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林汉扬

谢谢价值中国能提供一个这么好的平台,让我在此总结自己的思想,并让它们显示出来展示给大家观看,作为交流、促进思想的工具。
我的理想便是希望能构建一套贯串古今中外、联通各学科的理论,我知道自己的所知非常有限,尤其是各种具体学科日益细分的现代人类科学文化信息使我们无所适从,但我想它们总有相通之处的,现在,在“价值”这个工具概念的帮助下,我终于越来越明朗、清浙起来,希望有同道者能联手共建这套“泛系统价值优化论”理论。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为何会产生商品交换


为何会产生商品交换

为何会产生交换?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才交换还是相对过剩呢?主流经济学可能总是这样认为:“商品之所以能够用来交换,原因就在于它是稀缺的物品,如果该物品不稀缺,我们就没有必要去交换,直接取来即可;”其实这正是许多理论过于片面的而误导人们的原因。事实上,某一种物品的稀缺只是对于需求者而言,而对于该种物品的生产或供给者往往却是相对过剩的或相对于想通过交换获得的物品比较没有那么急切甚至算得上是奢移品。除非他发现该艺术品能交换到更多能填饱肚子或认为比自己的农作物更好的东西,但这样问题又来了,他这时己经不是专业农民而是专业商人了!而商人的目的是可以交换到各种商...

Read more

“理性人”在自我实现时信息完全性与社会关系的制约


理性人在自我实现时信息完全性与社会关系的制约

张建平先生在回帖子答我的<<关于理性理性人 >>时写道:“ 1.理性人就是正常人。 2.理性人和完全信息无关。信息永远不可能是完全的,这并不意味着人的不理性。【“理性人”的应为“追求价值率【有用性(价值)/成本】或效率最大化并实现自己所定一定程度目标的人”】 这个定义没有问题.但是要注意,每个人所追求的价值是不同的,在张三看来有价值的东西,林四不一定认为有价值,因此,我...

Read more

与第三者之间的价值关系使2个价值系统帕累托最优成为可能的数学证明


 


 


2个系统或者事物与第三者之间的所有关系。现在,如果我们把-1,0, 1分别看做是第三者事物“Q”与参照系统的三种关系状态效应,“-1” 代表参照系统的状态变得更不好;“0”代表参照系统的状态不变或者处于均衡状态;“1”代表参照系统的状态变得更好;我们知道任何事物与事物“Q”产生效应时其状态都会有可能存在3种状态情况:即-1.,0,1,三种状态效应,如果我们来考察2个与事物“Q”都有关系的参照系统&ldquo...

Read more

关于“理性”与“理性人”


关于“理性”与“理性人”

 

㈠“完全理性”与“相对理性”

主流经济学的理性假设往往偏重于完全理性,这只要在于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完全信息观上,但我的理论不同,我的理论以现实为依据,认为现实是不完全信息,信息至多是相对对称,但人类的发展正是在对完全信息的追求并接近中显示出其相对于当代(时)的相对理性,因此,我认为相对理性——即相对于当代(时)的人的相对理性才是现实的,历史的进步是更加理性的选择的结果;是接近完全信息、绝对真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更进一步。...

Read more

一个人的经济学以及其精确的九个公式


一个人的经济学以及其精确的九个公式

前段时间pengleigz网友出了一个题目,让大家都来算一算 ,可我与他交流、讨论时又无意中发现了九个公式,这些公式我暂称之为一个人的经济学(其适用范围如果用系统论类推应该还可以套用于其它系统)。下面是他出的题:

假设:1、甲的生产率为20斤大米/天或2瓶葡萄酒/天。

      2、这个世界上只有甲一个人,没有商品,没有交换。

      3、甲是个理智的人,他服从效用最大化原理。

  &nbs...

Read more

“泛系统价值优化论”(泛系统价值工程)


“泛系统价值优化论”(泛系统价值工程)

我认为“价值”这个概念是社会科学原理的所有原理和规律的重中之重,理清这个概念将有可能使所有社会科学统一,它是统一社会科学理论的最主要概念。同时,我认为“价值”这个概念同样也可推广到自然科学之中,甚至使所有人类学科统一!这种大胆的设想讲出来在这里可能会遭到许多人的嘲笑,因为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要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统一已是不可思仪,更何况用一个概念来贯串两种科学?这既不是天方夜谭?然而,无奈我天生喜欢胡思乱想,,总要去碰一些许多人不敢为不敢想的事,我知道如果成功的话价值意义肯定...

Read more

人本哲学的价值联系是泛系统价值联系的特例


人本哲学的价值联系是泛系统价值联系的特例

 

人本哲学的价值关系是指人——物关系,没有客观的价值关系存在,这种思想认为只有“人”是价值的主体,“人”以外的为是被“人”所用的客体。当然,人本哲学也可大概分为三种:一种以绝对具体的自我为主体——即表达者本人的主观意识为主体,另一种以相对泛化的自我——社会中每个人为主体,最后一种,是以社会组织或整个社会系统为主体。我的哲学观则把其包含其中,是指人——人、人̵...

Read more

“人”与环境的价值交换、转化、优化关系


商品是包括能满足市场主体某种需要的有功用(能),而且是用来市场交换的事物,传统的主流经济学——狭义的社会经济学认为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过我认为这跟单方面的劳动者劳动不劳动无关,问题的关健是交换双方的交换事物的价值比较与成本耗费比较,产生交换的现象本身就说明肯定有一方须要付出耗费成本,而交换对其能节省自身付出的劳动耗费成本是交换存在的原因之一,另外,交换得到的事物交换双方必须都认为比自身原先拥有的被交换事物有价值,而且是在人类社会系统范围内的所有有人参与的“人”与“人”的交换,这些交换有的是可以用货币衡量,有...

Read more

信息和系统价值控制与从博弈到合作的原因


信息是组织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使系统得以实现自我调节,是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价值联系的主要方式。系统、信息、价值控制不可分离.

①两个人体控制系统功用与效用(优化效应)价值转化的一般模式

我们知道,一般系统有三大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对控制主体系统而言,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与控制是不可分的,系统中任何信息的传递、交换和处理都是为了系统的平衡、优化控制,而平衡、优化控制正是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控制系统一定是一个信息系统。我构建的“泛系统价值优化论” 中人体系统功用与效用(优化效应)价值转化的一般模式∶个人(参照主体系统)输出成...

Read more

请教大家这十八个关于“货币”与“价值”的问题


在下认为:

要了解货币之所以存在,必须了解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如何产生?

货币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为什么使用货币是发生在人与人在交换中,而且是大多与外人之间发生的,跟家里人却少用呢?

人与物同样存在着交换,为什么就不用货币,然而没有货币是否就没有价值交换呢?

货币与信息有何关系?

货币是否就是价值?

商品的货币量(价格)是否必须以价值为依据?

非商品的其它物品有价值为什么却无价格?

人类研究是追求价值还是追求价格?

人类的行为是否有之相矛盾:一方面希望追求的物品有价值,另一方面又希望追求的商品无价值(价格)?为什...

Read more