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易纲

易 纲 经济学教授。美国哈姆林大学管理学学士(1982年),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学硕士(1984年)和博士(1986年)。

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


  着力稳住宏观杠杆率,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直接融资,让市场主体能够自我决策、自担风险并获得相应收益,由此在保持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同时,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金融资产结构是研究金融发展的重要视角。笔者曾在1996年和2008年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文继续定位于比较金融研究,对过去十几年来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最新变化进行分析,并从资源配置和风险承担角度,以“谁在承担风险”和“由谁承担风险更好”为主线,测度金融资产风险承担者的分布,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及相关经济运行模式的变化。本文试图把...

Read more

不急于有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坚持稳健取向 

  结合近期国内外形势,我国是否有必要跟进降息?

  易纲表示,美国、欧央行和日本央行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央行,最近货币政策的取向,一个是降息,一个是重启QE。中国是一个大型的经济体,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因此,决定货币政策也主要是以我为主,考虑国内的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来进行预调和微调。

  中国经济目前处在合理区间,物价也处于比较温和的区间。在转型升级中我们遇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综合分析中国国内的形势和国际背景,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保持定力,坚持稳健的取向。既要稳当前,要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广义货...

Read more

“一带一路”倡议将考虑债务问题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本周四表示,中国将在“一带一路”倡议(BRI)中更多地采用私人部门的商业性融资,并考虑东道国的债务结构。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的标志性外交政策倡议。在一个展示这项倡议的论坛上,北京方面正承受压力,要求其解决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制造债务陷阱的担忧。

  “应该客观、全面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易纲对在场的金融专业人士说,其中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

  “要充分考...

Read more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2018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金融领域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持力度,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一是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作用,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精准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三箭齐发”,即在贷款投放、支持民营企业债券发行、研究创设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工具方面加大政策力度,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环境明显改善。三是有效防患化解金融风险,稳定宏观杠杆率,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四是兼顾经济内外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国际收支更趋平衡。五是进一步推动金...

Read more

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同时中国还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因此我们的货币政策既要考虑到内部均衡,也要考虑到外部均衡。当协调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存在矛盾时,我们要注意把握好平衡。

  我想分四部分来讲:第一部分介绍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第二部分主要讲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第三部分主要讲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第四部分聚焦于把握好内外部均衡的平衡。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币值稳定有两层含义:对内而言须保持物价稳定;对外而言则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现在...

Read more

我们承诺绝不会把汇率用于竞争的目的,或提高出口,又或者是作为贸易摩擦工具的考虑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0日上午举行记者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副行长陈雨露,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金融改革与发展”。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先生,副行长陈雨露先生,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先生,副行长范一飞先生共同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下面,有请易行长。[2019-03-10 10:30:29]

  易纲...

Read more

博鳌谈货币政策与金融开放


  易纲行长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分论坛“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问答实录央行官网

  问题:中国怎样看待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正常化?

  答:中国目前实行的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及零利率政策。关于主要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问题,我们在很早前就已经预期到了这种变化,所以已经完全准备好了。目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7%,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2.8%,中美利差处于比较舒服的区间。包括货币市场的隔夜利率和七天利率,中美利差也在舒适的范围内。简短地说,面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问题:中国目前是否有上调...

Read more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有基础对付外部风险


  3月25日,新任央行行长易纲出席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同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丽娜·格奥尔基耶娃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政策”,这也是他升任央行行长之后首次在公开论坛亮相。

  在当前中美贸易争端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额外的金融风险?中国又将如何应对针对这一提问,易纲回答称,市场的波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有发生,对待这种波动要从一个角度来看,要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要把中国的事情做好。

  “国内我们也在逐步化解一些积累下来的风险,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对付外部的风险和全球市场就有比较好的基础。”他说道。

...

Read more

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


 

  对2017年货币政策工作的回顾

  回顾2017年的经济金融运行,积极有利的变化增多,同时也有一些风险隐患暴露。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继续呈现复苏态势,总体好于预期,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趋向正常化,美联储年内三次加息并推出缩表计划,地缘政治风险频发并对国际金融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国际经贸环境和跨境资本流动性形势变化较大。从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经济稳中向好,结构持续改善,总供求更加平衡,制造业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以及企业利润改善较为明显,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财政金融领域的风险有所暴露。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

Read more

转型中的中国货币政策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就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一经典著作中阐述了货币数量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值得玩味的是,这部现代宏观经济学奠基之作的题目包含了三个重要宏观变量,其中,后两个(即“利息”和“货币”)都直接涉及货币金融领域,可见宏观经济学与货币金融理论之间天然的紧密联系。时过境迁,近年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策决策层面,大家对货币数量与利率的关系及其政策选择方面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但据我所知,国内外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的作品却不多见。我很欣喜地看到,伍戈研究员与李斌研究员近期出版的《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一书(中国金融出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