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海波

李海波是当代知名的商务策划实战权威专家之一,也是将高深莫测的黄老道学理论成功嫁接于商业领域,并率先提出系统性“道商——中国式经营智慧学”的道学学者、国学讲师。这是由他的独特经历、研究领域、国际见识、国内实践、智慧资源掌控等方面复合而成的。
他少年时代即投师道门,学习领悟《道德经》智慧;26岁初登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作《道德经与策划大智慧》学术报告,30岁完成两部学术著作——《势》、《道商》,获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赞誉,其中《势》被视为现代版“六韬”而广受好评,《道商》更是开启了“中国式经营智慧学”研究之先河。
作为道学学者,李海波的研究领域是道家谋略学与道家商业学,他是这个学科的领先者,是“中国式经营智慧学”的首倡者,是国内讲授黄老道学商业应用实战课程的第一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曾亲笔为其题词“中国道商”。

李海波:道商创业的七重境界


 

(知名商务策划专家李海波谈《道商》系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德的体现,在自然界,水德是代言;在人群中,圣德是表率。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说,真正高级的“善”就象水一样。为什么像水呢?老子提了两大标准。第一是“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滋润利益万物而不争得失。第二是“处众人之所恶”,它可以到人们都嫌弃厌恶的地方去,而不计较世人的褒贬。所以说,只有水的特性和品德才接近于道。

大道似水而不是水,身为道商,一定要效法于水。你看:水温顺柔弱低下卑贱,道商越卑贱则越高贵...

Read more

以智治国,国之贼


 

作为领导干部,该掌握和运用什么样的智慧策术,进行治国理政呢?这是很多“居上位者”思考的话题。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强求过度的发展,许多人挖空心思,巧立名目,玩弄“智慧”于天下。

然而,这种以“智”治国的思想是否值得提倡呢?我看应该打个大问号了。因为道祖老子早就说过——“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这就奇怪了,有智慧难道不好吗?人类的发展进步有赖于智慧的火花去点燃和激化,为什么老子道学偏偏反对“智慧”到深恶痛绝...

Read more

李海波:当代道商的七条形象守则


(一)

 

有道之士,显露出来的都是德行。大道无形而无名,常人要理解大道,只能从道所显露出来的“德”来粗浅的认识道的表面,只有从德中才能体现道的体性,从事物的运化中才能显化出德的功能。

 

老子说:“孔德之容,为道是从”。洞悉大智大慧的上德道商,他们之所以胸怀若谷,虚心容纳宇宙万物,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道,并遵循“道”这个宇宙万物的总规律。服从于道这个宇宙万物的总动力,从道中寻求商机、商德、商业,这就是最大的德行。

 

“孔德之容”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德行,...

Read more

李海波谈《道商》之“太极图”(一)


道 学 学 者 李 海 波

 

《道商—中国式经营智慧学》

系 列 讲 座

 

 

太极图,是研究道学原理的重要图象之一。按道学的观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一切有形有质的东西(有极图)都来自于无形无象(无极图),当有极图被无极图化生的同时,“有”“无”相生,于是,代表着“玄”的太极图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很多解道者就直接把有极图省略掉,而直言“无极而太极”。

 

在太极图中的黑白部分...

Read more

李海波《势道·气势篇》之二


《六韬》上说:“成与败,皆由神势,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东汉前期,王充曾以鲜明唯物论倾向的元气论来解释世界的本源和生命现象的基础,他所提及的“势”常与“气”连为一体,以一种动态的超越形质的力量进行显现。如《论衡·物势》篇云:“夫物之相胜,或以筋力,或以气势,或以巧便。小有气势,口足有便,则能以小而制大;大无骨力,角翼不劲,则以大而服小。”

 

所以,但凡成功的人,自身都不同程度的挟带有一种气势的。这种轩昂之气,足以让朋友信赖和钦慕,使对手折服或胆寒。

&nb...

Read more

李海波谈道商:岳武穆的“有极图”人生


有极图,名曰有为,实为“有违”。常人之心,常常由一生万,由小到大,由弱至强,循“生、长、壮、老、死”之自然法则而呈现不可逆挡之势,头撞南墙亦难回头。即使雄如武穆岳飞,也难免犯下这等低级错误,徒留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剧人生。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满江红》,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

Read more

李海波谈“道商”之有极图(二)



 

有极图的理论,在道家内部,主要体现在杨朱学派中。杨朱是老子的弟子,也是中国最先主张个人主义的思想家。他在继承老子学说的同时,有感于动乱的环境,困恼于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于是扬弃老子学说中的部份内容,朝着“贵己”、“重身”的方向不断深化,发展成以“为我”为中心的思想体系。杨朱认为,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因此要绝对保护好自己,不受别人侵犯。假如每个人都保护好自己,就自然会没有人受到侵犯,于是人与人之间就相安无事,社会也就天下太平了。杨朱“为我”的人生,当然不是圣贤的人生,也...

Read more

巴蜀奇人胥鸿仪


“何需四处觅颜柳,锦官城内拜胥公。烟云墨浪呈锦绝,笔首毫端跃华龙”。这是美国著名学者褚成炎教授为川籍书法名家胥鸿仪先生的赞诗。

       胥公鸿仪先生,号蜀半山人,现居成都,祖籍川东人杰地灵的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故里——射洪县天仙镇。他6岁启蒙儒学,幼年就立志勤耕苦读。先生年少聪慧,雅爱诗文、书画,博闻强记,潜心研习,奋发感人。少时牧牛山野,以沙土为纸,荆条做笔,横竖挽转,点勾撇捺,练就扎实基础,青春才气,崭露头角。

     ...

Read more

闲话男女这回“势”


“势”还有个鲜为人知的解释,那就是人及动物的睾丸别名。《古今医鉴·脏气各殊论》称:“男子肾气外行,上为须,下为势,如女子,宦人无势。《晋书·刑法志》就曾有“淫者割其势”之法条。

女子因为先天生理之别,而无势;宦人因为后天生理之劫,而失势。其实,在漫长历史的长河中,宦人倒是极善于寻势而谋的,只不过,他们回避了自身生理之劣“势”,而善于攀借主子之“权势”,从而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而现代社会中的新女性,更是善于积极主动地“造势&...

Read more

小议“王当贵势”


前几日,曾以一字谜联:阡陌观风云,小中见大常能挥袖移五岳;万贝藏心中,力能抗鼎一手捧回紫金丹。”阐发了一个“王当贵势”的观点。

 

“王”何以当贵“势”,诸子有言:

《荀子·王霸》云:“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

《荀子·正论》云:“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

《韩非子·八经》云:“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r...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