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民

朱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IMF全球副总裁,复旦大学杰出校友;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
2003至2009年,任中国银行副行长;
2009年10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2010年2月24日,兼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特别顾问。主要从事国际金融、银行业务和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2011年7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正式提名朱民为IMF副总裁;7月26日,他正式出任该组织(IMF)副总裁职位,成为史上首位进入IMF高层的华人。
2016年7月底,朱民卸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一职。  
2014年,朱民入围2014年度华人经济领袖。
2016年3月25日,朱民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8年12月,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   2019年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国家与市场应共同推动创新


 

  要让数十亿人脱离贫困,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生存挑战,创新和科技是关键。过去10年,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大量投资和创新,正在为更清洁的世界和最后的石油年代铺路。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机器人等科技创造和创新是持续增长的关键——世界需要更多创新。

  过去15年,我们看到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技术创新显著增长。以在美国获批专利数量衡量,“亚洲奇迹”对全球技术进步的贡献现在已经超过了主要欧洲经济体。中国在美国获批专利数量从2000年的大约100项增加到2015年的逾8000项,超过英国和法国(2015年约为6...

Read more

2018年中国经济企稳 金融风险犹存


  “2016年至今,资本外流逐渐放缓,资金的流动正在稳住,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从大的格局来看,实体经济正在企稳,投资有所下降,消费是稳的,收入是稳的,PPI上升,企业利润正在好转。再平衡、再结构在进行之中。”12月2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在“第一财经·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品鉴会”上表示。

  对于全球经济,朱民认为,2018年经济企稳,但金融风险犹存。

  他在现场表示,目前中国经济表现出经济结构再平衡、工业比重不断下降、住房库存开始下降、PPI持续上升、出口强劲、资本外流放缓等几个特...

Read more

石油:末日前最后的狂欢


  多数专家现在认为,石油的未来并不光明。就在油价从2014年年中时的每桶逾110美元的高位下跌之前,这些专家的共同看法还是,油价将继续高位运行一段时间。但近3年后,油价仍然处于50美元左右的相对低位。

  油价可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低位,因为美国的页岩生产商已适应这种环境。尽管中短期内油价可能会反弹,但长期而言(最早本世纪20年代末),油价将失去光彩。

  随着运输革命废黜石油作为主要燃料的地位(特别是在机动车领域),石油的最后时代将来临。

  能源革命正在我们眼前上演。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预测,随着煤炭和石油被天然气和可再...

Read more

人工智能改变金融业,预言“未来银行”


  在金融人士与科学家“大开脑洞”的过程中,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前副总裁朱民表示,人工智能将推动银行业的整体改变。他同时表示,未来银行需要构建以数字为主的洞察力、综合性的客户体验、完全数字化的市场营销以及完全数字化的运营四种基本能力,从而实现新金融科技产品的不断开发。这个过程中,管理模式、管理形式、管理团队、管理人才都必须以现代化和科技化主导是最重要的,而这也是最大的挑战。

  以下为朱民演讲的部分内容:

  过去几年,网络金融崛起非常迅速,产生了支付结算、信用转换、财富管理和普惠金融四种较大的金融信贷。网络金融提高了效益,更多地接近客户,降低了风险成本...

Read more

对话美前财长保尔森:中国如何更好地与特朗普打交道


 

保尔森基金会主席、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 视觉中国资料图

保尔森表示,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同时也面临很多棘手问题,存在很多重大分歧。中美经贸关系则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中美两国都从双方6000多亿美元的经贸关系中获益。不过,美国的贸易赤字在扩大,导致美国国内存在很强烈的民意认为贸易关系失衡。

保尔森认为,现在是重新调整中美关系的机会,包括贸易谈判。与十年前相比,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需要进一步开放,而比较好的做法是逐个部门地来谈判开放问题。保尔森认为,可以增加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增加美国当地的就业机会。投资的连接比贸易的连接更强劲也...

Read more

未来十年的世界经济


 

  全球经济基本格局:低位运行

  世界经济处于低位运行。危机后全球GDP增长持续下滑,在2010年出现了非常强烈的反弹,但是这个反弹之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一直缓缓下降。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3.1%,在美国的政策牵引下,2017年可能会略有上升,但总体还将下行。

  目前,全球通货膨胀率相对很低,PPI下跌厉害,这并不是说物价水平很低。目前全球130多个国家中,大约有40多个国家的PPI低于0,40多个国家的PPI低于1,此外还有40多个国家的PPI低于2。也就是说,全世界130多个国家的PPI水平低于一般通货膨胀目标,全球处于通货紧缩状态。

  与此同时,...

Read more

未来10年,全球经济将发生根本性的结构变化


  我想在今天的发言中,讲一讲世界经济现状的低迷、结构的变化和正在面临的拐点,并预测一下世界经济未来的10年。

  首先看现状的低迷。

  2008金融危机后全球GDP增长持续下滑,到2010年出现了一个反弹,但此后一直下滑。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用PPP(购买力平价法)衡量是3.1%,是个很低的水平。2017年可能会略有上升,但整体还是下行的。通货膨胀率相对很低,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下跌很厉害。有四十多个国家PPI低于0,四十多个国家PPI低于1%,四十多个国家低于2%。这就是说有超过130个国家PPI低于一般的通货膨胀目标水平,全球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与此同时,受到各国宽松货币...

Read more

2017世界经济:低迷、转折与波动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七届年会在亚布力召开。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演讲中表示,2017年全球经济将持续低迷,而美国经济是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因为特朗普上台了,“这个怪人不按常理出牌,用全新的政策搞局”,相信2017年一定是非常精彩的,有无数的冲击、变动。

  朱民认可特朗普新政策的理论基础,他认为特朗普采取的这个组合拳,的确是针对美国现在的问题,但这个政策在技术上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与此同时,特朗普的行事的风格,也使这个政策的实施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朱民用了7点来概括未来全球的走势:1、2017年经济整体运行还是在低位;...

Read more

中国金融改革必须面向实体经济


  中国金融改革在过去30多年特别是近15年来有了很大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第一次对中国金融体系进行了压力测试,结果亦显示中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

  但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正在积累,受到的外部冲击越来越多,金融“脱媒”亦在加速。这些都要求中国金融业必须继续推进改革,而改革出发点和目的,必须是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原则和标准。

  金融业不能背离实体经济

  金融业必须面向实体经济,这是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各方共识。危机以后所有人都在总结,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危机?得出的结论是至少有三个重要因素,促成了本轮全球金...

Read more

管理全球资本流动


  发达国家需要采取果断措施预防即将发生的危机,新兴经济体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

  全球处于一个从未有过的低利率和高流动性的大环境,资本正在产生一个大规模的结构性变化。资本流动管理话题也随之成为焦点。总体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这个问题上倾向于开明、务实的思想,而非教条主义。

  事实上,这一问题自从IMF创建时就被讨论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重塑国际货币体系时,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亨利•迪克特•怀特(时任美国财政部长助理)之争。经常的假设是:凯恩斯偏好资本管控,而怀特反对资本管控,而且,《国际货币基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