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五常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
  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1969年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合约机构与非私产的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等论文继续发展了在交易费用以及产权重要性方面的理论。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评复旦姜文华事件


 

关于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姜文华刺杀王永珍教授的事,当然是悲剧。我不想评论,但好些朋友问及,我不妨将自己的观点说说。首先要说的,是我知道的只是一些网上数据,没有其他。

 

姜文华显然是一个天赋不俗的数学家。这样说不仅因为他在国际的知名学报发表过好些文章,重要是有一篇据说被“大量引用”。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文章在西方被引用不容易。种族歧视明显。举一个例,诺斯的一本说明是拜我为师的书,被引用了约四万次,但我这个可怜的师傅的所有英语作品加起来,被引用还不到九千!杨小凯就曾经为文直指斯蒂格利茨抄袭我的一个脚注获诺奖而破口大骂。其他还有几位诺奖得主也被...

Read more

自私的天赋:为什么利己是经济学的起点?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是非常重要的作品。他的一个重要论调,就是人类的自私带来社会的财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论调。怎么来看这个论调对经济学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斯密讲到的人类自私,不是说人类天生自私,而是说人类不可以不自私;他并不是假设人类自私,不是说人类天生自私,而是说他们不可以不自私。这一点很清楚的,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是斯密的理论重点。他说,你要靠兄弟姊妹来养你是不可以的,你不能靠别人的同情心来存在。他说人类的自私是适者生存的效果,这个适者生存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发展的论点。后来那位人类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是凭着这个提出了自...

Read more

深圳将超过上海和硅谷,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各位朋友,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困难有几年了。有些地方出现了负增长。北京的朋友当然知道,但真实的数据不容易掌握。有三个原因。其一是农业不抽税,少了一项重要的数字。其二是流动人口多,他们的收入为几不容易知道。其三是数十年来中国爱用一个指标制,不达标没有奖金,干部们知道报低有害,报高无益。

  论财富要从费雪教的看

  客观地衡量,论财富比论收入可靠。这二者的衡量不一样,因为费雪解释得清楚:财富是预期收入的折现,而我们见到的国民收入可不是预期的。我认为从费雪的天才之见衡量,中国的财富是高于美国的。

  如下几点可信。第一,中国的高楼大厦到处林立,其价高出美国不少。以房地产论财富,中国超出...

Read more

我认为经济学除了解释行为或现象,没有其他什么用


  二〇一九年二月的某天晚上,我无意间读到关于老人痴呆的医学文献,知道这种不治之症通常起于一个人的六十五岁左右,而就是没有这种病,人在六十五岁左右其记忆力会逐渐减弱,因而某程度上会影响这个人的推理能力。

  上苍对我格外仁慈可以肯定,因为我是在二〇〇〇年,只几个月就六十五岁,才开始动笔写今天修为五卷的《经济解释》。不是我不知道人老了其智力会退化,而是我不知道通常的规律是六十五岁左右会开始减弱。

  曾经提及,一九五九年的秋天,近二十四岁,我才有机会进入洛杉矶加州大学读本科。急起直追,八年后写好《佃农理论》这个博士论文,在芝加哥大学作了一年博士后,一年助理教授,一九六九年的秋天到西雅图...

Read more

我辈无一人堪比任正非


  历来少见媒体的任正非先生,最近连续两次见了。他说得好,我徘徊于他说的字里行间,若有所悟,对一位同学说,任正非是二十一世纪的哈代。经过解释后,这位同学同意我说的。

  哈代(Godfrey Harold Hardy,1877-1947)何许人也?他是英国剑桥的数学大师,著作等身,是中国数学家华罗庚的老师。最为重要的贡献,是他发掘了印度的年轻数学天才拉马努金(Ramanujan)。拉马努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天才,没有读过什么书,自修学数,1914年寄了一些数学文稿给哈代,哈代惊为天人,力排众议,把拉马努金邀请到剑桥去。这个近于神话式的故事今天拍成了一部很好的电影。

  说任正非...

