潮流的一次对话与交融,引领广大民众通过电影这种最直接最亲切最饱满的形式,来了解和亲近圣贤人物,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更好地反思我们今天的精神和道德生活。
所谓文化,其实就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生命态度、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的结晶。中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