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芳华

SIFL·RenaissanceTeam主管 本blog文章遵循(署名·完整·非商业使用)原则 商业媒体使用请联系 MSN&Email:[email protected]

两会观察之 反腐亟待推进政府改革


  反腐是历次“两会”的热点问题,而过去的一年,陈良宇、邱晓华、郑筱萸等高官落马,对于反腐工作来说提出了挑战。尤其是上海社保案的影响巨大,而对正在努力争取建设世界金融中心的上海而言,腐败使上海滩陷入了阴影。社保案促成上海反思:其强势政府的模式是不是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上海曾以政府之手力促多家企业整合成单一集团,这种做法与毗邻的浙江模式形成鲜明的对比。政企不分在特殊条件下虽然也具有效率,但却容易陷入高度腐败的境地,最后反过来侵害已有的经济成果。上海的强势政府模式主要是大量用政府的有形之手代替市场的无形之手,企业本身也过分依靠政府无法断奶,两厢叠加,使得政企分开...

Read more

两会观察之《物权法》有进步但须更进一步



  提请人大第七次审议《物权法》(草案),已经说明该法的重要性,以及与此相关问题的复杂性。七次审议也使得该法草案成为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这也是中国从法律上明确保护私人财产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近几年在产权保护上有一些进步,这是应该看到的。比如私产入宪,比如《物权法》草案。这一方面是出于中国不断嵌入国际贸易体系中,应对加入WTO要求的考虑;另外一方面也正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所表示的那样:也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

  “物权”在征地补偿住房拆迁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由于中国在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欣欣向荣,导致政府手中的土地规划权...

Read more

曲突徙薪,马首是瞻


——评《我国经济学泰斗马寅初》

百年来的中国经济学是“断裂”的,特别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学术裂痕至今未能弥合,也由于这裂痕,导致多数经济学著作实乃述而不作,甚至是译而不述。林毅夫和胡书东在《中国经济学的百年回顾》一文中总结到:“真正的理论创新很少,介绍国外理论或以国外县城理论为框架研究中国问题或就事论事地讨论中国经济问题的占绝大多数。按现代经济学的规范,建立严谨的逻辑体系并以实证资料对理论推论进行严谨的经验检验的研究和著作还不多见。”当然,这并不多见的著作中即便不提及何廉、刘大钧和方显廷,马寅初的《纽约市财政》是少不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