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钟茂初

钟茂初 (Zhong Maochu,1965——),江西省铜鼓县人。
南开大学 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招生专业:产业经济学
    教育经历: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4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7年起就教职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主要从事有关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知识经济与新经济(Knowledge Economy & New Economy)方面的研究。


学术经历:
1992—1993在日本立教大学(Rikyo University)经济学部进修;1998—1999年在日本一桥大学(Hitotsubashi University)经济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2001年2月—8月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The Japan Foundation)关西国际中心研修。

读《管子》4:《立政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读《管子》4:《立政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立政篇》

13.山泽能够防范火灾,草木繁殖成长,国家可望富足;使沟渠全线通畅,堤坝之水不会漫溢,国家可望富足;田野种植桑麻,五谷因地制宜种植,国家可望富足;农家饲养六畜,蔬菜瓜果齐全,国家可望富足;工匠不作刻花镂空、女红也不求文采花饰等奢侈品,国家可望富足。

14. 法令公布以后,各地就应当不折不扣地执行。法令公布后,有不执行的,叫作不从令;检查法令,有与太府所存文本不符的,条文增多的叫作专制,减少的叫作亏令。这些情况,都应当坚决杜绝。

1...

Read more

读《管子》3:《权修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读《管子》3:《权修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权修篇》

7.发现人们做有益之事,对其嘉许就要有实际奖赏;发现人们做有害之事,对其反对也要有具体惩罚。赏功罚过,对于亲身经历者而言得以真实兑现,那么,没有亲身经历者也就不敢乱为了。如果发现人们做有益之事,空自嘉许而没有实际奖赏;发现人们做有害之事,空自反对而没有具体惩罚;赏功罚过之说,亲身经历者没有获得兑现,不可能指望没有经历者为之感化。君主治理国家能够付出厚爱和切实利益,就可亲近民众;申明知识和礼节,就可教导民众。以身作则来引导民众,确立规章制度以规范民众行为,设置官吏以管理和引导民众行为。也就是,用法令加以约束行为范围,用...

Read more

读《管子》2:《形势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读《管子》2:《形势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4.不要因为不同宗不同姓,就不听取外人的意见;不要因为不同乡,就不采纳外乡人的建议;不要因为不同国,而不听从别国人的主张。听取意见建议,就要像天地对待万物那样,没有什么偏私偏爱。

5.谋虑远大的人,可以与他共商大事;见识高超的人,可以与他探讨治国之道。但是,对于那种贪图速效而只顾眼前利害的人,就不可与之商讨大计。

6.顺天道之行为,没有利害关系的人也会认同;不守规矩的行为,近亲也会怨恨。如同,用新伐木材做屋柱而房子倒坍,谁也不怨恨木材;小孩子把屋瓦拆下来,慈母也会操起棍子追打。

转摘自《中国古代经济治理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

Read more

读《管子》1:《牧民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读《管子》1:《牧民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一、《牧民篇》

1.不遵循天时,生产和财富就不能实现;不遵循土地耕作规律,粮食就不会充足;田地荒芜不被开发利用,意味着民众生活无着;君主挥霍无度,则民众无力满足之;不禁止奢侈品生产,则民众消费超出其能力。总之,不堵塞索取无度和奢侈这两个根源,社会稳定秩序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2.什么是国家治理的四维?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则不会超越行为规范;有义,则人与人之间不会不择手段地获取竞争优势;有廉,则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恶行。民众遵守行为规范,则国家秩序和君主地位稳定;不会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则人与人之间就...

Read more

读《庄子》90: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3


 读《庄子》90: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3

如何借鉴《庄子》的思维方法和哲理应用于生态文明认识之中?要理解《庄子》的现实价值,可借鉴的只是庄子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其具体认识。例如,《庄子》中的“自然”,其含义是“自然而然”,并非是当今语言环境中所指称的“大自然”,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庄子的“‘自然’观”理解为“自然观”;再如,《庄子》关于各种动物、植物的论述,只是其寓言故事拟人化的表达,所以,不能简单地将之理解为庄子的&ldquo...

Read more

读《庄子》89: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2


 读《庄子》89: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2

如何借鉴《庄子》的思维方法和哲理应用于生态文明认识之中?要理解《庄子》的现实价值,可借鉴的只是庄子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其具体认识。例如,《庄子》中的“自然”,其含义是“自然而然”,并非是当今语言环境中所指称的“大自然”,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庄子的“‘自然’观”理解为“自然观”;再如,《庄子》关于各种动物、植物的论述,只是其寓言故事拟人化的表达,所以,不能简单地将之理解为庄子的&ldquo...

Read more

读《庄子》88: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1


 读《庄子》88: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1

如何借鉴《庄子》的思维方法和哲理应用于生态文明认识之中?要理解《庄子》的现实价值,可借鉴的只是庄子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其具体认识。例如,《庄子》中的“自然”,其含义是“自然而然”,并非是当今语言环境中所指称的“大自然”,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庄子的“‘自然’观”理解为“自然观”;再如,《庄子》关于各种动物、植物的论述,只是其寓言故事拟人化的表达,所以,不能简单地将之理解为庄子的&ldquo...

Read more

读《庄子》87:如何读懂《庄子》之2


 读《庄子》87:如何读懂《庄子》2

读懂《庄子》,还要了解庄子的语文表达方式。

其一,《庄子》偏爱形象表达。《庄子》与《道德经》相比,从表达方式来看,老子更为注重字义词义的准确性,而庄子则更为注重用字用词的形象性。例如,“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大宗师》),采用古代肉刑“”“”的用语,既形象地表达了“深深地灌输人为观念”之义,也明确地表达对于所谓圣贤的“仁义”“是非”观念的否定...

Read more

读《庄子》86:如何读懂《庄子》之1


 读《庄子》86:如何读懂《庄子》1

读懂《庄子》,首先要知晓庄子的哲理论述方式。

其一,采用寓言、典故等,以格之致知的方式,阐述其思想方法和哲学观点。例如,《养生主》有“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之句,所要阐述的哲学观点是: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最为有效的方式是认识其内在的机理,而后认知到其合理的路径,依靠外在的强力或娴熟的技巧,并不是好的解决方法。这就如同,稍好的庖丁,每年都要更换刀具,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庖丁每月...

Read more

读《庄子》85:《杂篇》选释之13


 读《庄子》85:《杂篇》选释之13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的意涵是:惠施虽然学问广博,其著述能装五车,但其观点错综驳杂,多有不着边际之论。……其与人辩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之类的论题,终身也无法得出一个结论。桓团、公孙龙都是辩者一类的人,蒙蔽人的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