Read more

最近的一点想法


  中国的经济情况遇到了一些困难,……北京的朋友当然知道。美国的特朗普总统也知道,幸灾乐祸,公开地说了些风凉话。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统计不是十分可靠有悠久的历史了。有三个原因。其一是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约三分之一,这些“流民”的收入难算。其二是中国的农民不用付税,少了一项重要的资料。其三是地区的税收及一些其他数字皆用上指标制,不达标没有奖金,出现了虚报的情况。不一定是报高的。在上世纪困难的九十年代,朱总理说保八,我考查所得是报低了不少。地区干部不喜欢超标——所以超额不报——其理由何在读者...

Read more

从《经济解释》的创作历程说经济学的三个基础(五之二)


旧图表的新阐释

 

《解释》的四年大修与重写,由三十万字增加到五十八万字。今天的合订本再修一次增加到六十万字,其中在卷一我补加了一章,有两节,都重要。第一节有一幅一九七一年我发明的几何图表,简单的,附着的文稿早就遗失,但该图被两位朋友放进他们写的教科书去,今天在美国网上提到的“史提芬‧张的需求曲线”应该就是这幅几何图表。

 

往事依稀,该图表在《解释》的原序中有提及,但数十年来我没有再想该图。最近把《解释》的合订本再修,竟然发觉自己耕耘了数十年的经济学,认为是大有长进的,全部内容皆脱离不了该简单的图表,只是在阐释上有了很大的...

Read more

租值消散是制度费用


租值消散(dissipation of rent)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话题,可惜重视的人不多。今天一些朋友说,行内久不久传言上世纪曾经在西雅图出现过一个华盛顿经济学派。这应该是指我、巴泽尔、诺斯及其他几位同事及同学的兴趣。处理交易费用是这学派的主要研究,而比较独特之处是重视租值消散。一九八二年我离开了华大,跟进中国的改革发展,对租值消散的体会更上一层楼。是复杂的学问,我要把自己在这方面的思想发展过程从头申述,让同学跟着走一趟。

奈特与庇古的分歧

话题起于奈特(F. H. Knight)一九二四年的一篇重要但难读的文章。该文批评庇古(A. C. Pigou)一九二○年的社会成本分析。奈特...

Read more

《制度的费用》之局限与行为


  (五常按:十一月三十日在这里征询同学意见,关于交易费用这个复杂话题应否分两卷处理,还是一次写尽,让部分在下一卷重迭。同学们一致选择一次写尽,宁愿再读重迭的。那我就依他们的选择吧。

  交易费用的广义是制度费用。为了满足同学的选择,我决定整章从头再写。既然是新章,先在这里分期刊登,看看同学的反应。不是浅学问。投石问路,看看同学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出书之前会再修。)

  让我先简略地再说一次经济解释的理论架构。

  个人争取利益极大化是经济学的基础假设或公理。这争取要受到局限(constraint)的约束。约束有多种,可以分类,而类与类之间的划分不容易明确,「过界」的混淆...

Read more

农民被剥削了吗?


  十一月二十三日发表《内地价管山雨欲来乎?》,网上吵得热闹。听说网上客骂老人家者众。那是我写得用心的文章,分析客观,虽然价值观我是站在农民那边的。我问同学骂的是在骂什么,得到的回复有几方面,主要是农产品之价虽然上升了不少,但被中间人剥削一通,农民还是苦不堪言也。

  要先澄清另一点。有些读者认为价管农作物会协助市区的穷人,有劫富济贫之效。此见也,违反了所有经济学原理,观察力弱得离奇。不用读过经济,普通常识可教。价格管制怎可以难倒富有的人呢?我敢赌身家,无论政府怎样价管,富人总有办法找到好东西吃。在一个称得上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没有任何政府管制可以难倒富有的人!这是经济学的黄金定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