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雄“双赢之旅”圆满结束,“第三次国共合作”应运而成


 

罗贯中在《三国演中》开篇写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今天我们可以借助这句话来看待和展望国共两党及两岸关系的现状和前景。诸多迹象证明,经过六十年的分裂与对立,两党及两岸关系已经冲破重重阻力,正在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融合时代;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已经应运而生,新时期的国共合作将不仅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亦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长远发展,创造绝佳的政治基础和整体环境。
6月1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生在拜谒南京中山陵之后,圆满结束为期8天的大陆之行,从南京包机直返台北。这是吴伯雄先生作为国民党主席第二次率团访问大陆。他在临走时表示,还将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一道出席7月份在长沙举行的国共论坛。
吴伯雄主席此次再访大陆,首先抵达北京,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再度会晤,然后展开对大陆的一系列访问,最后以拜谒中山陵为整个行程划上圆满句号。整个行程设计看似自然随意,实则构思精巧,意味无穷,显示了国共两党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高度默契,特别是此次“胡吴会”所展示的内涵,既是对过去一年多来两岸交流成果的一次总结,亦是对未来两党及两岸关系作出进一步的规划,其中亮点和伏笔很多。具体而言,我以为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
第三次国共合作应运而成。
2005年3月28日,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先生的“破冰之旅”,开启了两岸及两党高层交流的新纪元。接着,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老将出马,几度展开对大陆的“和平之旅”,实现多次“胡连会”,整个世界为之瞩目。2008年4月,台湾当选“副总统”萧万长突破身份障碍赴博鳌展开“融冰之旅”。2008年5月,在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就职后不久,吴伯雄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访问大陆,实现“胡吴会”。2009年5月,吴伯雄再次造访,实现第二次“胡吴会”。期间,两岸两会顺利实现了三次“江陈会”,达成堪称完美的九大成果一个宣言。通过这一系列的两党高层交流,两岸政治经济洽商合作的大门逐渐被打开,两岸人民期望多年的“三通”顺利实现,国共两党之间围绕诸多重大问题形成了日益广泛和深厚的共识。
此次“胡吴会”中,吴伯雄提出,两党领导人应当一年见一次面,得到大陆方面的热情响应,这表明,国共两党有望在国共论坛和前几次高层会谈的基础上,建立起稳定的高层交流互动机制。实际上,新时期的国共合作的局面和机制其实已然应运而成。不过,两党领导人暂时可能并不愿意公开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表述,政治家的原则是避虚就实,少说多做,行胜于言,用事实取信和造福于人民,这种表述可以留给学者们和未来的历史学家们。但是,如能在话语表述上形成“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共识,对于两党及两岸关系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胡马会”有望在一年内实现。
根据媒体的分析预测,如果没有意外,吴伯雄应当会在7月份参加完长沙的国共论坛后,即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由马英九以“总统”身份兼任党主席。如此的话,那么身为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就自然而然地站到国共两党交流的一线来,按照两党领导人一年见一次面的共识与机制,下一次的国共最高领导人见面就应该顺理成章是“胡马会”了,而且时间最多也就是一年左右。“胡马会”的实现,必将进一步从政治层面巩固国共合作的成果,为两岸关系进一步的和平发展带来更大突破。
两岸政党交流有望进入新阶段。
此次“胡吴会”之前,民进党重量级人物、高雄市陈菊突破种种障碍造访大陆,与北京、上海两地市长进行了热情的会晤,陈菊的大陆之行实际上得到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以及“前副总统”吕秀莲的支持,标志着民进党对大陆态度与政策的重要转折,目前民进党内正在考虑如何修正其大陆政策表述。此前,吕秀莲亦毫不掩蔽地表达了渴望前往大陆访问的心愿。此种情形是数年前“台独势力”仍然甚嚣尘上的时候,人们所不曾料想到的。
在此次“胡吴会”后,大陆台办已宣布设立专门的政党局,以推动两岸之间的政党交流。联系之前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访问大陆,以及曾担任大陆民主党派主席的三位前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顾秀莲、成思危最近陆续展开的对台访问,我们不难想见,今后除了国共两党之间的交流外,两岸其它政党交流亦望有序展开。透过国共平台之外的政党交流,将可以更有效地化解以民进党为代表的绿营势力,为两岸基于“一个中国”原则下的和平发展进一步铺垫基础。
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合作有望更上层楼。
此次“吴胡会”中,胡锦涛总书记对于缔结两岸经济合作协定(CEPA)的事情给予积极回应,建议下半年尽快展开谈判,这是台湾所至为期盼的。CEPA的签定必将进一步大力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此外,胡锦涛和吴伯雄都一再强调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吴伯雄并在南大演讲中寄语两岸年轻一代抛弃上一代的恩恩怨怨与历史原罪,尊重多元文化,发扬人文精神,珍惜两岸发展的环境机会,共创文化价值的新时代。他并呼吁知识分子必须站在历史浪潮的尖端,为两岸文化价值的整合与创新作出点点滴滴的努力和贡献。
以吴伯雄70岁的年龄和作为国民党主席的身份,在南京大学面对青年学子发出这样的感慨与呼吁,不能不令每一个心怀民族大义和历史感的人士所动容。
客观地看,两岸之间籍由经济、社会、文化等的交流合作,已然形成日益一体化的大融合趋势,这是任何势力所不能阻挡的,未来这一趋势必将强化。
而文化交流有望在未来的两岸交流中扮演更多的作用。文化交流将不仅推动和强化两岸经济和社会交流,还必将打破两岸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化,最终形成以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为核心的、超越彼此政治意识形成偏见的共同价值观。这种共同价值观将不仅可以促进两岸人民之间的心灵整合,还将有望为两岸最终建构和谐统一的新型政治体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依据。
两岸政军交流有望打破禁区。
迄今为止,两岸之间的交流合作虽然热络,但在法理上仍止于民间和经济、社会、文化事务,政治和军事层次的交流仍属禁区。此次“胡吴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专门提到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的问题,提出两岸可就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问题以及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进行务实探讨。在此之前,马英九在对媒体的有关谈话中也曾表示,未来不排除与大陆展开政治层面谈判。此一呼一应,表明两岸领导人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方面有着良好的共识与默契。
总之,我们已经看到,国共两党及两岸之间在“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原则下,正在层层深入地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一步步破解两岸关系中的诸多难题,为两党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营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氛围。
人间正道是沧桑。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再大的愁怨敌不过民族大义,再深的沟壑也挡不住时间的步伐。抚今追昔,我们庆幸生在这个一个和平的年代,亦祈望中华民族在富有远见卓识和胸襟胆略的两岸政治家们的努力下,迎来一个更大的发展,真正实现从孔子到孙中山历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大同和谐社会。这是国共两党面临的大机遇,也是中华民族面临的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